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年10万张照片,只为了拍摄渔民的困境
捕不到鱼的渔民,《海在低处》©李好
这是极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56篇推送。
李好深爱这些他父辈一样的渔民,他的情感都沉沉地压在他的镜头里。他一边怜悯着这样的渔人,一边又怜悯着满海滩打捞回来的鱼儿。鱼和网,人和鱼,船和大海,在他的镜头里对立、冲突,形成一种紧张的关系。他说,无序的打捞开始破坏自然法则和秩序,机器的轰鸣搅扰着大海的平静,索取没有止尽,而海永远在沉默、在低处。
——习习(作家)
海在低处
摄影并文 / 李好
低处的海拉缆绳的渔民海边劳作的渔民海边捞鱼的姑娘拉网的渔民参与捕鱼的推土车司机跪在海边的渔民海边作业的两个渔民海边捞鱼的人和渔贩漏网之鱼口叼易拉罐的狗鱼车边的人箩筐里的大鱼海边的渔民和渔贩半躺在岸边休息的渔民紧抓大海的手扛渔网上岸的渔民戴草帽的渔民晾在竹竿上的裤子海边的渔贩海边补网的渔民准备扛捞鱼工具回家的渔民海边破船和推土机海与岸的连接点,正是我的先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
在童年记忆里,这片海,物产资源丰饶,岸边的渔村古朴,人文风貌独特,是粤西一带水上游民与陆地土著共居共存之地。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以“耕海”为生,大海,便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粮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生活在这片海岸上的渔民,以传统生产方式捕捞海产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殷实,从来不担心“耕海”劳而无获。
拉小网的渔民和捡鱼的村民近二三十年间,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速,人们开始恣意妄为,过度捕捞,加上工业污染,海洋的健康状况开始急剧恶化,鱼群急剧减少,很多鱼类濒临灭绝,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大海变得贫瘠,渔民为了走出困境,开始用推土机代替人工拉网,用更大的铁壳船淘汰小木船,渔网不断加长,网眼不断变小,可是,对捕捞工具的改造并没有为渔民带来长久的富裕,更多的是无助、焦躁和失望。
围网中的渔民渔具中的妇女《海在低处》专题取材于广东省茂名市沿海的某段海岸线,以及当地渔民生产和生活场景。七年来,我尽可能让我的镜头贴近低处的海和在海上劳作的渔民,贴近他们的内心,也尽可能以见证者的视角记录下这个锐变过程。
是的,我眼中的海幽暗悲伤,涛声喑哑。穹顶之下,它依旧无边无涯,匍匐于低处,亘古未变地抚慰着大地……
低处的海与李好的对谈
—————————
采访 / 章文
章:您从小出生在海边,海、渔村和渔民已经成为您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了,这是您回过头拍摄渔民生活的一个原因吗?
李:我自小生活在海边,长大了也在海边工作。大海的元素已经深入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1年初,我的第一个摄影专题《朝拜者》刚刚在茂名市图书馆展览完毕,就想着下一个专题的拍摄内容。西藏确实太远,需要花费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精力。于是想到大海,想到渔民,都在身边,为什么不去拍摄他们啊?所有一切似乎都是造物主的安排。
摄影师李好工作照,©李好章:这组作品用了7年时间拍摄完成,听说一共拍摄了十万多张照片。这么长时间的跨度,并且在同一个地方拍摄,想必是很深入了。能具体谈谈您的拍摄方法吗?
李:这个专题从2011年开始,到2018年告一段落,跨度超过七年,拍摄的图像超过10万张。我试图通过反映一片海的渔民的困境来反映大海的困境。在拍摄中,我从不刻意摆拍,也不那么在意构图和用光。我尽可能让镜头隐身在这些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就像他们的渔船和渔网一样存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真实状态。透过镜头,我试图呈现的是生活的原本。
章: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吗?
李:近海的鱼类越来越少,资源的消忙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快。譬如在虎头山一带的渔场,原来大量存在的野生黄花鱼已经罕见踪影,传承千年的捕鱼方式遭遇淘汰,老渔民苦苦挣扎,最终退出这片海,令我深感震撼。即便是用上现在的机械捕捞办法,一对铁船,几十个渔民,两千米的网,花上几个小时的围网,有时也是空空如也。大海已是尽其所能!渔民手捏小鱼,无奈和沮丧写满面孔,那种情景特别能打动人。
手捏小鱼的渔民,©李好章:作品名称叫《海在低处》,镜头的视角也被放低,这样更贴近渔民的生活,也给予了他们某种尊敬。能谈谈您拍摄时的考虑吗?
李:人们习惯于大海的强大,其资源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来就不担心大海没有鱼。将这个专题命名为“海在低处”,我想强调的是大海的弱处,大海的贫瘠。祖祖辈辈依海而生的渔民实际上也在低处。将镜头放低,贴近大海,贴近渔民的内心。算是同情也是尊重。
大海是哺育我们人类的,就像母亲一样的大海。无论我们人类如何闹腾折磨,她依然匍匐于低处,亘古未变地抚慰着大地。大海虽然静默不语,但人类不能仰仗科技而胡作非为,对于苍天自然,人类渺小如尘埃。我们依海而生,完全仰赖于自然的恩赐,关爱大海也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
船舷边的渔民,©李好章:现代化带来的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使得渔民也加强了捕捞力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式的环境问题是作品想要传达出的一种讯息吗?
李:最近二三十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速,过度捕捞加上工业污染,使得大海变得越来越贫瘠。渔民为了获得更多的鱼类而加速对生产工具的变革。在这片海岸,我看到人们用推土机淘汰了传承千年的人工拉网,用铁壳船代替了小木船,用更长和网眼更小的渔网代替传统渔网,但最终换来的还是焦躁和不安。我想,假如人们不好好爱护大海,推土机和铁壳船一样会遭淘汰,再好的工具也只会加速鱼类资源的消亡。
章:照片中很多渔民的表情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忧虑,这种情绪好像贯穿在整组照片中。
李:《海在低处》反映了渔民和大海的困境,实际上是反映人与自然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在对客观现实的记录中亮明自己的观点,蕴含着个人的忧思,故所有照片都是在淡淡的忧伤的基调之下,贯穿整个专题。
船边抽水烟的渔民,©李好章:这组作品还会继续拍摄下去吗?还是另有一个新的计划?
李:我会继续用镜头关注大海。现在进行的专题,也是关于海,是拍摄一个渔港,我家乡的渔港。由于鱼类资源的不断减少,捕鱼成本加重,柴油补贴减少,很多渔民面临破产的边缘。我的计划是形成一个系列,大海的系列。
编辑 / 章文
极光photo近期推出“江河影像”系列,精选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们关于江河的作品。此系列正合极光视觉将要推出的“江河影像•个人记忆”影像征集与资助计划,激发和资助年轻摄影师关注身边的“江河”。如果你也有关于江河的影像作品,欢迎投稿!(请把作品图和文字发送到邮箱:914127901@qq.com,并附上联系方式。)
摄影师简介
李好(陈焕庭 摄)
广东茂名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茂名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朝拜者》(2003-2013),《丰盛的忧伤》(2016),《海在低处》(2011-2018)。主要展览:2012年,《朝拜者》参加纽约photoville国际摄影展和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摄影展。2018年,广州南方报业集团289影像空间,《朝拜者》个展。2018年5月,《海在低处》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展出,8月在韩国仁川海洋艺术节展出,12月参加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双年展,《海在低处》摄影专题入选2018年“徐肖冰”杯纪实摄影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