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拿大碳税纷争:为何征环境税?向谁征?谁来征?用向哪儿?

周辰
2019-05-07 09:16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碳税及其退税已成为加拿大最热门的辩论话题之一。自2019年4月1日起,加拿大的联邦碳税计划正式实施,联邦政府希望每个省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为碳污染定价,然而该碳税计划主要作用的四个省份都表示反对。

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表示,在加拿大实施碳税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碳排放的产生者征税,迫使他们减少自己碳排放的办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帮助加拿大落实《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缓解气候变化问题。

来自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的分析表明,到2022年,碳污染定价计划将减少5000万至6000万吨的碳污染,相当于减少1200万辆汽车,或关闭14家燃煤电厂。

美国环保协会全球气候变化高级副总裁柯瑞南(Nathaniel Keohane)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加拿大的联邦碳税是为满足加拿大特定的法律环境而设计的,即联邦政府有权对碳征税,但无权对其进行调节(限额与交易制度将被视为调节)。“在这一制度下,各省可以推行自己的政策。例如,魁北克有一个碳排放交易系统,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碳税。然而,如果各省选择不建立自己的项目,联邦税收将作为后盾。”

目前用市场化的环境机制来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定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征收碳税,二是限额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中国已按照第二种制度正式启动了全国碳交易市场。

加拿大十个省份中有六个省的政府早已开始实施自己的碳排放政策以帮助减排温室气体,但有四个省份:新布伦瑞克、安大略、曼尼托巴和萨斯喀彻温仍然落在后面,新生效的碳税政策也主要以这四个省份作为征收目标。但是这四个省都是保守党当政,他们在政治上反对这项联邦计划,一些省份甚至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指责联邦要求的碳税违反宪法。

四省政府抵制联邦碳税政策

按照加拿大法律,省政府或联邦政府在遇到权限纠纷或涉及宪法的疑问时,可以请求法院仲裁。据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网(CBC News)报道,萨省政府向该省法院起诉联邦政府,认为联邦政府为征收碳税制定的《温室气体污染定价法》(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Pricing Act)有违宪或部分违宪的嫌疑,联邦政府向各省征收碳税是不尊重省级政府的管辖权范围。而联邦政府认为气候变化是全国性的问题,按照加拿大宪法中的条款,应该由联邦来制定法律解决这个问题。

萨斯喀彻温省法院于2019年5月3日下达判决,裁定加拿大联邦碳税没有违反宪法,属于联邦议会的管辖权范围。萨省省长斯科特·莫(Scott Moe)当即表示将向加拿大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对此判决结果,阿尔伯塔省省长贾森·康尼(Jason Kenney)表示,阿尔伯塔省将加入萨省向最高法院上诉的行列。新布伦瑞克省省长布莱恩·希格斯(Brian Higgs)也对这一判决结果表示失望。曼尼托巴省省长布莱恩·帕利斯特(Brian Pallister)则表示,该省也将发起自己的诉讼。此前安大略省也已经就碳税向法院提起诉讼。

柯瑞南认为,这些诉讼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省与联邦政府之间的政治分歧,也反映了不同的政党以及长期存在的联邦与省级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

起初曼尼托巴省的应对气候变化计划中包括制定碳税,但是2018年10月,在联邦政府表示曼省的碳税力度不够后,帕利斯特直接把碳税计划撤销。安省政府此前也取消了省内的碳交易政策。

碳税对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联邦政府的碳排放税从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税收的标准逐年上调。在2019年对每吨排放的温室气体征收20加元的碳排放税,到2022年将上调到每吨温室气体征收50加元,也就是说,每年每吨碳排放量增加10加元的税收。

民众不需要直接向联邦政府交税,加拿大政府将对化石燃料的生产商和批发商征收碳税,而这些公司将把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据联邦政府测算,碳税会导致新布伦瑞克、安大略、曼尼托巴和萨斯喀彻温这四个省的汽油零售价格每升上涨4.42分钱,取暖用燃油每升涨价5.37分,天然气每立方米价格上升3.91分,液化天然气价格每升上涨3.10分钱。根据这些数据,CBC News计算,从4月1日起,安大略的普通家庭每月将为天然气多支付大约10加元(根据平均消费量252立方米计算)。

碳税会对人们的家庭和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确保该省人民对此有足够了解,由保守党执政的安大略省采取了极端手段。安省环境部长罗德·菲利普斯(Rod Phillips)在不久前宣布,安省政府将会立法要求各加油站在他们的加油泵上张贴“是碳税汽油价格每升上涨4.4分,到2022年将升至每升11分”的贴纸,并且贴纸会分别有英语版本和法语版本,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碳税的影响。

