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伴随成都人走过63载,《成都晚报》正式宣布休刊

2019-04-11 13: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成都晚报》生于一九五六,负责报道成都。

图文 | 邓显杰

2019年3月30日,“生于一九五六,负责报道成都”的《成都晚报》休刊了。这一决定的实施带走了伴随成都人走过63年的最爱,一种乡愁涌上心头,我在想,我镜头里的那些大爷大妈,没有晚报的日子怎么过?那是他们每天必须有的乐趣,一下没有了,那种失落感不言而喻,这是难以割舍的人生之长情。

老成都人流传着:“一杯茶,一杆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口头禅,在数字信息时代没有到来之前,在成都无论男女老少,不分尊贵卑微,每天看报是成都人雷打不动的常态习惯!。大街小巷,公园绿荫,茶园餐馆,候机候车,公交三轮,乃至匆匆行人,他们手上都有一张报纸。《成都晚报》作为贴近成都市民生活的地方报纸,有着浓郁都市文化,每天非常接地气的地传递着大家关注的信息,是成都人忙完工作生计后,坐茶馆摆龙门阵的重要信息来源。习惯了看报的老成都人没有了《成都晚报》,肯定心里一下子是空落落的。

记得十多年前,手机微信,自媒体还没有发展起来,每年我们家都要订一份《成都晚报》,订报大姐上门服务,还给我们带来一桶油或一袋米作为订报馈赠礼品。每年报纸看完,以每斤几角钱卖给收荒匠,还要换点钱,所以,看报花不了多少钱,一份报纸给家庭的文化生活带来很多信息,乐得其所!

在成都沙湾路邮局卖了22年报纸的周勇, 感慨地说:“过去他卖的报纸有70多种,光《成都晚报》一天就要买几百份,现在只有20几种报纸了,买报纸的基本是中老年人。”周勇的妻子叫李晓红,在沙湾邮局外面的报亭卖了6年的报刊杂志,2018年8月300多个“成都通”报刊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小李现在在沙湾邮局在帮丈夫守车和卖报纸。

在成都人民公园鹤鸣茶园卖报纸的75岁戴德富,2000年3月21日在人民公园鹤鸣茶园卖报纸,到今年3月29日已经整整19年了,2012年1月《成都晚报》全面改版,戴师傅的卖报形象一度曾挂上了成都公交车广告牌。戴师傅对这份卖报工作情有独钟,每天在茶园吆喝叫卖他感到很充实,过去每天要卖150份报纸,现在卖报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今天《成都晚报》发行最后一期就要休刊了,很多成都人为了收藏一份,生意好了许多。

戴师傅说:现在坐茶馆的茶客,基本都耍手机,报纸不好卖。偶尔遇到慕名而来的老读报人。去年夏天,一位女士为了给行动不便的老父亲买报纸,专程来找他,一次就买了包括《成都晚报》在内的十几份报纸,让老人家一个礼拜都有报纸看。

小周和戴师傅作为卖报的老人,见证了成都市民喜欢看报的市井文化。社会发展势不可挡,改变阅读习惯是必然趋势,《成都晚报》犹如一道特色家乡菜——回锅肉,给成都人留下了浓浓的乡味记忆!

上个世纪,在院落门口,放张小桌泡上茶,悠闲看报聊天是老成都人的生活乐趣。
在上个世纪,收荒匠在等生意时看报,随处可见。
火车站帮旅客搬运行李的搬运工,没有活时,以看报打发时间。
做生意的大姐,每天看看报是常态习惯。
养老院的老人,看报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一杯茶,一杆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是老成都人的口头禅。
理发店为等候理发的客人准备了当天成都地方报纸,打发时间。
做小生意的夫妇一份报纸分着看。
年轻人热衷于玩手机,老年人喜欢看报纸。
大姐晨练时带上《成都晚报》,休息时可以看上一会。
过去金牛长久社区报栏,是周围居民常去看报的地方。
走过路过报栏,看报是老年人,年轻人是不关注报栏的。
如今老年人在看报纸和玩手机的选择中,各有所爱。
在成都沙湾邮局在卖了22年报纸的小周,拍下了与《成都晚报》结缘的纪念照。
在宽窄巷子广场上卖报纸的大姐,一边卖报,一边给预订了最后一期《成都晚报》的客户打电话,通知他们赶快来拿。
成都沙湾报亭经营了六年,与成都市所有报亭于2018年关闭。
环卫工人在成都沙湾邮局报摊看报。
这位大姐几年前就没有订《成都晚报》了,休刊前一天也特意赶到宽窄巷子报摊买了一份留着纪念。
戴师傅幺喝着《成都晚报》明天休刊的信息,促销最后一期晚报。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茶园里叫卖报纸的师傅经常遇到无人搭理的尴尬场面。
这位在人公园鹤鸣茶园卖报人坚守到了今天。
戴师傅给喝茶的这家人,介绍《成都晚报》明天休刊的消息。
这位女士为了记住《成都晚报》,收藏了一份。
美女听到戴师傅的卖报幺喝声,买了一份《成都晚报》收藏。
在鹤鸣茶园打工的工友,在买了《成都晚报》后抢着付钱。
来鹤鸣茶园喝茶常客买了最后一份《成都晚报》。
来成都旅游的外地游客,听说今天是《成都晚报》的最后一期,也买了一份,体验成都人喝茶看报的闲情。
长期买报纸的基本是鹤鸣茶园的老茶客。
习惯了玩手机的茶客,对报纸不感兴趣
邓显杰 (网名:亚南),中国摄影家协会、四川摄影家协会、四川新闻摄影学会、四川成都民俗摄影协会、四川成都金牛摄影协会会员,擅长铁路建设工程摄影和纪实摄影,近年来,600余幅图片被《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香港文汇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中国中铁报》、《铁道建设报》、《中铁二局摄影报》等报刊,《国企》、《记忆》、《路魂》、《中铁工运》、《开路先锋》等杂志刊登,100余幅作品在各类赛事中获奖,其中《云海富士山》入选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第二届“ET保税”世界风光主题摄影展,《骑着共享单车去郊游》、《翻车涉险进家门》、《另有所爱》获《人民摄影报》2017、2018、2019捷宝杯手机摄影月赛TOP奖,共享单车绿色出行》入选由四川省宣传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 合会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承办的《献礼十九大——四川省美术、书法、摄影主题展》。曾参加10余本企业纪实画册和艺术画册的策划编辑工作。文章《摄影源于五勤》表述了其摄影风格及思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