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影集|海地的孩子穿着从美国来的二手衣

澎湃新闻记者 沈健文
2019-04-16 15:22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在艺术资讯和拍卖网站artsy上,来自奥地利的年轻摄影师斯蒂芬妮·莫斯汉茉(Stefanie Moshammer)的页面被打了如下诸种标签:快照美学,纪实旅行摄影,纪实摄影,奥地利,大尺幅照片,在家的人,彩色照片,日常物的再现,性,爱,当代现代类型摄影,摄影,日常生活景象,时尚摄影,个人肖像,关注社会边缘,线条形式与色彩,等等。

《明日未竟》展览现场  供图:MAB 现代艺术基地

在莫斯汉茉的首次中国个展《明日未竟》(Tomorrow of Yesterday)中,展出了她在海地西南部奶牛岛(Île-à-Vache)于2016年11月和2017年3月拍摄的照片,以及后来制作的人形衣物雕塑。奶牛岛上居住着15000人,是个相当小的地方,游客需要坐一小时的船,才能从海地本岛抵达那里。在这个生长着无数棕榈树的岛国,她看到当地孩子穿着大量印有美国品牌标志的服装,也了解到他们对西方世界的向往。

后来,在纽约遇到的大型二手服装仓库,改变了她原本的创作计划。经过多次打听,她得知美国二手服装的三个主要流向:最好的回流到美国本土的二手服装市场;次好的出口至非洲及南美洲,包括海地;无用的就被销毁。

一部分带有过去的使用记忆与目的的衣物,被莫斯汉茉带回工作室,重新塑造为现成物的装置。人形的雕塑看起来就像全球化链条上的旅行者,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海地与西方世界的对话:昨日的承诺尚未兑现,明日的生活还未到来。

这组作品曾在Foam博物馆展示。除了被深蓝色的海洋所环绕的岛屿,以及明亮的绿色大自然,彩色的街道、城市、海边景象也同样被垃圾和废弃物点缀,从塑料瓶到塑料包再到聚苯乙烯包装。在《明日未竟》这个系列中,莫斯汉茉也探讨了西方理念包围下,生活在海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天堂的概念。

和莫斯汉茉聊过以后,我对中国二手衣物的情况越发感到好奇。一位从事并希望更多人支持二手服装出口的知乎用户在自述中提到,国内尚不允许成衣二次出售,但“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已被提上日程。《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及,“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

我也曾把自己不再需要的衣物投放到“熊猫”——上海二手衣物回收箱当中的一种,想当然地以为他们会到需要的人手里,而近几年澎湃新闻好奇心日报等媒体的报道逐渐揭示了真正用于捐赠的比例不超过10%,一小部分进入慈善超市,相当部分也被出口到了非洲和南美洲,余下的大多被纤维化再利用,或者销毁。设立回收箱和使用回收箱的人对“回收再利用”有着不同的理解,除了必要推进的立法和科普,观念层面的沟通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明日未竟》展览现场  供图:MAB 现代艺术基地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奥地利摄影师,是什么把你带到了海地?

莫斯汉茉:我被一位朋友介绍给了一位在海地运营一家机构的女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实际上是一名老师,教授历史和英语。她在奶牛岛帮助运作慈善事业,建设学校,支持社区和其他教师的工作。她问我有没有兴趣来这座小岛拍拍这里的风景,也是她后来把海地的各种人介绍给了我。相对来说,海地给许多人留有负面印象,贫穷,政治问题,等等。它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然而我的目标是从另外的角度去呈现它。

澎湃新闻:展览中的现成物肖像雕塑是在纽约制作的,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二手衣物的?

莫斯汉茉:我在纽约待了三个星期,在那里发现一个仓库,全是美国各地的人丢弃的、成吨的衣服。我经常经过那个仓库。我知道这是一个二手衣物市场,但不知道里面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当我经过了两三次以后,我就开始和那里的人交谈,问他们这里面在发生什么。他们说的事情很有趣,我也对这个话题很着迷。现今衣服是如何被人们消费的,这件事非常复杂。我们对服装的消耗量非常大,不再穿着的服饰不会凭空消失,它们总归是去了哪里。

仓库的工作者告诉我,工人会把这些衣服分成三类。有一种品相比较好的,会再流出到二手市场上,原本标价500元的可能还能卖200元;第二种还可以穿的,会出口到南美洲、非洲,还有海地这样的国家;另外一种不能再穿着的,就直接丢掉了,变成了垃圾。

这些衣物运送到海地,也是论斤卖的,再通过市场卖到海地的居民手里。海地的居民不是免费拿到这些二手衣物的,他们得付出金钱,但这样买到的衣服比本地生产的更便宜。

我和仓库的工作人员交谈,给他们看我拍摄的照片。我发现了把我在海地拍摄的照片和见到的大部分人联系起来的连接点之后,和工作人员商量,能否把成袋的、不再被需要的衣服带回我的工作室。然后我制作了这些肖像雕塑。

