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的作品宁静简单,观看时你会进入另一个空间
▌简
李禹焕的作品永远是简单的,好像在地上铺上一张白布,随意放置几块石头或是在画布上随手刷一笔就能完成,从不见任何繁复——这是东亚传统美学思想和普罗大众都在寻求一种不费力的美感,不设不施就能透出气韵风骨。有关李禹焕的雕塑作品,他将分散的石头与工业材料(如钢板、橡胶板和玻璃)组合在一起,将离散的物体重新塑造成一个基于观者、材料和场地之间对等关系的网络。重点在于关系,而不是物体或物质本身。在他的代表雕塑系列Relatum中,每件作品都由一个或多个浅色圆形石头和黑色矩形铁板组成。2018年李禹焕受伦敦蛇形美术馆委托创作了全新的公共艺术装置“Relatum – Stage”中,摆放在他展馆所在的海德公园户外空间中。这一作品来源于艺术家自1968年创作的标志性系列“Relatum”。在1968年的那件作品里,一块石头压碎了玻璃,玻璃上被压出破碎交错的缝隙蛛网,而垫在最下层的钢板在视觉上仿佛也被石头压出盘根错节。这那一层玻璃就成为一块十分暧昧的介质。在未见其作品真身的情况下,其实很难参明李禹焕的作品中透露出的哲学意味。甚至即使见到他的作品,也会因为内心的浮躁或不解错过对作品内涵的参透。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禹焕将韩国的五名艺术家(后来被称为“单调绘画流派”)引入日本,提供了一种新的抽象方法,将重复的笔法标记呈现为时间永恒流逝的实体记录。在他早期的绘画系列《从点开始(From Point )》和《从线开始(From Line)》(1972-84)中,他将研磨的矿物颜料和动物皮肤胶结合在一起,这是他所接受训练的日本画的绘画特点。每一笔都画得很慢,由几层组成。画笔第一次接触画布的地方,颜料很厚,形成一个逐渐变浅的“脊”。他的画笔很少碰到表面超过三次。艺术家把这称为“空的艺术”。在《从点开始(From Point)》的作品中,他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来产生一系列小的、离散的、矩形的笔刷。1991年,李开复开始了他的一系列绘画作品,其中只有一到两笔灰蓝色的笔触,由油和碎石颜料混合而成,涂在白色的大表面上。李开复完成一幅油画平均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画布的尺寸通常为60英寸乘90英寸,不过每一面的尺寸从几英寸到10英尺不等。他一年完成的作品不超过25部。
▌物派
李禹焕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中部,但却是在日本得到才华的释放,被日本政府冠以“推动日本现代艺术发展”的盛名。1956年李禹焕从汉城大学美术学院退学并移居日本,1961年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大学哲学系,同时还学习日本画。他的艺术植根于东方艺术中对自然的推崇和欧洲现代现象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日本出现了被称为“物派”的重要艺术现象,不仅对日本现代艺术产生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重视。而日本物派或许就起源于李禹焕的论文《超越存在与虚无——关于关根伸夫的论文》。物派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因为这一流派在李禹焕看来根本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当时并不存在什么派或者集团,只是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聊聊而已。谁也没想过要有个什么名称。“物派”的说法大概出现在70年代末期,至今也不知道是谁命名的。”物派而更像是对一群1970年前后主要活跃在东京的艺术家的松散标识。
实际上李禹焕等“物派”的代表人物对于这个名字甚至充满不满。物派的中心思想是对土、石、木、铁等素材基本上不作加工,并通过它们强调一种“关系”的存在。所以重点是落在关系,而不是物质上。很多人还会将“物派”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产物,但“物派”提倡的是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是为了强调尽量减少人工制作才大量使用了自然的原始材料,并不是在倡导回归自然。在这一点上很多人有误会。 后来即便李禹焕等人在公开场合对此有解释,然而也无济于事,只好“反其意而行之”。
▌中国美学思想
在佩斯画廊2018年对李禹焕的采访中提到,他自认为自己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创作之前会进行大量的思考,在想法成熟后才会进行创作。他的感受不是与现实生活直接关联的,不描绘现实,作为艺术家他渴望尽最大可能抽象地去表达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去追求这么一个高度。一开始的创作都是有动机的,渐入佳境后他就能进入无意识创作的状态,无论是笔触还是色块,都是潜意识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看,李禹焕走的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一对概念。有我之境指移情于物,“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则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是摒弃了利欲而与外物无利害对立关系时的境界。在画布处于空白状态下,李禹焕与自己落下的某一笔相遇,这一部分空间就能在瞬间与他产生共鸣——他显然是将自己融入进创作里,仿佛自己也是画笔,是颜料。与他关注空间关系的创作理念相对应,他创作的关键正是需要找到合适的落笔之处。他认为这也是东西方艺术的区别,东方艺术会更关注物体以外的时空关系,而西方则更重表现力。
