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草地贪夜蛾(秋粘虫)5月中旬或将入侵长江和江淮流域

2019-05-09 21: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草地贪夜蛾,亦即秋黏虫(英文名Fall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以农作物为食的入侵性害虫,外号“行军虫”。今年1月,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秋粘虫的入侵危害。

秋黏虫。

秋粘虫是鳞翅目昆虫的一个亚种,是秋粘虫蛾的幼虫生活阶段。秋粘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在夏季是30天内,在春季和秋季,可达60天;在冬季,秋黏虫的生命周期大约持续80-90天。其蛾子,在一年中的世代数会根据气候而变化,同时生命周期会变化。一只雌蛾一般会产1500个卵。因为幼虫不能进入滞育期,所以它们不能在寒冷的温度下存活。

它们能破坏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它们食性杂,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秋粘虫可食用80多种作物,但最爱吃的是玉米。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

上图:被秋黏虫吃坏的庄稼。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一直在密切关注它们的动向,并在2018年10月份举办了一个在线学习会议,教人们如何防治。

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传入亚洲地区。自从2019年1月份检测到入侵我国云南省以来,已经过去了3个月。广西自治区自3月上旬发现。4月23-25日,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望谟、安龙、兴仁3个县(市)确认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

来源/网络

2月22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确定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应急防控、区域联防、统防统治等防控策略。

4月24日,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出通知《农业农村部严防草地贪夜蛾蔓延》。

截至4月26日,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5省(区)29个市(州)112个县(市、区)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超过12.74万亩。云南普洱、德宏和临沧还发现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苗期甘蔗,发生面积5.52万亩,部分地块受害较重。

农业农村部下属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植物病虫情报》有关内容。来源/natesc

5月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目前,西南、华南、江南等地进入春玉米播种和生长期,适宜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5月份,随着调查的深入,西南、华南、江南地区将发现新的草地贪夜蛾为害区域。伴随西南季风,5月中旬始,成虫可进一步迁飞扩展至我国长江和江淮流域;6-7月份,可继续北迁至黄淮、华北乃至东北和西北地区,虫情有扩散蔓延的危险。

5月8日,美国媒体CNBC发布了一篇新闻《贪婪的害虫威胁着中国的农作物,并可能增加中国粮食的进口需求》。文章援引美国农业部的话称,“大约五个月前在中国首次发现的一种以作物为食的害虫正在迅速蔓延,可能会损害对人口稠密国家粮食供应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物的生产。”该文称,“中国已经在应对一场涉及猪肉的牲畜危机(非洲猪瘟),猪肉是中国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这使中国在应对这种粘虫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目前,美国对一些进入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大豆)征收25%的关税。”

5月8日,美国媒体CNBC发布了一篇新闻《贪婪的害虫威胁着中国的农作物,并可能增加中国粮食的进口需求》。这个中美贸易谈判的时间节点发布这篇文章,引发笔者担忧,故撰此文。图/CNBC

对付秋黏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科学家们最新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为了对抗入侵性的毛虫、秋季粘虫,有必要采用一种综合方法,包括改进农作实践。

文/Linda 核/花花 编/Angel

【参考来源链接】

中国绿发会分享:FAO将举办应对秋黏虫在线会议,10月22-26日,欢迎参加(2018.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期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动态(2019.4.28)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

CNBC: Voracious pest threatens China's crops and could boost need for imports (2019.5.8)

Fall armyworm:  Reseachers identify agronomic practices to reduce damage(2019.5.3)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农技植保函(2019)50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