有些方面很有趣,海地人穿着的衣服不是在海地制造的,而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包括从美国来的。我所使用的这一类是可能会被丢弃为垃圾的那一类。我试着赋予那些原本会被丢弃的衣服一种新的价值。这些雕塑看起来很美,但它们实际上可以说原本只是“垃圾”。

人们当然可以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但对我的摄影创作来说,我尝试的是打开这个话题。我并没有用作品去解释这个话题背后的原因。对我来说,有趣的是,照片和雕塑并非直接告诉你一些事,但如果真的想进一步了解这件事,你会发现蛛丝马迹。

澎湃新闻:这个二手衣物仓库在纽约的哪里?地方大吗?

莫斯汉茉:在纽约布鲁克林,靠近布什维克。它距离市区不是很远,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它超级大,我想它比沃尔玛还要大,里面有成吨的衣服。

澎湃新闻:它是向公众开放的吗?

莫斯汉茉:不是的。它有几扇很大的门,你能看到总有卡车来来往往装衣服,这时候大门就会敞开,我时不时会张望一下。有一次我就敲门说,“嗨,又是我。”我得向他们解释我在做的事情,希望把一袋子衣服带回我的工作室来做艺术创作。第一次把衣服带回去以后,下一次来我就会带着已经做好的衣服雕塑的照片给他们看。

澎湃新闻:有一些作品的名称看起来很特别,请告诉我这些名字的由来吧。

Stars and Stones, 2017,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莫斯汉茉:这一张叫《星星和石头》,是以小男孩穿的美国国旗花纹的裤子来命名的。我在海地的时候,能经常看到美国文化通过服饰对当地产生的影响,这张照片也是一个参照。

Trinity, 2017,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三位一体》这一张,在天主教教义中,三位一体意味着圣父、圣子、圣灵的合一。在西方绘画中,这三个角色不仅会在同一幅画中出现,而且常有意无意地分布为三角形的形状。我想到,这里也有这样一种“三位一体”。海地人非常信仰宗教,这一点非常有趣。他们有些人佩戴十字架,有些则不。

Kawo, 2017,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Kawo》是在海地看到的一个男孩,这是唯一一张在港口拍摄的照片。我其实是对他在T恤上画的画着迷。我认为这些都是他自己画的。

Under the Palm Tree, 2017,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棕榈树下》这张其实很简单,这些垃圾就是在棕榈树下看到的。通常“棕榈树下”的意象都是享受阳光和海滩。而这里有一幅诡异的景象。一棵棕榈树下没有别的,只有堆成山的废弃塑料罐。

澎湃新闻:你用图说/图片的名称来暗示并不存在于画面里的东西。

莫斯汉茉:对。

I don’t remember you, 2016,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我不记得你》这一张,我有很多关于海地的树和服饰的记忆,但我不认识这些衣服的主人。海地人把衣服挂在植物上来晾晒它们。上海人用晾衣杆把衣物伸到房屋外晾晒,我来了这里才第一次知道。

Tomorrow, 2017,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明天》这张照片和这次展览的标题《明日未竟》(Tomorrow of Yesterday,直译为“昨日之明日”)有关。他们的整个世界都是我们(西方世界)的昨天,所有这些衣服,他们使用的移动电话、汽车,这是我们的昨天,也是他们的明天。

Florise, 2017,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弗洛瑞丝》是她的名字,拍摄时她13岁。我在这边跟她相处得很好,其实是非常自然的。她对我好奇,我也对她好奇,互动就会自然发生了。

弗洛瑞丝的家庭是少数在海地比较幸运的家庭。海地会发生很多自然灾害,在台风之后又有海啸,她跟哥哥家人一起住,他们是少数在那边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可以拥有自己房屋的人。

当地想发展旅游业,岛上常能见到“加勒比海之梦”的宣传标语和广告。为了发展海地的旅游业,很多人盖了旅馆,但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宣传说海地这边很危险,有自然灾害和政治抗争,旅客变少,整个岛屿空空荡荡的。人们在废墟里持续等待客人的到来,而孩子只是把这些废墟当作一个游乐场。

澎湃新闻:这张照片里她手上拿着什么?

