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者|温岭法医故事:解剖结束给死者写信,有人在办公室相亲
“有诸同仁,心系苍生,志存昆仑,求索于刑事技术之大道,谨之慎之,铭之勉之!”踏上浙江省温岭市公安局的四层,一块印有150字《刑事技术铭》的拓印板挂在办公走廊的显眼位置。
这是温岭市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室(下简称“刑科室”)的办公楼层。这篇《刑事技术铭》出自“第三代”法医陈军辉之手,以鞭策后辈法医不要忘记职业准则、精神。
如今,温岭刑科室在职八位法医,“第六代”法医逐渐成长,最小的法医出生于1992年。他们之中,涌现出浙江省、地、市三级劳模金吉,有网红法医“寻亲哥”陆高升等大批先进典型,连续六年获评全国示范刑科室。
在工作中,他们与要案“硬刚”,和死者“对话”,从繁杂的情境中寻求线索,指引侦查方向;生活中,他们组建家属群,相互体谅、帮扶,有法医在办公室相亲找到真爱……
“他们是一个有作为、有温度的团队”,温岭市公安局副局长陈津健评价道。
温岭市公安局法医合影 本文图片 受访者供图解剖后,他给受害者写了一封信
面前是一具12岁小女孩的尸体,陈军辉、瞿志军、陆高升、林龙、丁超峰解剖了近6个小时,从女孩的脖子勒痕处和大腿根部,提取到一名男性的DNA。解剖工作结束后,5个男人面色铁青,没有交流什么,一起吃过早饭各自回家了。
DNA信息比中了有犯罪前科的嫌疑人田某。两天后,田某落网。
当天,法医陈军辉给受害的小女孩写了一封信,“叔叔们抓住了案犯,他们都觉得为你出了口气,是应该给你的一个交代。……叔叔也特别想念家里的女儿,其他叔叔也一样的,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里的孩子们。”
这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了。2014年12月28日,12岁女孩上山写生时失联,家人当日报案。警方搜山时先发现了遗落的画,又根据画面内容,找到了第一案发现场和女孩的尸体。
在那封信里,陈军辉告诉女孩,“你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女孩错将落款年份写成了2015年,陈军辉又写道,“你落款的时间是2015.12.28,叔叔多希望这是真的,而不是个错误。”
2019年3月11日,田某被执行死刑。陈军辉已是温岭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所长,他将这个消息转发给曾经共事的几位法医,大家又把那封信翻了出来,默读了几遍。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罪恶是必定会存在的。但叔叔觉得罪恶不应该由你们这些孩子来承受。叔叔写不下去了,就写到这里吧。安息,孩子。”那封信收尾得有些不忍。
温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法医,几乎每个人,在显得有些冰冷的职业背后,悉心守护着心底的温厚和柔软。
瞿志军现任温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他说,从1982年温岭的“第一代”60后法医赵永康开始,法医团队中就延续了这种“温度”。如今,温岭法医团队中“第五代”、“第六代”法医逐渐成长,年纪最小的出生于1992年,是位女法医。
在残忍冷酷案件中,面对冰冷的尸体,法医需要温暖,需要温暖周边的人,更需要有空间将自身抽离出来,寻找排解的出口。温岭市公安局的法医们或是参与郊游、暴走的集体活动,或是跑步、运动,再或是写诗、记日记,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
温岭市公安局刑科室《刑事技术铭》挂在显眼位置通过发丝上的一粒米,找到案发现场
2019年3月底,台州温岭第一代法医的赵永康即将退休,他被称为温岭法医的“师公”,近年来就职于温岭市公安局纪委。从温岭公安局成长起来的共20多位法医“徒弟”聚在一起,为“师公”举行了简单的退休仪式。尽管他们之中,有些人因职位调动已不担任法医。
“边上都是熟悉的脸孔,如同回家,挺好。”陈军辉在聚会后写道。
时间追溯到1982年,浙江省公安厅批准设立温岭市公安局刑事技术点,那年,赵永康成为这里第一个全职法医。
90年代,陈军辉还在读初二时,第一次与赵永康了产生“交集”。
陈军辉回忆,那时,台风登陆温岭,老家隔壁村的一位渔民落水身亡。温岭公安局来了一位法医,就在自己家门口进行了尸表检验,他就一直站在边上看,清楚记得法医翻身检验尸体背部的细节,以至于此后一段时间,他都不敢一个人走夜路。
陈军辉眼前的法医就是赵永康。陈军辉把“师公”赵永康当成他的法医启蒙老师。
“70后”瞿志军在孩童时期也听说过赵永康参与破获的一起氢氟酸中毒案,对法医职业的向往也隐隐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
1998年,瞿志军进入温岭公安局,成为一名法医。那年,赵永康职务变动,带他的“师父”是第二代法医王凌志。
瞿志军还记得,一次,温岭海边发现一具无名尸体,尸体经海水浸泡已高度腐烂。王凌志叫他寻找线索,他围着尸体检验后,并未发现特别之处。王凌志蹲下身子,对尸表进行了详查后,在死者的纠缠的发丝中发现了一颗米粒。
正是凭借这颗米粒,民警找到了命案发生的第一现场——一位渔民的家中,确定了死者身份,锁定了嫌疑人。
“我们蹲下来,才可能有所发现。”办这件案子时,王凌志对瞿志军抛下了这样一句话,瞿志军至今未忘。
工作的多年间,瞿志军曾荣获温岭市公安局、台州市公安系统优秀民警,温岭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等荣誉称号,立三等功2次,嘉奖9次。
