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十一届“东方名家名剧月”落幕,传播戏曲不止在舞台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9-04-21 20:23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连续两天,朱宗庆打击乐团的《木兰》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举办至第十一届的“东方名家名剧月”也正式落下了帷幕。今年,共12台15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精品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汇聚了5位梅花奖得主、7位白玉兰奖得主。

“东方名家名剧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为指导单位,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澎湃新闻、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至今已成功走过11年,是国内唯一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定期举办的民族艺术展演盛事。

《白罗衫》剧照,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一个月内展演12台15场剧目,传统与跨界搭配寻求新趣

今年的“第十一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进剧场,为此提出“把传统与跨界巧妙搭配,把戏曲艺术做新做趣”。

作为新跨界的主打,张军的《我,哈姆雷特》和朱宗庆打击乐团的《木兰》的两出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典文化的火花碰撞,也是传统戏曲吸引年轻人的新形式。

上海独角戏传承艺术中心的《老树新花——经典荟萃展演》融合了一众上海本地“笑星”,表现江南文化之精妙。上海沪剧院的《敦煌女儿》结合了红色文化,创编先后修改了8次,不断创新将敦煌守护人的正能量搬上舞台。青年戏曲人刘欣然的京剧独角戏《麦克白夫人》实现了戏曲和戏剧的对话,也是戏曲发展的一次尝试。

《敦煌女儿》剧照

上海昆剧团和苏州昆曲院双双来访,是名家名剧月多年来为长三角戏曲发展打造新平台跨出的又一步。上海昆剧团《潘金莲》由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领衔主演,是其艺术生涯最后一次潘金莲亮相,珍贵无比。苏州昆剧院的《白罗衫》和《义侠记》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策划,传统艺术焕发出当代魅力。

今年的演出有超过一半的剧目在开演前票房售罄,包括上海独角戏传承中心《老树新花传统滑稽戏荟萃》,上海昆剧团《潘金莲》,苏州昆剧院《白罗衫》《义侠记》,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雷雨》,朱宗庆打击乐团《木兰》等,观众培养成效斐然。

进学校、走社区,戏曲传承传播不止在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届名家名剧月除了聚焦台上,更把眼光扩大至社会,促成艺术家们深入社区、街道、高校、企业等基层讲解戏曲魅力。

其中名家名剧月在学校和社区进行了重点推广。东艺与浦东新区教育局合作,向近22所中小学提供学生票,邀请学生们走进剧场观演。

高校赠票仪式

在苏州昆剧院的媒体见面会上,作家白先勇宣布邀请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上海七所高校中文系、新闻系学生免费观看昆曲表演,为戏曲在莘莘学子中埋下种子。演出正逢清明假期,同学们悉数到场,有些还从遥远的郊区学校赶来。

艺术家们则在大学和社区,和观众面对面对话。昆曲王子张军走进上海纽约大学,昆剧演员余彬在同济大学和浦东图书馆都开设讲座,为戏曲在高校的普及出力。滑稽戏演员潘前卫、京剧演员刘欣然、朱宗庆打击乐团演员也都来到社区和观众分享艺术感悟。

此外,还有多位演员通过走进社区与机构,来到百姓第一线的地方与戏迷们零距离分享。走进浦东东明街道,上海昆剧团演员余彬与浦东妇联携手开讲浦东图书馆等等。

两个月来,共有15场各类艺术普及的活动讲座在东艺和浦东多个地方举办,吸引了近5000位观众参与其中。

依托“东方名家名剧月”这一平台,东方艺术中心成为中国戏曲的展现平台,成为全国戏曲院团在上海停靠的“文化码头”,助力上海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