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百周年,他们是中国第一批留法艺术家
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豪华天团”
——中国赴法学习艺术的留学生。
从1919年到1949年,150位艺术专业留学生,
带着对艺术的挚爱和救国的热情,到法国求学。
常玉、潘玉良、赵无极、吴冠中等等,
他们后来成为中国“最贵”的一批艺术家。
继李叔同之后,
他们还是第一批画裸体的中国人。
徐悲鸿更是将裸体植入到国画创作的第一人。
更是不遗余力地把西方美术的观念、方法,
带回中国落实。
现在的中国几大美院,
都是沿用他们开创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
2019年,恰逢“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百周年。
在上海龙美术馆展出了
50多位留法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
我们对策展人红梅进行专访。
“我们怎么接触到了西方文化,
我们身上的现代性,中西合并的的新中国画,
就是这些留法艺术家给予我们的,这一批先驱。”
自述 | 红梅 编辑 | 陈星
超过50家国内外公立的、私立的美术馆,还有留法艺术大家们的直系亲属、藏家,大家一起把作品借出来,才有了这次展览,最远的一件藏品是从法国来的。
这批艺术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1911-1949年间赴法学习艺术。有公派,也有自费: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常书鸿、厐薰琹、吴大羽、常玉、潘玉良、赵无极、吴冠中……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1872年到1875年,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120名留美幼童,詹天佑、欧阳庚那一批。
后来是留日。1889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中国发现他们从古典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成功了,有很多人去了日本留学。到日本之后,发现日本学的全是欧洲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去欧洲呢?才有的留法。
1915年,勤工俭学服务实行后,留学法国迎来了第一次高潮。许多世家子弟,就选择自费去。
这89名留学生中,自费学习艺术的有将近10人。
于是,蔡元培就向北洋政府提出:给一个公费名额,学艺术。这个名额,就给了徐悲鸿。1919年的冬天,官派留法学艺术第一人——徐悲鸿,也踏上了去法国游轮。
第三次的时候,他遇到了老乡蒋梅笙的女儿蒋棠珍。两人情投意合。蒋棠珍不顾家里人反对,跟徐悲鸿私奔了。他为蒋棠珍改了名字叫“碧薇”,对应他的“悲鸿”。
徐悲鸿拿到公费名额的时候,蒋碧薇也跟随他到了法国,在法国自费学音乐。
徐悲鸿有三点是他很自豪的:他是第一个公费的,也是第一个通过正规考试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当年全世界400名考生,他是第6名。和他同场考试的还有自费的方君璧,她成绩比徐悲鸿弱一点。
从清朝到民国,兵荒马乱,能出去留学的,绝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实、能够接受新派教育的人。常玉是经营四川最大丝厂的大哥支持,方君璧是望族之后,都是家里非常富有的。
到法国后,一半人生活非常优越,比如说像常玉、张道潘、方君璧、常书鸿、萧淑芳……他们穿戴极其时尚,貂皮大衣,还有各种时尚的小帽!
在天狗会,他们天天搭伙一起做饭,好吃好玩。徐悲鸿很少参与,天天画画。那时常玉跟蒋碧薇玩得特好,通宵达旦,徐悲鸿甚至都把他当情敌了。
留法艺术团体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活动时间最久、成员最多、影响最大。成员中既有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专业的艺术生,也有物理、化学等专业但爱好艺术的留法学生。
前前后后几十年,入会成员几乎涵盖了所有留法艺术家。
当有人得了沙龙大奖的时候,每个人都自带干粮食物,聚在一起给他庆祝。就像我们现在的老乡会一样,像吕斯百、韩乐然、常书鸿、郭应麟、谢投八、周碧初相互之间关系都特别好。
当时伦敦有中国古代艺术的展览,他们浩浩荡荡得有20多人,一起坐火车去伦敦看展。潘玉良先生是留法艺术学会的最后一任,第10任会长。
在学习方面,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先到法国里昂的语言学校,在中法大学学习法语、礼仪等等,然后才到其他的各个学校的各个学科。几乎全都是一边学美术,一边学法语。
法国的艺术院校众多,最著名的是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其他还有里昂美专、第戎美校。
徐悲鸿那时候参加了4个这样的画院,他画了大概700多件素描,其中有400多件都是人体,以女人体居多。
巴黎美院和大茅舍画院在收了学费之后,都会发给学生各大博物馆的出入证。而且卢浮宫在周日免门票,也给没有出入证的同学提供了机会。
在王子云的记忆里,“除白天在美术学校上课外,晚间还到国立高级装饰艺术学校的夜校,学习建筑装饰雕塑;星期天到私人画室画人体速写。在如此紧张的学习中,仍不肯舍弃自学十多年的街景写生油画。”
李金发也曾在回忆录里面提过观摩全巴黎博物馆的名作,受益无穷。林风眠则喜欢逛东方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经常在里面临摹和研究。吴冠中甚至用假期时间,两次到意大利参观博物馆。