“只有离的足够近,主动面对复杂、困难的工作情境,一丝不苟地按照规范去检验、观察,才能找到关键的线索”,瞿志军细细咂摸,“蹲下来”背后显现的,是法医的工作态度、精神,“法医并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是总能还原案件的一些事实,可以在案件侦破中起到关键作用。”
此后,他将王凌志的这句话带入对每一代法医的传、帮、带中。
法医操纵显微镜他下班后给流浪者采血,帮不明身份人员寻家
2010年,生于1987年的陆高升进入温岭市公安局刑科室,正式成为温岭公安的“第五代”法医,“从师”瞿志军。
“身教大于言传”,这是陆高升对师父的评价。跟了师父多年,瞿志军的刻苦和实干烙印在陆高升的身上。这几年,陆高升帮30多名流浪人员找到了回家的路,逐渐成长为浙江法医界的红人——人称“寻亲哥”、“找人王”。
陆高升助人寻亲始于2016年3月。当时,根据台州市公安局统一部署,陆高升和同事协同温岭市救助站,对辖区内身份不清的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建立个人档案。救助站里衣衫褴褛、四目黯然的流浪者一旦终老,只能得到一个“无名尸体”的标签。这给陆高升带来极大的震动,他决定帮流浪者们寻家。
“是否可以依托公安DNA和指纹数据库,帮助他们找到家人?”带着这个想法,陆高升和同事们成立了寻亲小组,利用节假日或下班时间,到托老中心、温岭精神康复医院、南方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等处,先后采集了101名不明身份人员的血样和指纹信息。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在外流浪20多年,最小的才十几岁。
2017年4月21日,陆高升通过刑科室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我想回家,请帮帮我吧》的帮忙寻亲消息,并附上每个流浪人员的照片。这条微信经网友大量转发,第二天就被一名流浪人员的林大姐亲人看到。林大姐的亲人火速赶到温岭,将失踪3年多的林大姐接回了家。
这也成为率先采用DNA和指纹信息探求“互联网+”的寻亲新模式。通过这个模式,越来越多的亲人已经重聚。流浪一年多的小刘和小梁回家了;寻亲8年未果的四川小伙喻涛,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找了12年弟弟的山西老程,没想到还能再次听到弟弟呼唤自己的名字……
见证失散亲人的久别重逢,陆高升借用了日剧《非自然死亡》中的一句台词:法医是为未来而生的工作。“通过认识死亡,来惩戒犯罪,让人们珍视生命,让未来充满更多的可能”,陆高升说。
从警多年以来,陆高升荣获嘉奖两次,先后获优秀共产党员、台州市公安局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温岭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2017年,他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目前,陆高升担任温岭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副中队长。
法医在案发现场工作他在法医办公室相亲成功,“这个大家庭很燃”
对于同样属第五代的法医的丁超峰来说,温岭刑科室更像一个“家”。
2014年,丁超峰从广东铁路公安局工作四年后,来到温岭市公安局担任法医。进入法医团队不久后,瞿志军给丁超峰介绍对象,“像大家长一样”。
“相亲”的细节还历历在目。丁超峰回忆,瞿志军特意选了一个周六的上午,相亲地点就在温岭刑科室的办公室里。
女方是公安局隔壁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很漂亮”。姑娘落座后,瞿志军为两人做了简单介绍后,留下丁超峰和姑娘两个人。
“还是她先开口问我,说了些法医的工作”,回忆起那段经历,丁超峰眯眼笑了,“然后我向她了解了些美术方面的东西”。
“相亲”结束后,瞿志军又告诉丁超峰,“喜欢的话就要好好把握”。
故事的最后,这位美术老师成为了丁超峰的妻子,目前,两人的孩子已经快三周岁。
在丁超峰心里,瞿志军不仅是这个团队的领导,更是一位大家长,从生活、家庭、工作的各方面,关心着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
90后法医周仁想也把这里比作“温暖的家”。他于2015进入温岭法医团队,他说,在法医门诊有一句标语,“我们的服务36.8度”。
36.8摄氏度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体温,这句标语旨在表达法医的工作冷静、公平、中立。如果给这个“大家庭”一个温度,周仁想说,远不止人的正常体温。丁超峰想了想,说:“98度,很燃”。
瞿志军已经连续6年组织团队公益暴走活动,邀请法医的家属参加亲子活动,建立家属群,尽量弥补法医们因繁忙工作缺失的对家庭的关心和照顾。
温岭公安局副局长陈津健从1993年开始做痕检技术员,与王凌志、瞿志军、陈军辉三位法医并肩作战了11年,“摸爬滚打,一起打拼”。
陈津健说,早年间,温岭发生的刑事案件每年达四十余起,温岭市公安局法医团队以王凌志、瞿志军、陈军辉三人为中心,破案攻坚能力相当强,为侦查破案直接指明方向。
“温岭法医团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业务能力不断强大、团队文化逐渐升温的过程,他们是一个有作为、有温度的团队”,陈津健评价道。
也是这个有温度的团队,2016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现场勘查先进单位,2017年被浙江省人社厅和浙江省公安厅联合授予“全省公安基层模范所队”称号,2019年被浙江省政法委评为“2017-2018年度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