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我们谈钓鱼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2019-04-21 19: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古来贤者,多隐于渔”。在中国文化中,“渔”与“隐”隐射着中国文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并在某种角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诗歌与文化。

在海洋文化研究与书写者盛文强的新书《渔具图谱》里,他挑选了历史图像如古籍插图、文人绘画、民间艺术等各类图像系统中所出现的渔具图,汇为一编。

本期挑选了其中的一些图像,按渔隐、渔读、渔事和渔趣为大家展示一种与农耕文明截然不同的水乡与海洋文化,展示一种闲适、富足、诗意的水乡生活。

从这些图像中,或可窥见历史中的渔具奥秘,体察渔具的审美意蕴,同时也可作为一份人类学及民俗学的图像志。

01渔隐

渔隐是国画中的常见题材,舟行水中,随波荡漾,自由东西,符合隐士的内心期许,渔舟便成为遁世的工具。

南宋 马远《秋江渔隐图》

一渔夫在渔船的船头抱着桨酣睡,在他身后是竹编的拱形船篷,在船篷之上,还插着一根鱼竿。

渔舟停泊在芦苇丛中,时有微风吹浪,波纹细密,在秋日的暖阳下,身着白布衣的渔夫进入了梦乡。

明代 仇英《桃花源图》

东晋陶渊明有《桃花源记》,此图正是依《桃花源记》而作,此处选取的是渔人发现一处洞穴,于是泊船,进洞去查看。

正是《桃花源记》中写到的场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值得注意的是,渔夫进洞时拿着桨,桨相当于钥匙,如果没有桨,船就不会被人偷走。这一细节的刻画,恰恰传递了仇英的个体经验,这正是当时的渔船实际情况的反映。

明代 沈周《秋江垂钓图》

《秋江垂钓图》摹写江畔的垂钓之乐,在远山的映衬之下,奔流而来的江水浩浩荡荡,有一人坐在江边的石矶上,鱼竿横在身旁,钓丝绵延至江中,他的双脚垂入水中,双手向后,撑住地面。在秋日里的垂钓,更能体验到高远、悲凉的自然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乐趣,又远在获鱼之外。

清代 石涛《雨中垂钓图》

渔夫的船停泊在河岸边的枯树之下,河面平静。渔夫举右手握着鱼竿,竿头稍稍上扬,钓丝若有若无,看不见的钓钩已经沉到河水深处。

远处的山石、树木阴郁而又湿润,四下里空无一人,垂钓者的心境可想而知。

02渔读

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觅青芦深处空湾。白鱼几尾,篓半收竿。有一溪月,一滩鹭,一摞书,一簑烟……

清代刺绣《山水渔读图》

恬静古朴的茅屋农舍,庄严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蒙的远山云蔼。

书生在水边草庐中读书,渔夫在水中用罾捕鱼,各得其趣,一派宁静安闲的意境。

 

明代吴彬 《柳溪垂钓图》(局部)

钓者坐在船头, 举着钓竿在等待,他目视前方的水面,身旁放着一堆书。垂钓者的衣冠以及船上的饰件,都不似渔夫的寒俭。

钓鱼成为士绅阶层的消遣,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旨在娱情乐志,已与生存问题关联不大,故而和渔夫的垂钓有所不同。

清 刺绣《渔樵耕读图轴》

此图题跋中有“采樵过野逢田父,理钓临溪听读书”两句诗,表现文人对清雅闲适、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渔夫的钓竿放在地上,与农人闲话,远处则有读书的草堂,桥上走来了砍柴归来的樵夫。

03渔事

鱼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百年来,水乡人依水而居,水上作业,水中取食。

 

清 彩绘本《苗蛮图说》选页

一个袒右臂的男子在用鱼罩扣鱼,口里还衔着一尾刚刚捉到的鱼,足底波纹荡漾,象征辽阔的水域。

这鱼罩是一个无底的竹筐,一头粗一头细,高可齐腰,捕鱼者涉入浅水中,瞅准鱼群急扣下去,鱼群就被圈在竹筐里,随后可从上方的开口处将扣住的鱼一一摸出。

图后有释文曰:“水犵狫在施秉、余庆等处,善捕鱼,隆冬能入深渊。男衣与汉同,女子袖褶长裙,婚姻丧祭如汉礼,且能畏官法。”

清 康熙素三彩捕鱼图长方几(局部)

两名渔夫在水中用罩捕鱼,左侧的渔夫正伸手进罩去捉鱼,而头却转向后看,原来他身后的渔夫已经从罩里捉出了一条大鱼,二人一呼一应,格外生动。

为了不弄湿衣服,他甚至光着下身,在实际的渔业捕捞中,这种裸露是常见的。

英国 乔治·亨利·梅森《中国缩影》

这是描绘鸬鹚捕鱼的场面,鸬鹚群立于竹排之上,由渔人点篙带往水中,由于鸬鹚“取鱼胜于网罟”,能“易钱无数”,因而被视作一种可靠的渔具。

欧洲人将中国人训练的鸬鹚捕鱼视为一种奇观,这种印象或许得自来华传教士的讲述,因此在表现中国风情的版画中多有涉及。

04渔趣

围绕着渔具与渔事,人们创作出了不少有趣的图画作品。清代溥心畬是满清宗室,溥仪皇帝的堂兄,擅丹青,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他笔下的几幅鬼怪捕鱼图别有趣味。

 

                                                          清 溥心畬《山魈图》

山魈鬼面,只有一足,是山中精怪,它手中拿着蟹簖,作垂涎状,蟹簖中有两只蟹。

山魈与蟹簖的渊源,见于祖冲之《述异记》,说的是富阳有渔夫设蟹簖捕蟹,却被山魈偷吃,渔夫捉住山魈,关在蟹笼里,回家用火将山魈烧死。

因此溥心畬的题画诗云:“深谷无人踟蹰行,偷来蟹簖喜还惊。早知变木遭熏炙,不若空山赋月明。” 

清 溥心畬《得鱼图》

一个面貌凶恶的夜叉捕鱼归来,用竹竿挑着筌,筌内还有一条鱼,这是夜叉的猎物,这只夜叉也学着人的样子使用渔具。

筌是一种竹制的渔具,《庄子·外物》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筌一般是指盛放活鱼的竹篓,也有观点认为筌是一种诱捕的渔具,里面放了诱饵,筌口有竹篾的倒刺,鱼进入后便不能出。

《渔具图谱》盛文强 著 2019年4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