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喀什,最后的土陶传人
2019-04-11 0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新疆喀什土曼河之上,有一处高地,被称为高台,是一片居民集中区,也叫阔孜其亚贝希巷,维吾尔语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人家”。鼎盛时期,这里集中了50多土陶作坊,是名副其实的土陶产地。
经过上千年变迁,土陶艺人已分成两派,一派专做花盆等大型器皿的,一派制作碗、壶、罐等小型器皿的艺术类土陶。后者进入艺术收藏,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小巷东南角531号,我走进一户土陶人家,是传承了两百多年的土陶匠人之家。吐尔逊·祖农今年52岁,7、8岁时开始跟父亲学习制作土陶,是家族第6代传人。以前,喀什的百姓所用日用品多为土陶制的,家家用土陶,销量大,那时老城里还有30多户土陶匠。祖农就靠着父亲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
祖农兄妹12个,他是长子,先前在外面从事其他工作,父亲去世后,他为了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就回家从事土陶制作。
我去的时候,他的母亲依明妮汗也在,老人家72岁了,家里的土陶都是她负责描图上釉。50年前,嫁入这个土陶人家之初,她不懂绘画,接触这些泥土后,她自学成才,好像一个天生的画家,随手画出很多图案来。随着土陶被塑料等其他制品冲击,走出了生活用品行列,艺人的生存越加艰难,幸亏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外游客多了,土陶成了旅游纪念品。有一些老外千里迢迢赶来,原来他们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见到这种土陶碗,赶来寻根,才发现,这么伟大的艺术品竟然出自这间小作坊。这一次的起死回生持续了十年,现在,土陶艺术再次面临危机,虽然进入非物质遗产名录,但真正的扶持并没有到位,尤其是近几年高台古民居改造工程,游客少了,土陶人家的经济来源受影响,现在,只有3家人仍然在从事艺术类土陶制作。(我是2012年去的,据2018年去过的朋友证实,现在还有两家。)祖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外面做其它生意。他们都没有继续学习土陶艺术,因为挣钱不多生活也难。祖农说,我家传了6代,在我这一代结束了。不过,一提到土陶艺术,祖农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豪感。
得知我想拍照,祖农非常配合。无论动作、表情,还是场地选择,都不需我安排摆布,一看就是经常被别人当做模特,已经训练有素。恰恰是这一点让我很心酸,这么多记者和摄影师反复记录和报道,却不能挽救这一份喀什民俗,这么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失传了。
我一再表示,这么好的手艺从此消失,实在可惜。
祖农苦笑着说,没办法,你看我们家的房子这么破,传了几代也没有发财,以后不传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