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丹佛斯中国总裁谈北方供暖系统:至少还有30%能效提升空间
“当你冬天来到北京的室内,会发现一半人觉得暖气开得太热了,另一半人却裹着大衣瑟瑟发抖。”作为丹麦著名能效企业丹佛斯的中国区总裁,司徒嘉德(Kjeld Stark)注意到覆盖约5亿人口的中国北方供暖系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问题。他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套系统的能效至少存在30%的提高空间。
不平衡问题的症结,在于粗放型的管理和供应模式。司徒嘉德认为,必须要思考并重构供热的整体概念,从供应侧的“推动”模式转向消费侧的“拉动”模式,即让终端用户按需使用,计量付费。这样,系统才能走向良性发展,实现能效和用户满意度的双向提高。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区域能源,优化生产和供应之间的协同作用。“相比起公路和铁路,中国北方的供热基础设施同样值得投资。”司徒嘉德说道。虽然优化整个网络的投入不菲,但他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得到回报,“蓝天效应”也会更加显著。
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司徒嘉德(Kjeld Stark)
司徒嘉德举例道,丹佛斯此前与“钢铁之都”辽宁省本溪市合作开展了余热供暖项目,将本钢集团炼钢的工业余热作为热源,替代了部分传统的燃煤锅炉,减少了大量污染排放。
在司徒嘉德的祖国丹麦,区域能源发展相对成熟,甚至连超市的余热都可加以利用。这个北欧小国,正是经历过浴火重生般的能源转型,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模式,成长为如今的“风电王国”。自1972年全球能源危机以来,丹麦每平米的供热能耗降低了一半。
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丹佛斯试图用丹麦绿色发展模式助力中国低碳经济建设。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应用于民用和商用供暖、制冷和空调、工业产品线自动控制等领域,并在天津武清、辽宁鞍山、浙江海盐、江苏镇江及太仓设有五家生产基地。
司徒嘉德介绍道,随着城市化、电气化和信息化进程深入,中国市场在供暖及各领域节能减排需求不断释放。继2017年实现30%的历史性增长率后,2018年,丹佛斯在中国市场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销售规模达64亿元人民币,创下新高。过去四年里,丹佛斯在中国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
他坚信,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丹佛斯最大市场。
除了供热,丹佛斯在制冷领域同样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冷链已经成为拉动丹佛斯中国业绩增长的最关键引擎之一。尤其是网购有机食物的需求增长,对冷链提出了更高效和精准的要求。
另一个正在强劲崛起的应用领域是数据中心的制冷。司徒嘉德提到,在去年,每个人每天平均用智能手机传输200MB的数据,而现在,这个数字是1GB,增长十分惊人。“看看每天在手机上‘飞来飞去’的这些图片吧,它们需要大量的服务器,都需要制冷的机房。”
总体来说,司徒嘉德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会深刻地反映在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上。比如,美国一直是个冰块消费大国,而欧洲原先并非如此。他亲身经历了欧洲市场逐渐建立起对冰块的爱好,直到习以为常。
司徒嘉德相信,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消费者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需求热点。“中国是我们的第二家乡市场,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最领先的技术带到中国。”他强调丹佛斯中国会坚持本地化路线,“否则,我们也不会使用‘第二家乡市场’这个说法。”
近年来,丹佛斯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在中国推广氨制冷理念,致力于以氨替代氟利昂作为工业制冷剂,减少因氟利昂大规模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为此,丹佛斯积极推进氨制冷系统管理和标准化运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保价值。近日,中国氨制冷安全领域第一个行业标准《氨制冷系统安全评价办法》在上海出台,对国内食品加工及冷库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