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落户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陈斯斯
2019-04-10 11:2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4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

澎湃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上海坚持“服务战略、聚焦中心、完善平台、深化合作”,即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聚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浦江创新论坛平台,以全球视野、用全球资源全面深化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扩大对外开放。

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

为支撑和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以来,市科技系统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参与研究制定《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提出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建立和完善跨国科技创新对话机制,加强政府间及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企业在园区建设、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合作层次、范围和水平。

一是扩大了“一带一路”沿线科技交流合作区域。近年来,上海市科委与以色列、匈牙利、立陶宛、克罗地亚、白俄罗斯、越南、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订了科技合作备忘录;全面加强上海与以色列的创新合作,促进上海市层面与以色列科技部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将沪以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积极发挥上海科技创新局部领域领先的优势,落实与多国的合作框架内容,促进与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国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合作,拓展双方科技合作网络。

二是深化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交流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向沿线国家倾斜,支持在沪科研机构与沿线国开展科技合作。2017-2018年,青年科学家项目共支持90名外籍青年科学家来沪工作。积极支持上海科技馆与乌兹别克塔什干市合作,于2018年10月起组织为期2个月的“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走入塔什干市,促进了科技和文化交流。

三是推动了“一带一路”联合研究。根据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统一部署,启动了“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2017-2018年共支持了10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均取得较好效果。如,上海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建立的太赫兹技术创新国际联合室,双方积极开展了合作交流,并在2018年10月在莫斯科举行了揭牌仪式。

四是促进了技术转移转化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科技企业孵化以及科技园区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首次发布“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服务领域合作项目指南并支持65个项目,重点以共建实体化、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与科技园区为支撑,汇聚一批双向科技创新与服务需求,形成促进实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推动了技术的跨国流动、跨区域创业。2017年6月,组织上海多家企业赴京参加科技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合作主办的“首届中俄创新对话”,并签署多项意向协议。此外,还组织相关科技部门和企业对约旦、伊朗、印尼、马来西亚积极开展对外技术输出和高技术产品展会。

五是推进了“一带一路”创新联盟建设。2018年9月,首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峰会在上海召开,并形成“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上海宣言》。11月,举办2018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来自泰国、塞尔维亚、波兰、俄罗斯等十余个沿线国家的嘉宾参加论坛和举办合作签约活动;举办2018“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峰会“上海-中亚科技创新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与中亚地区在能源、农业和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围绕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在政府间国际合作方面,2018年11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以色列科技部签署《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以色列科技部关于开展科技合作的备忘录》。双方将在生命科学、农业技术、能源与环保技术等领域开展包括联合实验室、共同资助、政策咨询、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其中,将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纳入《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框架,进一步完善建设园区相关规划编制。此外,继续加强与德国巴符州、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间国际合作,结合各自优势在生物医药、信息与通信、能源与环境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加强与相关国家友好合作的同时,共同提升科技水平。目前,与上海市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达19个。

在企业间国际合作方面,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上海转型发展,充分整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先进材料、信息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企业间国际合作。基于政府间签订的合作协议,开展中英、中以产业创新合作项目,双方共同投入资金、联合组织评审,直接支持两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聚焦合作重点、丰富合作领域、深化和落实合作内容,使双方的合作层次得到较大提升。

此外,2018年,上海还新设了港澳台科技合作项目,鼓励港澳台地区科研机构在生物医药、信息与材料领域与在沪单位开展了12项科技合作,成为加强上海与港澳台地区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尤其是与香港的合作取得突破,全年支持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高校和院所在生命科学、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8个项目的合作。

推动外资在沪研发中心融入科创中心建设

2017年起,上海市科委组织在沪外资研发中心开展了多场政策解读、规划介绍、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参观介绍,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场对接交流活动。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交流,致力于建立一个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和平台,更好地为外资企业和外资研发中心服务。此外,2018年组织外资研发中心14名研发高管和专家纳入市科委项目专家库,未来将直接参与项目评审,并为科研项目指南编制提供智力支持。2018年新增10家外资研发参与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加快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截至2019年3月底,已有445家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落户。

以浦江创新论坛为平台,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

上海进一步完善浦江创新论坛主宾国论坛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内容。2016-2018年浦江创新论坛分别邀请英国、丹麦王国和葡萄牙担任主宾国,三国国家首脑向论坛发来贺信,并派出知名大学校长、企业家代表等组成的高规格、大规模的代表团出席论坛。论坛筹备与举办期间,开展了多项合作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如,2016浦江创新论坛期间,上海市科委与英国创新署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落实与英国在技术转移、联合研究等方面的多项中英科技合作成果。2018年浦江创新论坛期间,科技部王志刚部长与葡方开展会晤,共同探讨制定面向2030的科技创新合作战略规划。

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落户上海

近年来,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上海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人才20条”、“人才30条”等人才政策措施。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等政策,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实施,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三方面创新突破:一是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部分程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允许持有L(旅游)、M(商业贸易活动)等签证入境但未达到外国高端人才条件的外国人直接在境内申请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二是推出创新政策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解决了入驻虹桥商务区功能性平台的长三角企业聘雇外国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并对接服务进博会,允许长三角企业聘雇的长期在虹桥商务区工作的外国人才就近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三是加大力度吸引各类外籍研发人才,为4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外籍人才在上海工作提供便利,如对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做了简化,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为21.5万,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自2017年4月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至今,上海市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12万余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逾2.3万份,占比超过18%,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发证数量及A类外国高端人才许可证发证数量均稳居全国第一,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8年至今共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400余张,居全国首位,获得《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的外国人才可以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办理人才签证,享受最长10年有效期、多次往返、每次最长停留180天的签证便利。

    责任编辑:王维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