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雅典,寻找苏格拉底

2019-04-26 15: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李伶

在雅典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1-3欧的苏格拉底头像,对,就是那个凸眼、狮鼻、厚唇的旅游品小雕像,用英文单词ugly表达很贴切。甚至还有人加上了宽脸、秃顶、矮小的身体,走起路来像笨鸭子般昂首阔步。苏格拉底长得如此丑陋,却丝毫不影响全世界人民对他的赞扬——那个旅游纪念品小雕像销售得还不错。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找人辩论的地方

在雅典我住在朋友玛利娅家,从她家的窗台可以看得到帕特农神庙。从博物馆一头买门票上卫城山顶俯视雅典,静坐远望整个城市,微风习习,一会儿想像自己和众神并肩在高处巡望大地,一会儿想像几位古哲学家走过,那种感觉很奇妙。

从山上下来,玛利娅带我走过城中挖出的狭长的古城废墟,穿过树林,来到一片宽阔地。

玛利娅介绍说,这里是普尼克斯山,离卫城西面不到一公里,是古代雅典城邦公民议会聚会的地点,也是苏格拉底经常找人辩论的地方。

普尼克斯山上,苏格拉底经常找人辩论的地方

小山上面摆放着一块巨石平台,称为bema,是演说者所站的平台。2017年9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任后首次国事访问出访希腊,选在普尼克斯山上发表演讲,强调他重建欧洲的雄心和计划。

当年雅典盛行辩论,而苏格拉底简直就是“辩论狂”,总是上街找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他的助产士母亲,帮助新的生命诞生。

据说,为了得到真理,当他思考难题时,他可以不声不响地在同一个地方连续站立24个小时。

普尼克斯山

关押苏格拉底的山洞

玛利娅带我走的路一路上几乎不见中国游客,傍晚时分,树林很安静,让我联想起古诗“曲径通幽处”。玛利娅说她读书时每天晨跑就是这条路,顺便看看苏格拉底。

七转八转,一会儿我们来到费洛帕波斯山(Filopappou Hill),她指了指一道石壁,告诉我那个是曾经关押到苏格拉底的地方。

不是她指的话,有点暗下来的天色真的会让我完全忽视这个地方。比起雄伟的神庙、剧场、参天圆立柱,它是多么渺小。这道石壁不是很宽,有三扇铁栅门,里面是三个石室,其实就是石洞,是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关押的遗址。玛利娅说她小时候看到的是木栅栏,现在更换了。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槿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控告他的有三个人。主谋安尼托是辩论得罪的:有一次,苏格拉底同美诺讨论美德是不是知识的时候,正巧碰见安尼托,于是便拉他过来提问,结果提问不仅让安尼托陷入了自相矛盾,还损及了安尼托崇拜的政治家,使他失了面子。安尼托当时拂袖而去撂下狠话:“我觉得你这个人很容易说别人坏,我奉劝你慎重些!”

苏格拉底为找寻真理不断找人辩论,其辩论方法被黑格尔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斯东说过:“苏格拉底问答模式最令人生气的地方是,就在他们感到自称无知是装出来给人看的时候,却暴露出其真实的无知。”这种诘问式的辩论方法,最终使他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雅典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城市,但爱辩论、爱较真的苏格拉底有些话还是不合时宜,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看看苏格拉底被关押的地方,山野的破败之处,真的有些难过。

这个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著作的辩士,能获得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地位,与他为维护真理而从容赴死不无关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关押苏格拉底的山洞在费洛帕波斯山

认识你自己

我小时候喜欢摘抄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我最喜欢的,就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离开雅典去了希腊中部的德尔菲。因为从百度上看到德尔菲有三句箴言,其中就有据说镌刻在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特别爱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只专心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

询问了一旁的导游,都说没有看到这条箴言,我有点失望,是不是被毁了?但导游告诉我,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智慧、知道得比别人多?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我之所以比别人知道的多,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关押苏格拉底的地方

关于这句话的翻译和解释,我在国内看到过不同的版本,我认为原意就是上面写的这句。

苏格拉底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他在审判的最后,对陪审员和法官说:“现在各走各自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知道。”
关押苏格拉底的监狱前,如今竖立的讲解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