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叙事,从“今天很累但很高兴”到“祥林嫂”的学问
“经过了一天的劳动,虽然很累,但是我很高兴…”相信在每一个人的作文历史里,都会有一篇以这样的句子为结尾的话。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写作文,慢慢的还要写英文作文。从学校毕业还要写简历,工作了要写报告,做个自媒体要写文章等等。
写东西讲故事,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本期的《瞎看一气》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故事”的故事——叙事学,以及“叙事学”延展出来的“叙事心理学”。
根据公认的定义,叙事就是——对于一个时间序列中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与状态的讲述。术语总是让人头疼,通俗的说,叙事学就是关于讲故事的一门学问,而叙事的核心要素就是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的某一个或一些事件。也就是说叙事至少要告诉别人,在多么长的时间内,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叙事学的的一些概念包括说话的人也就是叙述者,听的人也就是受叙者,而讲述的过程就叫叙述,叙述的内容叫做被叙。对于希望提高自己讲故事能力,写东西能力的人来说,叙事学是一门基本的分析科学,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一个文本,如小说背后的结构,可以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它。
这里推荐两本基础的书籍,一中一西,西方叙事学大师普林斯的《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这基本上是相当于叙事学的教科书一般的内容,通读下来,就能对叙事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而国内王彬所著《从文本到叙事》,又从中国文本的角度,从一些古典小说诸如红楼梦的片段中去分析叙事学在中文世界里面的呈现。这两本书均推荐阅读。
还有一本非常有趣的延申读物《故事的变身》,里面将叙事学的内容与现代化的技术结合,比如互动的叙事、电视真人秀、游戏等内容当中的叙事学模式。特别的,深入解释了一个叫做“越界”的概念。
就像电影《盗梦空间》中,梦是一层一层的,有时候故事是嵌套的,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大多数故事都有自己严格的界限。但越界就是底层故事跟上一层故事发生了模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曾经流行的穿越,一个大的现代故事内,套着一个古代的故事,本来二者之间并无交集,但通过某一个或几个人的穿越,发生了越界,也就产生了更有趣的矛盾。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有意识的弗赖塔格三角的戏剧理论,非常有参考性。另外《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并不推荐,有时间可以看看,扩展一下思路,这是一本典型的中式教科书,把各种东西汇编到一起,没有主线也没有主张。说了半天叙事学,其实有个问题很有趣——人为什么要讲故事?叙事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什么?
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一些生存的基本内容之外,叙事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并没有之一。叙事向外是一种社交的方式,我们与他人的沟通依赖于叙事。向内,我们每个人通过叙事来组合自己的经验,发现生命的意义。
比如那个我们熟知的祥林嫂,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孩子被叼走的故事?再比如我们如果身边发生了一些什么变故的时候,我们更想做的是什么,丢了钱包之后,是不是要找很多人倾诉?
事件往往是瞬间发生,而人类的思想和情绪无法快速的理解和消化,我们需要向后去回顾,通过故事的方式,重新组织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获取事件的意义,并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经验。
关于故事的意义,要推荐这本《故事的科学-叙事心理学导论》。书中提到布鲁纳将人类的思想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范式或逻辑,这是科学思维,另一种是叙事模式,这时故事思维,前者产生对真理的追求,而后者产生对真实的体验。为什么生活会跟叙事同构?从开始到发展,到高潮最后结束。其实仔细观察现实中的情况,生活其实并不是像故事那样,有因有果,可能在叙事的背后,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特性,因为我们往往会认为人做事都有目的,所以我们更多的去在事件中去追寻目的,目的产生的那那一刻就是开始,而目的达成或失败就是完结。所以因果这种思维更深层次也许就是人类的一种目的思维的呈现。
既然生活会像叙事,那我们通过叙事的方式,就可以钻到生活所塑造出来的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里,用叙事的方式来去梳理每个人的问题,通过重构的方式去解决一些心理的淤积,这也就是叙事心理学存在的价值。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建设性并且有趣的观点,非常值得多看几遍。
如果说上一本书还更多的是理论层面,那么《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就是拿出了很多实际案例,来去探索文字——叙述——人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中主张,将问题外化,通过内部的探索,发现人心理当中的问题,并把问题拿出来,外化之后,寻找与问题更好想出的办法。比如某些人的焦虑,或者抑郁,如果这个问题始终内化的话,人们就会觉得是我焦虑,是我抑郁,我就等同于焦虑和抑郁。
但外化的好处是,将我与焦虑和抑郁分离,然后去考虑焦虑和抑郁对我的影响,以及我该如何更好的跟焦虑和抑郁相处。而这个过程中,语言、文字以及构成的叙事,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从某个角度说,人类创造了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反过来又塑造了人自身。所以都说一字千金,文字是有力量的,掷地有声的。
总的来说,叙事学以及叙事心理学,从实操的层面是关于文学作品以及心理治疗的科学,但其背后又有着非常深的哲学内涵,人创造了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记录故事,通过故事来发现意义,这意义是不是声明的终极目标呢?不得而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