一些安大略省的加油站经营者则抱怨说省政府的这一规定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因为如果不张贴这些贴纸,他们每天将面临最高1万加币的罚款。

联邦环境部长凯瑟琳·麦肯纳(Catherine McKenna)批评了安省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的“贴纸”战略。她表示,福特更关心如何浪费纳税人的钱在有误导性的贴纸上,却并没有计算人们能得到的钱,没有考虑如果不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将付出的代价,也没有帮助安省人如何节省资金和能源,或者提出一个更有意义的气候计划。

联邦政府强调,碳排放税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收取的碳排放税要用于减轻由于物价上升给居民们带来的损失,不让民众生活受到伤害,也不会把碳排放税装进联邦政府的腰包。特鲁多在碳税政策公布时表示:“我要非常明确地说,加拿大政府将把通过为污染定价而筹集的所有资金返还给加拿大人。”

CBC News举例称,预计2019年安省一个普通家庭的碳排放税支出为258加币,到2022年上涨为648加币。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省份的居民将从他们的所得税申报单中获得名为“气候行动激励”的退税,起征点为每年128加币,而有配偶或家属的人的退税将会增加。联邦政府表示,安大略一个四口之家2019年将获得307加币的退税,高于支出的碳税数额。

联邦政府预计,只有30%的加拿大人每年在碳税上的支出会超过其获得的退税数额,他们通常更加富有,必须为更大的房子供暖或拥有排放量更大的汽车。而剩余70%的人将获得比他们支付的碳税数额更高的气候退税。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征收碳税是减少碳排放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它依赖市场,而不是依靠监管来迫使企业和消费者做出改变。征收碳税会提高汽油、家庭取暖燃料和天然气等碳密集型产品的成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鼓励消费者寻找替代品,比如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驾驶更省油的汽车,使用智能家居技术来更有效地让你的家或公司保持温暖,或选择一个更高效的取暖装置。

加拿大碳税由来

科学研究证实,人类活动正在推动地球气候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经济增长构成重大风险。加拿大正在遭受一系列威胁,包括海岸侵蚀,永久冻土融化,热浪、干旱和洪水增加,关键基础设施和粮食安全面临风险等,加拿大土著人民、北部和沿海地区尤其容易受到伤害,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和紧迫,企业和市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气候风险。

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也是向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历史性机遇。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多年谈判的成果。《巴黎协定》承诺加快和加强可持续低碳未来所需的行动和投资,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需要对长期存在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短期存在的气候污染物(如甲烷、氢氟烃和炭黑)采取行动。

同一年,自由党党魁特鲁多战胜了保守党赢得大选,成为加拿大总理。在保守党执政期间,加拿大退出了《京都议定书》,遭到了强烈的国际谴责。

2016年3月,特鲁多政府的第一部长们在温哥华会晤时,发表了《关于清洁增长和气候变化的温哥华宣言》(下称:《温哥华宣言》),表示要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支持实现或超过加拿大2030年的目标,即在2005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基础上减排30%。部长们一致认为,省级、地方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合作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根据《温哥华宣言》,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收集公众、商界及民间团体提出对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清洁增长的建议,并基于这些建议在2016年通过了《清洁增长和气候变化泛加拿大框架》(下称:《泛加框架》)。

据政府网站介绍,为碳污染定价是《泛加框架》的核心。碳定价将鼓励创新,因为企业和家庭将寻求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的新途径。然而,仅仅依靠碳价格来实现加拿大的减排承诺并不足够,因此《泛加框架》还包括了采取补充措施,进一步减少整个经济体的排放;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强应对能力;以及加快创新、支持清洁技术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行动等一系列计划。

碳定价被广泛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透明和有效的政策方法之一。许多加拿大省份已经在为碳污染定价方面走在了前列。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碳排放税,魁北克省有碳排放限额与交易制度,企业需要获得排放碳污染的许可,它们可以在总体限额下进行碳排放交易。魁北克省还将其体系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挂钩。正如《温哥华宣言》所确认的那样,各省和各领土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政策,以实现包括碳定价在内的减排目标。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碳税在很大程度上被誉为一项成功的举措。自2008年引入碳排放税以来,该省的碳排放已下降15%,消费者购买了更多更省油的汽车,最重要的是,该省经济在可持续增长方面领先全国。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