此次展出的《男人体》是吴作人在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得金奖的创作。作为得到金奖的奖励,吴作人获得一个大工作室,材料全部免费使用。正因为有了这么优厚的条件,后来他又陆续创作了《纤夫》等作品。
▍留法艺术家的创作:中西合璧
一类写实主义,一类是现代主义
清末民初的艺文界,受认可的是中国古典书画,所谓正统派是四王、扬州八怪。康有为在游学欧洲各国后,回来号召对中国画进行改良,之后陈独秀也通过《新青年》,直接说要“革四王的命”。
而对比同时期的法国,在文化艺术界,虽然有着600年历史的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写实主义依然占据主流,但现代主义各流派也开始了。1905年的野兽派、1907年的立体主义,再是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再晚一些3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各种前卫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开始盛行。
用西方的“实写”来改良中国画,这个目标在他留法之前、和留法的整个过程中,都十分明确。他在画中注入了光、影、体积比例、空间透视、质感。包括彩墨这个概念都是他提出的。
杨仲子以前在瑞士学了十年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在画面里看到是标准的西方绅士和中国古典文人的气质一体,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他的妻子则是法国贵族出身,相对来说比较随便,边喝着茶。而小儿子就有一点点抱怨的表情的。
这幅画是一个民国时代的浓缩:西方和中国,古典和现代,各种文化的一个大融合。
主人公是他的第一任太太,是一个德国贵族。当时德国表现主义盛行,也是这位太太把自己国家的前卫艺术介绍给林风眠。他们在1924年邂逅之后很快就坠入爱河了,闪恋、闪婚、闪孕、闪生、然后闪逝。1925年生产的时候,得了产褥热就去世了。
林风眠非常地悲伤。画那么巨幅,她的脸是青色的,是一个闭目的亡灵。更说明是他对刚刚去世的太太和自己死去了的骨肉,一个深刻的怀念。
对中国传统的古代人物画进行油画转换,张弦其实是最早的尝试者之一。这幅画有点东方神韵,用笔像中国仕女画。
当年傅雷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因为刘海粟当年去巴黎做考察员,随行的就是张弦和傅雷,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是“三剑客”。张弦的早逝,也使刘海粟和傅雷的关系发生破裂。
之前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就是被观赏的对象。但在潘玉良手下不是。
除了这幅,还有存世下来的一批自画像。
很多人透过她的自画像,来反思我们自己这一生究竟要怎样度过,怎样留下自己独特的人生痕迹。
他的心态完全是艺术家的心态,儿童的心态。画着玩儿,为自己,“我娱乐我自己”。不像刘海粟、徐悲鸿,林凤眠,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历史。常玉没有,他没有任何负担。画个小猫小狗,这样勾两笔仕女,也没有想着要让它永垂不朽。
常玉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就像现在说的,每个人都是先为自己活,非常自我,非常自由。
被称为中国美术界四大校长
四大美院校长——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
没有回国之前,在1933年,徐悲鸿最先带着中国72位书画大师的书法和国画作品一共300多件,在法国巴黎等全欧各个城市进行全年的巡展。1934年刘海粟又带着同一题材的作品,环游了欧洲。
可以说1933年、1934年,是欧洲各国的中国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绝大部分留法艺术学生选择回到祖国,他们中的大多数又都选择了艺术教育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中国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现在的各大美院,几乎都是这一群留法艺术家建立起来的。
他们以巴黎美院为样本,把法国艺术院校的基本设置、教学理念,搬回国内。国立艺专、上海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科、北平艺专、杭州艺专,包括武昌艺专的创立,都与他们关系密切。
比如现在央美的基本学科建制、教学理念都是徐悲鸿开创的。包括实地写生,以前中国是没有的,写生这个概念都是徐悲鸿开创的。
他们四个大教育家,各有自己非常独特自成一体的教育方针。
战乱的时候,他们就到西北去,躲避战争纷扰,可以安安静静的去画画,做研究。常书鸿将莫高窟的洞窟系统重新编号,筹集保护资金,他像苦行僧一样保护了整个敦煌。王子云担任西北文物考察团团长,敦煌研究所就是他倡议建立的。
民国在我看来是一个理想年代,或者叫黄金年代。民主意识刚刚觉醒,人会思考我自己这一生究竟要怎样度过,要追寻怎样的一种生活。
想起来都百感交集,几百号人去国外留学,都是热血青年,他们的人生理想不在个人生活的安逸。像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包括庞薰琴、常书鸿,不但是用绘画来表达自己,他们更希望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带向世界艺术的高峰。
曾竹韶、廖新学、黄显文、吕斯百、唐一禾、滑田友、常书鸿、陈士文、王临乙在列
他们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怎么接触到了西方文化,我们身上的现代性,中西合并的新中国画,就是这一些留法艺术家,这一批先驱,给予我们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