莫斯汉茉:一块石头。

Evol, 2017,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Evol》倒过来就是Love(爱),它本身不是一个现成的词。这个洞的形状像一颗心脏(也像海地的地形),但不是那么直接的。

PU5273482, 2018,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PU5273482》,我想给这些衣服一个人形,重新赋予它们人格。有人用身份证表明自己的身份,有人用护照。这一系列衣物雕塑的题目就是按照护照号码的规则命名的,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护照号码,但编排的位数是一样的。

下面这些墙纸是用我拍的照片拼贴成的,它们表现了海地的文化,有很多涂鸦在墙上、车上。我从这些涂鸦当中选取了词语,连成了诗句,使它们都连成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就像一部电影的剧本,而且非常超现实,就好像我用这些词语本身不能表明任何意思。不过我觉得很兴奋,不会过于严肃地看待这面墙上到底在发生什么。

例如这张:

Jesus overlooking the war
with sincerity and fidelity, 2019,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耶稣俯瞰着战争

用诚意和忠诚”

还有这张:

She gets a tan and the birds fly high
to catch balls, 2019,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她晒黑而鸟高飞

去接球”

这张是:

It's oke to do fiesta and love and to
wash your car while eating chicken, 2019,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在吃鸡的同时祭奠、爱、

洗车,是没问题的”

最后一张:

Thanks Jesus there was no bank on the beach
but five cigarettes left, 2019,
Tomorrow of Yesterday
© Stefanie Moshammer

“感谢上帝沙滩上没有银行

只有五根烟”

澎湃新闻:你为墙纸上的字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莫斯汉茉:不直接的解释。

澎湃新闻:当你拍摄这些孩子的时候,会询问他们关于西方文化的观点吗?

莫斯汉茉:是的,他们对西方文化很着迷。他们想去那边旅行,喜欢那里的音乐和服饰。他们对西方有一种仰视的感觉,既尊敬又欣赏。当然,他们有上网的条件,有些孩子有智能手机,有些没有。有人用instagram,也有人用facebook,他们知道现在世界上在发生什么事情。我想西方文化目前对他们来说还没有成为一个批评的对象。

澎湃新闻:你在海地看到他们本土的文化活动多吗?

莫斯汉茉:最多的体现在他们自己的音乐上。很多海地人在跳舞时都非常兴奋,他们对音乐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还有他们的宗教信仰,家庭也在他们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的食物非常有海地特色,加勒比风味。这里的人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完全受西方影响。

我现在主要的拍摄地在奶牛岛,那是一个非常小的社区,和海港城市又不一样,不属于大城市。

《明日未竟》展览现场  供图:MAB 现代艺术基地

澎湃新闻:这是你第一次来中国吗?

莫斯汉茉:是的,我会待6天,时间不是特别长。我还没有时间兜兜转转,看看这座城市,不过就目前看到的来说,我挺喜欢这里。

澎湃新闻:你提到过展览中使用的部分二手衣物是从上海本地收集的,具体是如何得来的?

莫斯汉茉:大部分来自现代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我告诉他们我想在这里做一些衣物装置,一开始我想去找郊区的二手货市场,我想那里是不是会有储存衣物的仓库,不过看起来有困难,也很远。他们说,好吧,我们来帮你收集二手衣物。所以他们向他们的朋友发出邀请,当然也有他们自己不再需要的衣物。

起先我并不知道中国人会把衣服晾晒在阳台外面,直到这之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发现人们会这么做。我觉得这也是观看我的作品的一个很好的参考。

这组作品起初从海地开始,然后去往美国纽约,再来到中国上海,这本身就像一条航线。

海地地形图,西南部岛屿Île à Vache即为莫斯汉茉的拍摄地奶牛岛。图片来源:travelinghaiti.com

澎湃新闻:据你所知,海地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情况如何?

莫斯汉茉:海地没有垃圾回收系统,尤其是在奶牛岛。大部分垃圾会被焚烧或丢弃到海洋,也没有一个垃圾运输系统,所以他们得自己处理垃圾。有些人回收了垃圾后会坐船去大陆,会有卡车来收走一部分垃圾,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有一个垃圾的类别清单以便于区分处理。

在奥地利,很久以来都有垃圾分类系统。纸类,塑料,玻璃,都会分类回收。但在海地,垃圾对当地政府来说也是很大的问题。如果不做点什么,这些垃圾最终去了海洋,这就是更大的问题了。

对海地来说,从西方世界,如美国,运输过来大量东西,例如服饰等等,都带着塑料等材质的包装。这些包装在西方世界可能有一套系统,会进入回收再利用的循环,但在海地这里没有。我想海地更需要一种不同的包装方式,而不是塑料套着塑料再套塑料。但这个问题很复杂,我想谁研究这个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了。问题不能简单解决,视觉的方式可以用来打开一个话题,彰显某些东西。

斯蒂芬妮·莫斯汉茉在《明日未竟》展览现场  供图:MAB 现代艺术基地

相关展览

明日未竟: 斯蒂芬妮·莫斯汉茉

TOMORROW OF YESTERDAY: STEFANIE MOSHAMMER 

展期 | 2019年3月8日-5月12日(周二至周日11:00-19:00)

地点 | MAB 现代艺术基地(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 10 号八号桥 2 号楼)

主办 | MAB 现代艺术基地

联合主办 | 利东画廊(维也纳)

特别支持 | 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馆 

艺术家网站

http://stefaniemoshammer.com/

(感谢朱宇对本文的贡献)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