许多东亚文化圈的艺术家都无法回避对中华文化对其创作背景影响的追溯。李禹焕1936年出生于韩国一个儒教色彩浓厚的家庭,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他的作品里很容易窥见老庄和禅宗思想。无论是雕塑还是画作,李禹焕的作品里有大量的留白。老庄思想中,宇宙是浑然一体的,故万物相合于道。而留白正是反应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透露出超越自然、追求永恒的意识。在上海双年展上李禹焕展出了作品《照应》系列作品,就是他留白的典型作品。李禹焕认知上的留白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白。在一个画布上考虑作品时,要让所画的地方产生一种活力,或称之为互动,这是由画与不画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我们一般将没有画的地方称为空白,但他不是这么考虑的:“我的空白是由画的部分来建立一种整体关系并由此产生的更大的空间。比如说敲钟这样一个行为,随着钟声的传播,由钟这一看得见的实体和看不见的声波组成的整体关系,就是我所说的空白。我的这个解释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在八大山人的画里也可以看到这种空白,尽管画得很少,但整个画面有一种很紧凑的关系。 ”李禹焕作品展现的素朴美,则正是禅宗达摩提倡的二入中的“理入”: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
▌艺术家的职责
李禹焕深知自己的作品“不识时务”。人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挥发展的时代,AI可以代替我们去做许多事情——相当于是从自己的身上剥离出的个体。他的艺术显得过于乏味,似乎不值得人们停下忙碌的脚步欣赏。然而我们的身体只庸庸碌碌地为满足物欲而运作,疲于应对我们忽略的潜意识和外界。所以他希望观者在看见自己的作品时,他们的身体能有一种被唤醒的宁静之感,在某种意义上超越自我。不过李禹焕对于艺术家的身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不是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英雄或科学家。他做的艺术作品可能只是些笔触或是线条,但他希望人们能在观赏的过程里感受到一些和以往生活不同的感受。这正是艺术家的职责:世界时刻都在变化,我们需要为贫乏的人类生活提供看世界的新视角。
面对欧洲艺术对自己的青睐,李禹焕怀着警惕的态度。他并不认为欧洲艺术赞许的是亚洲艺术本身。在他看来,欧洲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主义走到了尽头,很难突破现有的格局去攀登新的艺术高峰——李禹焕在这里甚至用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因此他们把目光放在非洲和亚洲。近年来有不少欧洲艺术家从非洲本土汲取灵感,但内核上依旧是表达欧洲艺术。在目前阶段,欧洲艺术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可能会给予亚非艺术家不同层次的荣誉,一旦欧洲艺术从其中破坏和重建起新的艺术,欧洲艺术史开始新的篇章,亚非艺术家就将被踢出这个圈子。他很赞赏已故的韩国著名影像家白南准对欧洲艺术界的态度:白南准很清醒,他知道西方并不是在真正评价他。他提醒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们要尽可能有自己的风格,即便是欧洲不能认同的东西也未尝不可。单单走一条路,太单纯是一件过于危险的事情。
近期资讯
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将在2019年开创性地与凡尔赛宫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限量版凡尔赛宫庆祝酒箱。每个酒箱均为反映这两家杰出机构的特色而设计,展示了五款带有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酒标的年份酒。这些艺术家也曾在凡尔赛宫展出过作品:朱塞佩·佩诺内(Giuseppe Penone),伯尔纳尔·维奈特(Bernar Venet),阿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李禹焕(Lee Ufan)。这些精美的红酒收藏箱展示了凡尔赛宫和柴尔德家族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历史。4月1日起,苏富比拍卖行将陆续于香港、伦敦、纽约拍卖这75组限量版凡尔赛宫庆祝酒箱,并将拍卖所得全部捐赠于凡尔赛宫的修复工程。
自1945年以来,每年都有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为木桐酒庄设计酒标。木桐酒庄把当代艺术中最著名的人物汇集在一起,使得每年都会有一幅新作品加入这个家族。这份享有盛誉的名单包括了过往一些最著名的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毕加索(Picasso),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等人,他们为每一个年份制作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标签。其中许多备受尊敬的艺术家曾在柴尔德庄园短暂停留,他们的作品也在庄园的酒标展厅中展出。
“这是一座从一代柴尔德到另一代柴尔德的艺术桥梁。我们一起构思了这个点子来致敬艺术,致敬世界上最好的木桐酒庄葡萄酒增添的生活艺术,以及身为世界文化遗产象征的凡尔赛宫。”木桐酒庄一直希望通过打造一个限量系列的收藏箱来支持凡尔赛宫的修复工作——这个收藏箱汇集了两件国际著名的艺术品。
“在过去的十年里,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与凡尔赛宫进行了对话。而这五位或前或后在凡尔赛宫举办展览的艺术家目前也走进了这一收藏。”凡尔赛宫的负责人凯瑟琳·佩加德说:“这个酒盒让人想起装有珍贵或难以置信的秘密的谜笼,它见证了这段共同的历史,也见证了菲利普·德·罗斯柴尔德男爵作为凡尔赛宫的赞助人所做的贡献。”
近期展讯
LEE UFAN
2019.05起
Dia:Beacon, Riggio Galleries, New York
挑战的灵魂
2019.04.28-2019.07.2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
本次展览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展出伊夫·克莱因与李禹焕的作品,同时也将展出丁乙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全新作品。展览以百余件文献、绘画和装置作品将向观众呈现三位极具实验精神与创造力的艺术家向时代发起的挑战与追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