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继续关注上海高质量发展:对标国际,优化软环境

李泓冰、欧阳洁、谢卫群、邱超奕/人民日报
2019-04-23 06:42
浦江头条 >
字号

人民日报4月23日消息,读懂上海,须将镜头探进它的“胡须”深处——那条高楼间蜿蜒行走的苏州河,那些梧桐树下的垃圾桶,那些铺陈着老上海浩荡“心事”的万千弄堂。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经济数据、高楼林立,更在软环境:法治是否可靠,百姓是否舒心,环境是否友好,文化是否多元。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4个考察点中,特地安排了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嘉兴路街道、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总书记强调,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法治先行,优化营商环境

公平、公正、安全,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刚刚公布的一份法治建设成绩单,对《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实施进行中期评估,133项任务中,完成度为81.7%。测评中,群众对上海政府法治建设满意度达84.56%。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曹建明在谈及自贸区的法律保障时说,坚持法治先行,推动制度创新,要学习推广上海经验。

“上海经验”,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商事交易规则和惯例,鼓励创新创造,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司法办案中对内资与外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平等保护。

芬兰矿山机械生产企业美卓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建了中国分公司。2017年11月,美卓起诉国内一家企业虚假宣传、商标侵权。面对国内企业申辩,上海浦东法院充分搜集证据,依法对两起相关案件分别顶格判赔经济损失300万元,全额支持原告的赔偿诉请。美卓相关负责人表示,公正判决,体现了中国维护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坚定了公司在华加大投资的信心。

去年,有家融资租赁公司起诉某集团公司不能按期履约,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按以往规定,要为此支付约1000万元担保费用。对重视现金流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上海二中院创新性地首次在非金融机构领域运用诉讼保全信用担保,免除了这笔担保费,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

一系列创新性的法治实践在上海先行先试,为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上海在全国最早开设知识产权法庭,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知识产权法院理念、制度、人才等基础。今年2月1日,上海破产法庭正式成立,将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处置“僵尸企业”,解决困扰市场多年的“执行难”……

去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排名一次性提高32位,跃升至第四十六位,其中在涉及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的“执行合同”领域,上海法院与澳大利亚并列全球第一。

一家网站曾征集“喜欢上海的100个理由”,这几条获大量点赞:“在上海,年轻人依靠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公平又充裕”“很多疯狂的创意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精细“绣花”,优化文明环境

2018年的一场暴雪,为上海治城的“绣花”精神作证。

“开车出门,意外的通畅,惊叹于这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网友点赞连夜除冰扫雪的城市管理者和劳动者。对此,上海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市委书记李强忍不住脱稿致敬,引发满场掌声……

一位来沪采访的外地记者感叹颇多,“‘上街沿’没设铁栅栏?怎么拦得住想临时停车的?不可思议!”“写完稿去吃夜宵,走小马路都挺有安全感”……

上海的魅力,让国内外企业纷至沓来,让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

2017年,中共上海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的一段诗意描述,正渐渐变为现实:未来5年,上海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街区适合漫步,首先要文明出行。

近年来上海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持续下降,2018年同比分别下降6.3%、5.2%和6.8%,创历史新低,日均交通类110警情同比下降12.4%——这是3年前一场史上“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的交通大整治成果。

顽症治理,先立法规。从靠人海战术“维护秩序”转到“整治违法”,先立法律规矩。开车玩手机、连续变换车道、乘车不系安全带……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让以往不算事儿的坏习惯纷纷“中招”。上海警方将全市划分为97个交通执法管理责任区,责任落到每一个责任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路口,执法必严。

精细“绣花”,重在疏导。“停车难”是城市痛点。大调研发现,像医院、单位和剧院、小区,集中停放时段都是反向的。上海积极盘活社会资源,针对商场、小区、写字楼闲置资源,定制了“潮汐式”停车位解决方案,并组织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向社会共享内部停车泊位3.2万余个。一堵一疏,破解城市交通乱象,更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准不断提升。

以“智”取胜,数据治城。“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行人过街提示系统”“问题网约车大数据筛查”“共享单车数字化管理”以及外卖骑手“一人一车一证一码”“人员记分管理”等,密织了一张非现场执法网络。很快,交管信用信息还将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严重交通违法将“挂钩”个人及企业信用记录。

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让市民更方便,让城市更文明。

上海,拥有全球最长的、超过700公里的轨交线路,每天有1000万人次在“地下”穿行。在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中,文明出行已成为上海人的“下意识”……

全力治污,优化生态环境

有双眼睛,不管走到哪儿,经常盯着路边的小河,看到哪里垃圾多了、水体太黑,就拿起电话……这位就是上海市总河长李强。

在上海,鲜有市委书记和市长双双担任某项具体工作负责人,而总河长却是醒目的双岗。

“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生态质量是一个城市的底色。“空气好不好,水质好不好,不能光看几个指标,要看鸟的翅膀、鱼的尾巴,看它们往哪儿飞、往哪儿游。”李强如是说。

靠着上万位河长、志愿者与河道监督员的努力,2018年,上海劣Ⅴ类水体占比从上年的38.7%下降至18%,今年目标是降到12%;同时,上海的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32.1%;人均绿化面积达8.2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2倍!

今年清明小长假,1万多名游客涌入上海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访花看景,小村成了“网红”打卡地。这得益于环境的综合施治。

水泥路换成蜿蜒的青石板,路边矮墙穿插着黛瓦。旧房改造拆下的瓦片、磨盘用于村道景观建设。百年老宅修旧如旧,建成村史馆,同时也供村民议事……2018年7月,吴房村入选上海市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对“水、田、路、林”村庄生态系统全新布局,尽可能保留田间农物、水系林网、乡村宅院,又兼具现代生活功能,增加公共配套设施。

上海正向“生活垃圾”顽疾发起总攻。

今年,上海将对生活垃圾实施明确分类,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从垃圾产生源头管到末端处置,全流程、极细化地约束各环节、各部门、各单位、各人群。

在崇明岛,垃圾分类已成闪亮生态名片,生活垃圾总量减少1/4,垃圾总体资源化利用率从2017年底的26.7%,提升到2018年下半年的33.4%。

大上海,今年把工作重心向“老、小、旧、远”倾斜——养老、托幼、旧区改造和乡村振兴,成为一场独特的“脱贫攻坚”战,也是生态和人文环境保卫战。

接轨国际,优化文化环境

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节艺术总监乔纳森·霍洛韦曾打了一个“飞的”往返上海,停留不到24小时,行程只有两项:观看杨丽萍编导的《春之祭》,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商洽合作。

改革开放40年,这个艺术节举办了20届,世界顶尖名家名团几乎都亮过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说:“20与40这两个数字,见证的是艺术节作为上海文化品牌被擦亮,持续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形象与声音。”

上海近年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地标”。仅2017年9月27日一天,就有上博东馆、上图东馆、程十发美术馆破土开工。世博文化公园、浦东美术馆、宛平剧场、徐家汇体育公园等或改造或新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等进入运营……布局重大文化设施,瞄准的是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目标。

2017年底,“上海文创50条”醒目推出,一系列文创产业政策被认为“解渴、管用、含金量高”,旨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向文创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开刀。仅以土地资源供给为例,上海在主体和用地类型方面做了拓展,明确可以利用工业用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奥地利负责文化和媒体事务的国务秘书弗朗茨·莫拉克在两度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后说:“几乎每个来上海的人,都深深惊讶于其发展速度和活力。”

“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大大小小会议上,这已成为最响亮的一句话。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原题为《对标国际,优化软环境》)

    责任编辑:李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