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志香河】香河肉饼脆嫩香
香河肉饼如今早已风靡北京、天津。甚至南方北国各地,也有挂此牌匾,营业揽客的。但正宗正味的手艺还在香河。
肉饼的溯源可追到1000多年前的突厥饼。因突厥乃游牧民族,牛羊肉很充分,而面食极少。在招待客人时,特作成薄皮的肉馅饼,以示热情。味道也远胜于平日简单的烤、煮等吃法。后来,这种做饼方法传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鹘(维吾尔族古称)及回回族地区。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为加强北京以东地区,特从南方及西部各省向京东一带大量迁徙移民。回回民族有多户迁入京东地区。
在移民香河的回族中有哈姓一家,他们以开饭店为生,名为“哈家店”。也把做肉馅饼的手艺带到了这里。因香河靠近京师,人们的膳食口味要求高,加上内地的香精调料齐全,哈家店的师傅在原肉馅饼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制细作。做饼时擀出的饼皮薄如纸,而且两面一般薄,面皮上见不到一点褶。那里面的肉馅用羊肉或牛肉,剁完后还要用刀背砸成肉泥。馅里只放葱姜和其它调料,不放菜,然后用香油搅拌。做成饼时,个大且圆,直径1尺5、6,如小锅盖一般。但师傅能用面棍将这又薄又软又大的饼儿耍得团团转,且一点不损坏。上锅烙时火候一到,两面出现焦黄嗄渣,饼逐渐鼓成圆球,这这证明虽然面皮薄如纸,但无漏馅漏气之处。起鼓后,要用长毛刷在饼的两面刷豆油,面皮被油浸得成半透明状态,几见肉馅。熟后就成了颜色焦黄、外酥里嫩、香而不腻的“哈家店肉饼”。这种加酥肉饼,馅匀有弹性,口感外脆里嫩,食后有余香,更增添了肉饼香酥甜嫩特点。
哈家店肉饼一经做出,便受到香河人的喜爱,纷纷光顾店内品尝。后来外地客商慕名也多入店一饱口福。哈家店生意十分红火,且历经数代不衰。
据民间传说,在清朝时候,乾隆皇上也曾光临这哈家小店一尝这京东美味。
这天,皇上的龙舟到达运河王家摆渡口,乾隆带着刘罗锅子要到香河一带查访民情。他们微服上岸,没有惊动县衙,而是走街串乡随便蹓跶。时至中午,皇上和刘墉觉得腹中饥饿,急忙想在城内寻一家饭铺就餐。乾隆在京城吃惯了山珍海味,也想尝尝乡间餐食的味儿。见前面一家饭店门前挂着“哈家店”的牌匾,便和刘墉踱了进去。一问主食,是正宗正味的“羊肉肉饼”。乾隆一听挺新鲜,羊肉有煮、烤、涮各种吃法,做馅儿也 只是做成包子、水饺或掺菜做馅饼,从未见过用一层肉馅放在两薄皮中间做成肉饼的吃法。在看店内案、灶的布局更是奇特,掌案的老太太在南墙边面冲墙擀皮做肉饼,掌灶的小姑娘在北墙边的火灶旁翻饼,两人背靠背,相距有两丈多。再看做成的那薄薄的肉饼,足有小锅盖一般大小。乾隆挺纳闷儿,这么大的饼,如何放到那么远的锅里呢?这时,就见那老太太用面棍敲了面案一下,接着用面棍一挑那肉饼,并未回头,说了声:“走!”那饼儿飞空而过,不偏不倚,正掉在北墙边已热的铁锅之上,一个锅正好放下这一张饼儿。再看那饼儿,那么大的个儿,那么薄的皮,那么多的肉馅,又从那么远飞过来,竟然丝毫无损。再说那老太太和小姑娘,两人距离那么远,谁也没回头,竟配合得那么默契。乾隆见了连连叫好。
那俊俏的小姑娘将做熟的饼儿切开端了上来。还未到桌前,就闻一股香味袭来。呈到桌上一看,那薄薄的皮儿油汪汪几见肉馅,再挑开皮儿看,那肉馅在饼内铺成一层,象丝絮般均匀,无断缺处,未进口便香味扑鼻,令人生涎。
乾隆、刘墉美美地餐了一顿,临走又多付了店家银两。
出得店来,乾隆高兴地吟诗一首:
“哈家有奇饼,
老妪技艺新。
此店一餐毕,
忘却天下珍。”
不久,乾隆又派御膳房厨师来香河偷学了哈家店肉饼手艺。可回京城一做,皇上却怎么也吃不出哈家店那香酥甜嫩的饼味来了。
哈家店肉饼传开后,各族人都很喜欢这种风味食品,肉馅的种类也逐渐增多。汉族人便多用猪肉做馅,也有的用韭菜等味浓的菜加入馅中。
到了近、现代,哈家店肉饼的名声仍然不衰。据说,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驻防香河时,经常去哈家店品尝;金针王乐亭由京返香河探家时,为了吃肉饼,也要到哈家店小住两日。
如今,香河肉饼已在京、津各地普及,但哈家店肉饼的手艺仍然不减当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