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南小姐妹捡废品捡出一个“图书馆”:爱读书,家里是贫困户
今年12岁的吴楠楠,家住河南周口市太康县杨庙乡陈庄村,家里只有几间不起眼的破旧平房,但其中一个房间里却摆满了图书,是附近孩子们最喜欢的“图书馆”。
“这些书最开始都是楠楠和她妹妹,两个人一起捡垃圾的时候捡回来的,一本本擦干净、收藏好。”吴楠楠的舅舅陈纯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两姐妹在四五岁时就偶尔跟外婆出去捡废品,每次看到书都会捡回家,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小小图书室,近三年来,每年寒暑假或周末,村里的孩子都会来这个小房间里看书。
陈纯新说,吴楠楠小图书室经媒体报道后,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陆陆续续有新书寄送过来,如今已经有近万本儿童读物,摆满了整个小房间。
图书室中间还摆放了供孩子们看书的桌子和小板凳。受访者供图捡废品捡出一个图书室
吴楠楠今年12岁,在陈庄村小学就读七年级(等同初一),大妹妹10岁,读三年级。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则需要照顾仅2岁的二妹妹,吴楠楠从小就听话懂事。
“大概在她四五岁的时候,外婆带她们出去玩,一路上就会捡一些饮料瓶子、纸壳子,回家能卖点钱。”陈纯新说,他父母的身体都不太好,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母亲以前常常会外出捡一些废品,孩子们大了一点,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和外婆一起捡废品。
吴楠楠上了小学学习识字后,对看书的兴趣越来越大,在捡废品的过程中如果看到被遗弃的图书,就会带回家,“有的书皮烂了,或者很脏,但我擦一擦,看里面的内容都是好的。”
等妹妹到了四五岁的年龄,也和姐姐一起出门捡废品。隔壁邻村的拾荒老人知道姐妹俩喜欢看书,也常常把自己捡到的图书送给她们。断断续续捡了几年,再加上一些从旧书摊买来的书,到了2016年1月,吴楠楠和妹妹收集的图书已经有100多册。
在和家人商量后,她们决定收拾出一间房子放置这些图书,提供给附近的孩子们看。
这个临时收拾出的“图书室”,室内是斑驳的土墙和泥土地,一些手写的诗词贴在墙上,就是成为了图书室唯一的装饰。一百多册图书和杂志,整齐摆放在靠墙的木桌上,虽然图书破旧、发黄,但还是吸引了许多周边的孩子。
近日,吴楠楠的图书馆经过媒体报道后受到关注。女孩的舅舅陈纯新告诉澎湃新闻,近一个星期以来,几乎每日都有图书寄过来,都是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加上吴楠楠原本收藏的图书,已经有近万本,“都已经饱和了,房间里已经堆满了。”
“前几天县委宣传部又给我们送来了4个书柜。” 陈纯新说。在狭小的房间里,四个崭新的书柜旁摆放着一摞摞新书,而在房子的另外一端,一排有些年代的木柜上,堆放着吴楠楠收集的上百本已经发黄的图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纯新和吴楠楠都表示很感动,但目前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图书或捐助。陈纯新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家是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多年来就受到当地政府和政策的关照,“我们觉得很过意不去,总感觉不应该受到那么多的关爱,这几天也不断有人加我的微信,给我转100块钱,说给孩子买书,我都没有收,现在真的是足够了,很感谢社会。”
爱写诗歌的舅舅
在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除了孩子热爱读书,舅舅陈纯新也是一个爱书之人。“我对文字从小就比较敏感,从来不毁坏文字性的东西,一张报纸我都会保存十几二十年。”
陈纯新从小就热爱读书和文字,在14岁时就开始自己写一些诗歌,“当时主要是写一些打油诗,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到了初中后就开始尝试写一些现代诗。”
但在上初三后,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陈纯新作为家里的老大,在初三第二学期辍学。
辍学后,陈纯新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尽管生活艰辛,也坚持继续写诗歌。“没有刻意去写,有灵感了就记录下来,晚上回家后写下来。” 陈纯新说,在外打工时,为了避免别人的议论,他趁别人睡觉,或者找个没人的路灯再把诗歌写下来。
“别人不理解,都觉得我一个民工在城市打零工还写诗,觉得我脑子不正常。”陈纯新说,自己在村子里一直被称为“异类”,一是因为写诗,二是因为48岁都未成家,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把自己的所有精神慰藉都寄托在了诗歌上。
陈纯新没有统计自己写过多少诗歌,往往是写完了就放在一旁,作品越积越厚。但30多年来,他已经公开发表了数百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报纸上发表一篇诗歌能有100块钱的稿费,每次攒够一部分钱,陈纯新就拿着去旧书摊买书,几十年下来,他自己积累的图书也已经有二三百本。
吴楠楠和妹妹热爱收集图书,和舅舅陈纯新有很大关系。“我的图书都是散文、诗歌一类的,孩子们不太能看得懂,我就引导他们自己收集图书,或者带他们去开封的旧书摊买书,就是想让孩子们耳濡目染,能从小喜欢看书,喜欢学习。”
对于陈纯新家的情况,杨庙乡乡委会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早有耳闻,“他们一家人都很热爱看书和文化,对于他们开办小图书馆这件事,我们都知道,也都很支持。”
该工作人员表示,陈庄村里就读的小学儿童大概有50多名,虽然村文化广场有图书馆,但里面的图书大多以农业科技、党的政策为主,虽然面对全村人民开放,但图书馆里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比较少,孩子们几乎不去图书馆看书。“现在他们开了一个小小图书室,能满足不少学生们看书,我们都很赞同,也考虑提供一些帮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