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俗人类学研究”:王广义从“脸部”再次感应公共话语
作为“85新潮美术”的主要参与者,王广义是当代艺术界中颇具争议的艺术家。
4月26日,王广义新展在“通俗人类学研究”在上海巽汇XUNWAY空间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王广义最新的系列作品《通俗人类学研究》,其分为三个部分:“无知之幕”、“种族、暴力、美学”、“种族与分析”,展现了艺术家对人类困境——种族这一问题的思考。
王广义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表示,他一直对公共话语感兴趣,“从早期的作品波普《大批判》到现在《通俗人类学》,整体脉络上是一致的,都是公共话语。公共的话语会对我产生一些感觉,但我的作品又不是事实意义上的公共的看法。我只是提供了好几个路径。”
展览现场
展览总策划寒碧告诉澎湃新闻,“展览邀请哲学家陈嘉映作为学术主持,哲学家孙周兴作为策展人,艺术家和艺评家严善醇为展览总监,希冀此次能产生对话与思想的碰撞。”以王广义的作品作为一个起点,本次展览同时邀请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开展以“人面兽心”、“人以群分”、“流浪人类”等为主题的探讨。
在开幕现场,策展人孙周兴告诉记者,“种族、暴力等词也是世界上的大话题,他选择了脸部这样的点作为切入口。”
王广义作为知名当代艺术家之一,王广义是“85新潮美术”的主要参与者,“北方艺术群体”的代表人物,早期作品有《凝固的北方极地》,他的“政治波普”作品《大批判》、《AO》等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重要图像。90年代左右,王广义开始做装置作品,如《易燃易爆》、《护照》、《冷战美学》等。
《通俗人类学研究—无知之幕》,纸上丙烯 ,2018年《通俗人类学研究—无知之幕》局部
王广义自90年代起一直活跃在国际当代艺术的舞台上,参与了大量重要的展览,如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1994年圣保罗双年展等等;同时,也曾在路易斯-布莱恩基金会美术馆(英国)、今日美术馆、西班牙MAC当代美术馆等多地举办个展。
此次系列作品则是王广义于2017年开始创作的。“当时在看电视,看到纪录片上那些面孔。当我不看字幕介绍时,所有的面孔对我而言都是人,而当看到种群的标注后,意义一下就变了。我便想到以这样一个角度做作品是挺有意思的。”谈及创作的起源时,王广义这样说道。
《通俗人类学研究—种族、暴力、美学》,图片,2017年
《通俗人类学研究—种族、暴力、美学》局部《通俗人类学研究》面对的是当下最为严峻的人类共同的问题——种族主义。由于其复杂性与普遍性,这一议题被反复讨论,非但从未被解决,反而日益严峻,在全球工业化的背景下,种族—宗教问题愈演愈烈。
王广义表示,“假如你们到别的国家去,比如泰国,当你凝视泰国人民时,一定是有感觉的。因为你面对的面孔和你的面孔是彼此的异类。即使你们是好朋友,也还是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你到非洲去,到欧洲去,都是‘彼此异类的凝视’。其实在这个彼此异类凝视的特定时间,可能就包含了人类学的种种的问题。”
《通俗人类学研究—种族与分析》,图片,2018 年当然,在学术上并无“通俗人类学”这一学科。王广义而是以“无立场”的哲学态度来面对这些政治问题,用了艺术家的直觉目击人类命运,同时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如什么是头颅,什么又是面孔?种族差异与其中的敌视何处而起?人类的本质与差异到底是什么?策展人孙周兴认为,“他是以艺术而非科学研究的方式呈现,并引发学者的讨论,因此展览并非是单纯的图片展示。”
“无知之幕”用准绘画的手法,隐藏了“面孔”背后的种族属性。这些面孔没有任何种族属性。面孔就是那样。从达尔文的角度,人进化成各种不一样的面孔;从神学角度,上帝创造了不同的面孔。
第二部分“种族、暴力、美学”则是通过具有权力意义的卡尺来度量头骨的比例、来划分种族等级。人类学研究在二战前后变成了真正意义上学科式的研究,在纳粹时期,这样的头盖骨政治极端化了,以卡尺的测量来区分人种。而白色的网格更增强了一种不确定性,把种族、暴力、美学这些因素混溶在一起了。在王广义看来,种族问题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融入了颅相学头盖骨政治,面孔的意义也突然改变了。
第三部分“种族与分析”用准科学分析的途径“中立”而客观,分析所得出“面孔”之间的差异,实证了“人”这一物种,在被创造时的原形的复杂与丰富性。
《通俗人类学研究—种族与分析》局部
《通俗人类学研究—种族与分析》局部不同的个人解读也是王广义对于展览的期待。王广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展览没有预设的受众对象,是面对所有人,面对严肃的思想界的学者,也面对普通的公众。“系列作品是以艺术家的方式,伪科学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认识的路径,对学者来说,面部结构和骨骼的变化是会有不同,可以用格子来进行分析,艺术家及普通观众也会有多样性的阐释。”
在展览现场,王广义谈及了自己的艺术心路,称自己一直对公共话语感兴趣,“从我早期的作品波普的《大批判》到现在《通俗人类学》,整体脉络上是一致的,都是公共话语。公共的话语会对我产生一些感觉,但我的作品又不是事实意义上的公共的看法。我只是提供了好几个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其新作《通俗人类学研究》十分契合巽汇XUNWAY这一机构的创办要旨。巽汇XUNWAY是一个艺术与学术机构,2019年1月18日成立于上海,持守民间立场,由海内外艺术家、史家、思想家跨界合作,联动思想界与艺术界,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深度研究及发展。
《通俗人类学研究—种族与分析》局部王广义表示,如展览总策划寒碧所说,“中间地带是最有活力的”。王广义说道,“一般你只是在自身的内部,哲学家们自己讨论问题,艺术界讨论艺术,这样是一个封闭的讨论。而像这样的共同探讨更具有公共知识的可能。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缺少的环节。艺术需要和思想沟通,构成关系。”
当天下午,由巽汇总策划寒碧先生、同济大学刘日明院长、范景中教授、孙周兴教授、王广义先生分别致辞,艺术家吴山专、张培力、向京、靳卫红、魏光庆、井士剑等参加了开幕。
据悉,展览将展至7月26日。
(实习生吴梦倩对此文亦有贡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