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惠灵顿中国教育节: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探讨技术与教育关系
4月13日,第四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在上海开启。活动日程持续两天,共汇聚了二十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带来了七十余场演讲、会谈和研讨会。
惠灵顿中国教育节开创于2015年10月,今年是举办的第四年。该教育节的理念和形式引自英国惠灵顿公学,其中思维和教育上的思辨性是惠灵顿教育体系中一直所倡导的。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地对教育这个议题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思考。”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埃莉诺·普雷斯科特女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介绍,“我们组织教育节这样一个平台,是想使大家畅所欲言,哪怕有很多观点是完全对立的,但这样能促进思辨性,并触发听众去思考教育。”
今年的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主要围绕幸福教育、早期教育、探索教育、多语言体系等主题展开,着重探讨了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同时也就当下技术发展与教育现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埃莉诺·普雷斯科特拿捏教育中的平衡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上海,“教育热”的背后是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这种焦虑逐渐成为中产家庭的常态。对教育的重视和尊重其实是一件好事,但过度的教育焦虑却会对教育本身产生负面影响。
“在教育当中,最关键且最有挑战性的就是拿捏这样一个平衡点。” 埃莉诺校长说。过度的教育,对教育的狭窄定义,甚至以分数为导向的观念,这些都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埃莉诺校长认为,家长在把握教育平衡点的时候,需要对“何为教育”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平衡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节,让更多的家长,更多的教育同仁,对教育的平衡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今年教育节的核心主题是幸福教育,这背后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已经成为教学中意义重大的一部分。
在本届教育节上,有专家们分享了压力过大或者是目标性太过唯一时,比如以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导向,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接收到的心理压力可能会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与此同时,鲁汶情绪健康评估的发明者Ferre Laevers教授以“如何更好地专注自己的生活”为主题,就情绪健康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带来了可行的建议。此外,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作家和播音员Jonathan Bate爵士则带来了有关幸福教育和文学之间联系的独到见解。
“我相信我们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受到启迪,重新审视自身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否妥当,以及给予子女的压力是否合适。”埃莉诺校长说。
鲁汶情绪健康评估的发明者Ferre Laevers教授在现场演讲颠覆还是支持,探讨技术和教育的关系
在未来的教育中,技术会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一方阵营可能认为,我们不断发展的技术将会是一个革命性的,颠覆目前教育体系的一股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另一方则会认为,人的基本学习过程是不变的,我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是不会变的,所以技术给予我们的更多是一个支持性的作用,而不是一个主导和颠覆的力量。关于这一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在此次教育节上主持了一次关于新技术融入现代教育可能性的会议,集中讨论了新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
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不仅发生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还体现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孩子们越来越习惯于接触和依赖手机。家长们一方面恐惧这种方方面面的技术渗透,另一方面却无法阻挡和回避技术。面对这一问题,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文化总监斯蒂芬·雅各布博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面对这样一个技术无所不在的社会现实,我们只是要去找到一个折中的平衡,不能走极端。”雅各布博士说,“我觉得完全不碰手机的小孩子,在这个现实社会当中也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想的是,怎么样在这个既使用技术或手机的情况中,保持他们的人性的一面,不会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找到一个既能免受其害又能积极看待的平衡点。”
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者们坚持全人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适时调整
全人教育就是全方位的教育,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和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幼儿园,一直以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另一大教育节的议题:多语言体系。两所学校以上海本地教学大纲为基石,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提供中英双语的沉浸式学习环境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埃莉诺校长认为一个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是伴随其他课程和其他领域的能力一同成长的,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在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不仅仅只是在自己的学习舒适区内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比如说一个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他在艺术领域、体育运动领域的能力进行的是一种相互辅助式的发展。同时再加上超课程外的一个能力的发展,比如说辩论,那能够更加促进他的全面发展。”埃莉诺校长解释道,“我想在我们现在的毕业生身上看到一些什么样的特质?我不要看他现在17、18岁的样子,我们要看的是,他到了26岁、36岁、46岁的时候,他应该是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栋梁,或者是成为领袖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风范。”
教育本身是一个很鲜活的东西,要随时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环境适时调整。因而除了在教学理念上的坚守外,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会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思路等方面进行调整。埃莉诺校长认为:“我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会针对上海地区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在英国惠灵顿公学,中文是选修课。到了上海,15%-20%的课程是用中文进行教学。同时进行分级,包括有母语是中文的课程,和中文为第二语言的课程,还有中文作为外语的一些中文教授课程。
“我们设计这个教育节,是想在这样一个舞台上跟大家展开对话,讨论现在做得最好的教育是怎样的。”埃莉诺校长说,“宣传册上有一句话叫发展的罗曼史,它其实就是说,怎么样能够兼具东西方的所长,将我们的教育做得越来越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