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黎圣母院大火后,网民们怎么说?
“一切都在燃烧,什么都不会留下。”
巴黎圣母院发言人安德烈·芬诺特对法国媒体时这样说。那时,一座850年历史的宏大建筑正熊熊燃烧。无数外国游客与本地民众为之惊恐,为之祈祷。
当地时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焰窜天。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在火中倒下,十三世纪建成橡木屋顶几乎全部被毁。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这是整个法国、整个法兰西民族和全体天主教徒的灾难。”(图片来源:网络)巴黎圣母院经过了近两百年的修建,距今挺过了法国革命,二战等风风雨雨,破坏与重修。作为欧洲三大教堂之一,巴黎的四大地标之一,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个宗教性建筑,更是法国民众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其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内部收藏着大量艺术珍品,都让它在全欧洲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巴黎圣母院也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景点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教堂发生大火后不久,英、德、美、加拿大,中国等国的领导人纷纷送去慰问与祝福,雨果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各个版本迅速登上亚马逊法国的畅销书排行榜,推特,脸书上的各国网友纷纷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表示惊愕与惋惜。
在500余名消防员的紧急扑救下,大火完全熄灭,许多艺术品也得到了转移。尽管遭受重创,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并未受损,标志性的两座钟楼也保持完好。然而,公众的讨论并没有连同大火一起熄灭。
( 图片来源:网络)火灾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
网友们又呈现出怎样的态度?
巴黎圣母院应该得到怎样的保护?
本期,数舆君整理了来自网络以及社交媒体的资料,来跟数舆君一起看看,这场巴黎圣母院的火灾,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吧。
事件经过怎么样?
起火的源头在哪?抢救出来的艺术品会去哪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数舆君整理了事故发生后十天内的新闻报道,并提炼出了一些关键的事件。
图1:事件经过(图片来源:数舆)网民们怎么说?
图2:参与讨论的网民男女分布(图片来源:数舆)数舆君抓取了17254条网民的发言,发现此次参与讨论的网民中,男性约占42%,女性约占58%,发言网民集中在东部地区。
图3:参与讨论的网民地域分布(图片来源:数舆)在对发言材料进行词云分析时,数舆君发现 “圆明园”成为了一个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网民在知道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时很容易联想到1860年10月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不论是表示愤怒或是哀伤,抑或是有幸灾乐祸的言论,沉睡了近两百年的隐痛都再一次被触碰。
图4:对于参与讨论的网民的词云分析(图片来源:数舆)对网民在发言中使用的表情符号进行分析,数舆君发现大部分表情符号带有悲伤的情绪。正如人民日报的报道称,此次火灾“是一场文明的劫难”。
图5:网民言论中使用较多的表情(图片来源:数舆)在一片惋惜声中,关于“巴黎圣母院应不应该被重建”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围绕这一话题,网友们意见鲜明地分为两派。
(图片来源:网络)支持重建巴黎圣母院的人们大多观点一致:巴黎圣母院作为人类艺术瑰宝遭此劫难已是让人心碎,我们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逝,必须尽最大可能还原其昔日荣光。持反对意见的网友们则在更具体的原因上产生分歧:一些网友质疑,重建后的巴黎圣母院还是原来的圣母院吗?另一部分则坚称,遭受火灾后的巴黎圣母院亦有一定的警示价值、教育意义,没必要投入大量成本“粉饰太平”。
回溯历史,若将此处的巴黎圣母院抽象为外延更加广泛的“古建筑”,网友们的疑惑似乎能在一个更宏大的层面上得到回应。有关文物建筑是否应被修复、应被如何修复的种种议题,早经过了中外建筑学家们的仔细研究、反复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放眼国际,在《威尼斯宪章》、《奈良文件》等公约的建构、发展过程中,文物建筑保护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共识,构成了文化建筑保护实践中的主流观点。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价值标准原则和操作干预原则两个层面。
价值原则方面,国际上普遍倡导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对同一文化背景下的遗产价值特征做出真实评判,同时尊重除建筑物本体以外的历史价值、超出物质形态的精神价值。即坚持真实原则和全面原则。
在操作原则方面,则应遵守缜密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在对文物建筑采取措施之前,人们必须确保已对文物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必须确保采取的措施是必要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减缓文物的衰败和破坏。而因不能保证目前的措施是绝对恰当的,我们应确保任何措施都是可逆的,不妨碍以后采取更好的替代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若将目光投向国内,2005年发起的《曲阜宣言》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贴合中国语境的借鉴。《曲阜宣言》围绕中国古建筑的真实性、安全性等性质进行讨论,具体说明了部分木建筑构建的保护手段。数舆君截取了其中一些较具代表性的片段:
《曲阜宣言》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曲阜宣言》第一条)
“‘原状’应是文物建筑健康的状况,而不是被破坏、被歪曲和破旧衰败的状况,衰败破旧不是原状,是现状。现状不等于原状。不改变原状不等于不改变现状”(《曲阜宣言》第八条)
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完整性、真实性的同时,将对文物建筑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曲阜宣言》第五条)
在《曲阜宣言》第八条中,对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做出了以下界定:“只要按照原型制、原材料、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修复,依然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不能视其为假古董。” 或也可为现实案例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图片来源:网络)巴黎圣母院是否应继续保留被焚烧后的面貌?在此问题上,专业领域的讨论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曹永康在《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控制研究》一文中,对组成文物建筑历史价值的建筑表述、历史积淀两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
他认为,建筑表述主要反映了传统的建筑观和个案的建造特色,它是文物建筑的价值内核,历史积淀则是随着时间变化,建筑上人为和自然作用的痕迹,它们构成了文物建筑的沧桑感,是文物建筑的时间标尺。历史积淀是文物建筑历史价值的放大器,但是它不能脱离建筑表述本体存在,文物建筑的根本价值仍是由其建筑表述本身决定的。
在此前提下,弄清文物建筑在建造时所要表述的营造特征,以及社会所赋予该建筑的文化象征意义,便成为界定其主要价值所在的重要标准。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美学价值及对法国民族的意义毋庸置疑,在此次事件中,重新修缮应是更为妥帖的举措。
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是令全人类惋惜的一次文化浩劫。以此为镜鉴,在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次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召开了“消防安全紧急会议”,文物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也被更多组织提上日程。
(图片来源:网络)文物建筑应如何开展消防安全保护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数舆君也整理出了一些小tips: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合理有效地布局火灾警报、喷雾灭火器等消防安全硬件设施;
其次,有关部门需做好火灾隐患的排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全面预防”等原则, 对文物古建筑的实际分布进行熟悉,提前准备应急预案。
最后,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建筑涌入越来越多的游客,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便也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制订完善的宣传与推广规划, 向文物古建筑的管理人员进行多样性消防知识的宣传,同时建设义务性消防团队, 向游客以及当地人进行相关知识宣传, 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消防设备, 组织一系列的消防演练活动, 提升游客的消防意识。
美的消逝是不能抹去的遗憾,但若换个角度观察,在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后,人们对美表现出的极高的敬意与怀缅亦给我们带来不少感动。
祝巴黎圣母院早日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
[1]曹永康. 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
[2]范岩.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84-85.
撰文:肖遥 游皓文
数据支持:陈炫婷 徐静雅 刘好
可视化:王冰倩
排版:王冰倩
责编:张成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