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近街头“圣树”:英国橡树文化小史
一位友人去年在英国访学,一次他拍了一张照片给我,内容是约克的一家“皇家橡树酒吧”。他说这种橡树酒吧在英国极为常见,原因大概与我曾经写过的查理二世流亡时藏匿于橡树的故事有关。英国历史文化深厚,在店名中引用历史典故来吸引顾客,并不罕见。然而,“皇家橡树酒吧”的确有所不同。一方面,“橡树”一词给人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感,具有大自然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它与“王室”有关,暗喻英国君主制的存在。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橡树”就是这样的一种“象征形式”,它并非仅代表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意义丰富的文化符号。它源自英国人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对橡树形象进行的叠加和改造;它寄予着英国人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不同时代英国人的文化观念,同时也形塑着英国人的集体历史记忆。
友人在约克拍摄的“皇家橡树酒吧”历史上最早赋予橡树文化内涵的当属督伊德教,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它曾广泛地流行于凯尔特世界。从词源学意义上来看,德鲁伊教的高级祭司被称为“德鲁伊”(druid),“druid”一词来自于希腊文,其中“dru”指代橡树和槲树,“wid”责代表智慧,结合起来就是“橡树智慧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便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祭司们或许正是在橡树的希腊语名字中得到了“德鲁伊”之名。
而在信奉万物有灵论的督伊德教中,橡树本身便占据着核心地位,又因槲寄生的存在而大大加强了其宗教意义。一方面,橡树承载了槲寄生所具有的生育暗示和性意味,这在古代宗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德国植物历史学家玛丽安娜·波伊谢特在其著作《植物的象征》中解释说,包裹着槲寄生种子的黏液被德鲁伊们视作神的精液,能够赋予万物以生育功能,若需对其进行采摘,必先在特定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不可。另一方面,槲寄生被目为灵魂转世的表现。按照弗雷泽在《金枝》中的观点,神物的生命部分地寄托在自身之外,反映出古代人信奉灵魂转移的信念;槲寄生在冬季长青的特性也被视为橡树灵魂转移的明证。以此,橡树的生态意义与宗教意义完美相融,确立了其在英国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弗朗西斯·海曼:“德鲁伊或布立吞人皈依基督教”。这幅图实际反映的是督伊德教的祭司们在橡树上采摘槲寄生的宗教仪式。橡树本身的实用性也是橡树叙事构建的重要元素。橡树学名栎属,属于硬木,其树心纤维细胞具有极厚的细胞壁,助其增加强度。此外,橡树还富含单宁酸,具有防虫防腐的功效。橡树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高级建筑的重要材料。例如1167年英格兰第一所大学——牛津大学开工,其礼堂的建造,便使用了20根巨大橡木作为横梁,并且衍生出许多是是非非的传奇故事。
然而,橡树最终与王室产生联系,获得“皇家”身份,还要归功于17世纪英国内战期间国王查理二世的一次传奇遭遇。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英国国王及保皇派与议会派形成对立;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推上断头台;1651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在伍斯特兵败克伦威尔,开启了自己的流亡之旅。在民间天主教人士的帮助下,他乔装打扮,东躲西藏。当他逃到希罗普郡博斯科贝尔森林之后,潘德拉家族的威廉为了掩人耳目,将其藏匿在一棵高大葳蕤的橡树之上,自己则诱使克伦威尔的巡逻队远离。就这样,一棵橡树拯救了国王,也拯救了王室。这一充满浪漫意味的故事有着极强的隐喻性。在内战期间,英国王室命悬一线,但广大民众对于王室的依赖还极为强烈,并不希望君主制就此断绝。如果查理二世被克伦威尔的骑兵逮捕,那么英国的君主制也便岌岌可危。就这样,橡树成了延续王国命脉的捍卫者,其“瓜瓞绵延”与“灵魂转移”的原始观念又一次得到了展现。
待1660年查理二世王政复辟后,这个故事便被构建到君主制的叙事之中,并被广为传播。它首先被融进了传统节日。5月29日是国王的生日,也是他重返伦敦的日子,议会决定将这一天定为“皇家橡树日”,用来铭记斯图亚特王朝的绝处逢生。一些文人墨客也对橡树歌功颂德。1660年,约翰·韦德(John Wade)创作了一首名为《皇家橡树》(The Royal Oak)的诗歌,对这棵“神树”进行赞颂:
且看这两人在林中漫游
彼处唯有橡树静立守候
为保存珍贵神圣的生命
橡树化身为国王的宫楼
这个故事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诠释了历史书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查理二世的支持者托马斯·布朗特(Thomas Blount)叙述了这一故事;克拉伦登的《反抗史》(History of the Rebellion)则给出了较为严肃的解释;17世纪的“日记狂魔”塞缪尔?佩皮斯从国王那里听说了这一故事,并记录下来;1795年出版的《查理一世国王和为其事业而受苦的保皇派回忆录》一书,也试图通过讲述这一故事为君主制争取支持。在这些传唱的故事中,橡树被赋予了君主制的神圣色彩。有关橡树的叙事成为了王室进行意识形态建构的方式,促进了这一故事从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变。
