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黎圣母院大火,给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哪些启示
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有8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由于火势凶猛,大火蔓延至巴黎圣母院内部,巴黎圣母院的尖塔和屋顶大部分焚毁。
上海正迈向全球卓越城市,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留住城市温度和城市文脉的重要方式。对此,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李向民、蒋利学,许清风、施凯捷、王卓琳五位建筑领域专业人士,探讨这场令举世震惊的大火给上海带来哪些启示。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主要为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在房屋结构和内部构建方面都面临着一些火灾隐患。 本文供图:上海建科院澎湃新闻:上海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否同样可能面临火灾等风险?
蒋利学: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众多,例如老城厢地区、思南公馆附近片区、衡山路片区等,均是上海重要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这些地区同样可能面临火灾风险。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房屋质量检测站的调查表明,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主要为木结构和砖木结构,面临的火灾隐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房屋结构方面,目前这些老建筑耐火等级低,关键受力木构件和拼接构件耐火极限较低;长期的风干开裂使木构件容易被点燃、蔓延,一旦引燃会增大建筑的火灾荷载密度。
在内部构建方面,坡屋面木构件密集,容易形成立体火灾和轰燃。房屋的电气线路老化严重;消防设施落后、消防通道不达标、防火分隔不到位等问题也屡屡出现,一旦出现火灾,极易蔓延。
澎湃新闻:具体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蒋利学:根据我们日常实践,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1)在不影响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采用防火石膏板、阻燃涂料、传统地仗保护层、石灰膏抹面等技术措施,合理提升关键受力木构件的耐火极限。2)木材采用阻燃处理使其达到难燃,大大降低火灾蔓延速度和燃烧速度。3)在总体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和消防隔断,有效提高优秀历史建筑的防火能力。4)更换老化的电气线路,增加防火安全保护装置,加强防火安全综合管理,切实减少火灾风险。5) 增设室内消防设施、自动喷淋、探测和报警系统,改造消防水源,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显著降低火灾损失。6)规范日常消防管理和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澎湃新闻: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对上海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有哪些启示?
李向民:目前,上海有五批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巴黎圣母院火灾告诉我们,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优秀历史建筑安全和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首先是通过科技手段。要及时通过精细化检测和三维扫描技术,建立优秀历史建筑的数字档案,包括全景和三维详细数据等,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关键数据。
应加快建立优秀历史建筑的“病历档案”与巡检云数据平台,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勘察设计、病害治理等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在日常巡查方面,当优秀历史建筑出现明显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情况时,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修缮。由于优秀历史建筑设计建造年代的设计标准普遍较低,在优秀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应提升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和防火能力,并考虑采用最新技术,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建筑是城市生命的延续,法国民众对建筑有敬畏和爱护的心态,这是很难得的,也是值得上海学习的地方。
建筑室外三维激光扫描截图澎湃新闻:目前,上海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王卓琳:这两年,在技术领域,上海进步神速。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等,利用BIM模型等先进技术帮助文物建筑的修缮、复原或重建。
例如,在宋庆龄故居的修缮中,我们采用3D扫描技术,把宋庆龄用过的家具、筷子等,用3D扫描实现存档。所有的物件都在滚动播出,让大家能够直观地看到所有曾经使用过的文物;在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区修缮中,使用无人机采用360度的倾斜摄影,结合地形定位和即时技术,定位到关键地标。
目前,上海正在进行“一幢一册”数据的云平台建设,把所有历史保护建筑的技术保存。未来,后人阅读云平台的数据,就像打开一本建筑学的“历史书”,每一次修缮采取的手段、技术和方案,都将记录在案、一览无余。
澎湃新闻:如何评价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水平?目前上海做出了哪些措施和努力?
许清风:我认为,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水平在全国领先。上海是中国首个将近现代建筑单独作为保护类别的城市,目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明确了根据历史文化风貌区不同特色制定保护规划,确定了整体性、原真性、可持续性和分类保护等基本保护原则。
上海实行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已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对象体系,有效保护了上海的城市风貌。其中,“点”是指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线”是指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与风貌保护河道,“面”是指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保护街坊。
目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已公布了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共1058处。此外,还有44片(41平方公里)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12个为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32个为浦东新区和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119处风貌保护街坊和167条(第一批144条,扩充23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
宋庆龄故居全景漫游展示澎湃新闻:未来,上海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将有哪些新的规划和设想?
施凯捷: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为了实现上海建立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规划期内上海将保护风格独特的历史遗产,力争拥有不少于2处世界文化遗产,大幅度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预算比例。我们具体的规划和设想有:
首先,加强对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积极保护历史城镇与历史村落,并在旧区改造中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希望可以实现“自循环”。
其次,拓展历史文化保护对象,在已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对象的基础上,增加风貌保护街坊、风貌河道等保护类型,增补里弄住宅、工业遗存、工人新村、传统校园、历史公园等文物和各类历史建筑,加强保护代表上海地方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记忆、社会生活等非物质要素。
第三,创新历史文化保护机制,建立保护对象常态化增补机制,完善分级分类保护更新机制,加强历史资源活化利用,完善历史保护的政策配套与支撑,适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同时,加强区域文化共融共通,探索水乡古镇联动开发和世界文化遗产申请等策略,共同促进江南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物物件扫描-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