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卖货时代:一部直播手机就是一家店
在距离义乌商贸城十分钟车程的北下朱村,一间狭窄闷热的房间里,主播阿伦正对着三台手机热火朝天地直播,他的任务是将手里那口锅推销出去。演示用的道具和食材凌乱地摊放在镜头底下——炒糖、炒辣椒、炸爆米花。为了让直播间的观众多停留一分钟,阿伦使出浑身解数,忙得大汗淋漓。他的师傅兼供货商叶志春在一旁满意地看着徒弟直播,像阿伦一样,跟随叶志春卖锅的主播,现在有近30人。
2008年,叶志春就开始在甘肃威武的街头摆摊,用身上仅有的20元,进了10只发条小鸡。他深谙生意之道,从不着急叫卖,有顾客来了,他总是想方设法和对方多聊几句。
这套方法后来被他搬到直播间里来,惟一不同的,对面的客人变成了手机,同一时间观看的可能有上百人,他感到自己一言一行都被放大,不容有失。与此同时,想象力变得重要,客户有什么需求,会做出哪些反应,需要主播隔着屏幕去想象。
直播平台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在上面卖货,并通过平台寻找自己的供货商或代理商。义乌北下朱村地摊货源集中,自然成为主攻中低端市场“播商”们的聚集地。
入夜后的北下朱村,举着手机直播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或像叶志春和他的徒弟一样,专门布置一个区域直播,或干脆以货物堆积成山的仓库做背景,使观众确信自己有充足货源。村里一家网红水果批发店,把塑料榴莲挂满了整面墙,暖色灯光照亮一棵巨大的塑料假树,主播正对着十几台手机比划芒果大小。
每晚七点半到八点半,是他们统一安排的直播时间,高峰期同时有20个号在店里直播,每达成一笔交易,一名员工便高声宣布出来。“3号直播间一单!”“7号直播间一单!”现场气氛热烈,下单速度随着主播的演说节奏渐渐加快,恍如一场集体的消费狂欢。一场直播下来,他们卖出80单共计400斤水果。
据负责人何君介绍,直播卖货火起来后,公司线下门店从原有的70家骤减至10家,代理商现在通过手机卖货,一个直播间便是一个门店。
创业成本虽然降低了,卖家们却迎来新的挑战,如何让自己的推销具有说服力的同时兼具娱乐性,是他们每天需要琢磨的事,这甚至发展成一种需要付费学习的门道。
来义乌两年的批发商聂恺,洞察到这一需求,干脆与朋友一起成立了传媒公司,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找代理卖货,他们从全国各地招收学员,组织他们拍段子,传授直播心得,并将货仓装修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直播间,每个晚上,学员们就在这些小隔间里推广公司的创业模式,或是演示代理的产品。
为了获取注意力,主播们喜欢将自己包装成精英富豪,在很多短视频里,他们背靠着豪车,或端坐在装修豪华的办公室里,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高喊几句简单的创业口号。这种拍摄场景一般是共用的,聂恺的公司里就有一套,蓊郁的塑料植物,昂首伫立的孔雀,巨型的红木茶桌,学员置身其中侃侃而谈,看上去有模有样,派头十足。
除了办公室场景,跑到豪车旁拍段子也成为一时的风潮。有主播回忆,他们曾到香格里拉酒店这类地方疯狂“扫车”,看见豪车就冲上去拍一段,有次三辆豪车旁站着整整30号人,轮流拍,直到天色变暗,才轮到自己。后来观众都知道车不是主播自己的,拍豪车段子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为了吸引流量,商家奇招百出,有才艺的展示才艺,没才艺的则在搞笑和荒诞上下工夫,还能花式炫富。据目前播商相对集中的短视频社区快手介绍,其AI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并不聚焦在头部用户,而试图给普通用户更多展示机会。但随着这一平台的兴起,更多卖家入场,用户都感觉到吸粉明显比以前困难。
尽管如此,梦想着分一杯羹的淘金客们,仍络绎不绝地赶到义乌。有人刚逃离上一次的创业失败,决心在这里从头开始;有人毫无创业经验,却不甘心继续打工,转而奔赴风口;有人经历过电商浪潮的数次更迭最后来到此地,按他们的说法“哪里有粉丝,哪里就有劳斯莱斯”。
换作从前,他们本不具备创业的硬实力,但借助这股直播热潮,他们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但竞争依旧是残酷的,有人在这一轮风口里获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更多人悄无声息地被刷下去,粉丝的注意力从来是短暂的,15分钟的名人或许比以前更难当。
图、文/财新记者 梁莹菲
图片编辑/杜广磊
财新周刊显影栏目版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