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寨卡病毒病如何发现与治疗?这个共识可以告诉你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通讯员 孙国根
2019-05-09 14:0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8年9月29日,广州天河区黄村街道康城社区,工作人员正使用空间喷雾方式对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斑蚊科)进行灭杀。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如何发现并治疗寨卡病毒病?

近日,《寨卡病毒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发布,解答了上述问题。《共识》内容包含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等。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共同制定,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主任委员卢洪洲担任首席专家。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痛和结膜炎等。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随后在非洲、太平洋岛国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报告人感染寨卡病毒病例。2015至2017年在巴西等中、南美洲地区广泛流行,并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并发症有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由于我国存在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媒介昆虫,其中白纹伊蚊分布最广,从北至沈阳、大连,经天水、陇南,至西藏墨脱一线,以及其东南侧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继续发生输入性病例和引发本地流行的风险。

中国大陆自2016年2月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以来,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共报告27例输入性病例,其中2016年24例,2017年2例,2018年1例。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江苏省均有输入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16例,未发生本地传播。

卢洪洲介绍,由于我国目前报道的寨卡病毒病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因而我国在此病的防治方面尚缺乏系统的经验和研究总结,《共识》内容主要来自国际指南推荐内容以及我国有限的输入性病例诊治经验,并参考了与此病类似的登革热的诊治经验编写而成。

《共识》认为,各级医疗机构要提高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防蚊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救治医院在收治寨卡病毒病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防护和防蚊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传播。

在蚊媒控制措施方面,在我国伊蚊活跃季节,当一个地区蚊媒密度超过预警水平即媒介伊蚊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超过20后,应立即开展灭蚊,清除室内外各种媒介伊蚊的孳生地,迅速将伊蚊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内。

当有寨卡病毒病病例出现时,应启动应急媒介伊蚊控制,包括做好社区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科学防控等。

    责任编辑:郑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