“橡树拯救国王”的故事,到了19世纪出现了各种复杂的形态。随着历史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质疑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并考溯其源流。不过,当浪漫主义思潮涌现后,以及这一故事本身含有的浪漫主义元素,如“乡野”、“村夫”、“森林”、“逃亡”等,便使自身成为各种文学作品和歌剧中的桥段。类似的作品有威廉·迪蒙德的《皇家橡树:历史剧》(1811年)、霍勒斯·史密斯的《荆棘屋》或《骑士和圆颅党》(1836年),以及哈里森·安斯沃思的《博斯科贝尔:或皇家橡树》(1872),等等。这些作品里对“橡树故事”的改造和润饰,消解了该故事在真实性方面所具有的严肃意义,凸显了橡树的魔幻色彩和象征意义。虽然原先的橡树早已死去,但据说其掉落的橡子又重新长出了新树,英国人还为此在该橡树周围建立了一个栅栏,作为对它的保护和纪念。也正是在19世纪,皇家橡树酒吧开始在英国兴起。同时,橡树的名称和意象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事物,例如赛马、货币等等。
图中查理二世坐在一棵橡树上,俯视着左下方两个骑马的人,左边背景是博斯科贝尔的树屋,右边是风车,《英格兰史》插图,1747年,第28页。来源:The British Museum约翰·里奇绘:“皇家橡树。潘德拉家族表示并不知晓查理二世藏身何处!”,《英格兰喜剧史》,1848年。实际上,描绘查理二世藏身橡树的绘画作品相当丰富,有着各种不同版本。
而在英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橡树的实用性与象征性再次得到了契合。发生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可谓是英法争夺海上霸权的重要战役。为了进军英国本土,拿破仑决心在海上与英国决一死战。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在5小时的激烈战斗下,英国海军击败法西联合舰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仅如此,在随后到来的风暴中,英军俘虏的法西军舰大多沉没于大海,而英国军舰却无一损伤,这足以说明英舰的质量相当优良。原来,为了保证军舰的硬度和强度,其建造材料都是选取的上等橡木。其中,英军司令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一共用了5000棵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橡树,整个建造过程耗时19年。另一艘战舰柏勒罗丰号(Bellerophon)的建造同样消耗了至少3000棵80-120年树龄的橡树。军舰是海战的决定性力量,而橡树则保证了军舰是否经得起风浪和碰撞。英国对海上霸权的确立,橡树功不可没。而由于橡树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木材,各国深知其军事用途,因此往往将其当作战略物资,禁止出口。因此,英国人尤其注重在国内橡树的种植与保护,甚至将其写进了相关的林业保护法,这进一步抬高了橡树在英国的地位。橡树、王室与战舰,就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英国人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在一战和二战期间,英国许多战舰都被冠以“橡树”之名,称为“皇家橡树战舰”(HMS OAK)。直到现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海军军歌仍为“橡树之心”。
就这样,随着英国历史的发展,橡树具有了生态、宗教、王室、军事等多重身份,还成为了一个故事、一类酒吧,并且频频出现在英国的文艺作品里,写进了英国人的历史记忆之中,以非线性的方式讲述着整个英国的历史。英国人将他们的心态和观念一层一层包裹在橡树的周围,不断对橡树的形象进行着叠加和改造。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植物,在英国承载着如此多重的身份,享有如此广大的盛誉,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特文化符号与一种集体历史记忆。不过我想,不论橡树被改造成什么样子,追根溯源,它也不过是大自然的生灵之一。对它的喜爱与描绘,或许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理想追求,一种属于英国人的独特生态观。
参考文献
Jerome de Groot, “The Royal Oak,” History Today, 09 May 2016, https://www.historytoday.com/royal-oak
[英]J·G·弗雷泽:《金枝》,汪培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李铁匠译,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
刘梦霏 梅雪芹:《自然及“圣林”在督伊德教信仰中的作用辨析》,《学术研究》,2019年第2期。
邵政达:《督伊德教:古代不列颠的神秘宗教》,澎湃·私家历史,2017年2月。
黎云昆:《英国的橡树》,http://liyunkun.blog.caixin.com/archives/143862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