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造营2019》:偶像选秀的三个困境

曾于里
2019-04-07 13:3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2018年被视为中国偶像行业的一个新开始,《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爆红让业内对偶像选秀的未来充满期待。人们以为“开始”之后是“发展”和“高潮”,不过到了2019年,偶像选秀就立即显得后继乏力了,“开始”之后便陷入“停滞”。“优爱腾”三家巨头纷纷推出了偶像选秀,《以团之名》几乎是没有什么水花地悄然落幕;《青春有你》在4月6日晚总决赛,相较于去年总决赛的盛况,今年的关注度严重下滑。

在《青春有你》决赛当晚,《创造营2019》盛大开启,当晚倒是喜提了几个热搜。应该承认,《创造营2019》无论是在导师配置、节目细节、舞台设计还是后期剪辑,都有不少亮点,对于未曾看过偶像选秀的观众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对于从《偶像练习生》追过来的资深观众来说,《创造营2019》依旧没有超脱偶像选秀的大套路。

《创造营2019》海报

短短两年时间,“优爱腾”已经上线了5档“101模式”的偶像选秀节目(“快女”“超女”10余年也才举办六届),还不包括《明日之子》《下一站,传奇》这类较传统的偶像选秀。观众对于“100余个练习生+导师评分+观众投票”的套路的确有些审美疲劳。

像《创造营2019》,一开始也是练习生辛苦训练的心灵鸡汤短片;接着是练习生入场时的青春活力,对于训练营发出“哇哇哇”感叹声的新鲜感;然后就是等级评定,分班考试;导师非常严厉,台上的学员经常做吃惊状“他怎么不是A”或者“他竟然是F”……好像只是换了导师、换了学员,本质上都是“同一个节目”。

偶像选秀的基本套路:开篇很鸡汤,进场很欢乐,导师很严格,学员很紧张

“以团”“青你”可以说是“扑”了(或者说远不及预期),《创造营2019》才刚刚开始,还有机会。对于节目组来说,更大的困境或许不在于同类型节目扎堆造成的同质化和出圈难,而在于偶像选秀的几个内在冲突和矛盾。《创造营2019》若无力解答,哪怕真的成团了,能不能达到NPC的热度难说,但结局大概率会像一周年了的NPC那样貌合神离、名存实亡。

第一个困境是:选秀那么多,练习生够用吗?

《创造营2019》开播之前备受关注的是,“回锅肉”问题(这个词是中性词,无贬抑色彩),即练习生之前曾参加过其他选秀节目,甚至已经组团出道了。在《偶像练习生》中,“回锅肉”练习生也有,但大众叫得上名字的并不多,到了《以团之名》《青春有你》,“回锅肉”练习生就大量涌现。像《以团之名》田书臣、赵品霖、何屹繁都曾同属SWIN男团,周艺轩来自UNIQ组合;《青春有你》的李汶翰也来自UNIQ组合,管栎曾参加《中国好男儿》……

《创造营2019》“回锅肉”练习生的比例有增无减,不完全统计,至少20人以上。30+的高龄学员马雪阳来自至上励合组合,戴景耀、刘也来自SWIN男团,彭楚粤、夏之光、赵磊、焉栩嘉来自X玖少年团,陆思恒、任豪来自《下一站,传奇》,周震南来自《明日之子》,等等。

马雪阳

“回锅肉”练习生大量出现,折射的是,在短短两年时间4个男团偶像选秀集结了近400个练习生,已将市面上成熟的练习生资源消耗殆尽了。虽然此前一直也有经纪公司在从事练习生培训,但因为没有稳定的回报机制,无论规模、体系、数量与韩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储备的练习生本来就非常有限。

选秀节目过分榨取,新鲜力量不足,只能转向实力更强、更训练有素的“回锅肉”。“回锅肉”对于偶像选秀节目来说,有利有弊。利好是,他们本身有粉丝基础,个别已经小有名气,这能够为节目提供话题;他们的实力也提高练习生的整体水平,保证节目的水准不至于太差。

弊端是,节目新鲜感严重不足,追星女孩占山头的机会减少,出圈的可能性变小。更关键的是,“回锅肉”无法纾解练习生资源匮乏这一根本困境,毕竟“回锅肉”总有消耗完的一天,下一次选秀该从哪里淘来优质的练习生?

这就有了《青春有你》第一期张艺兴感叹市场浮躁的一幕,不少经纪公司送来的练习生培训期只有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但练习生的培养哪里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扎堆的偶像选秀加剧的是本就不成熟的练习生培训体系的急功近利。没有足够优质的练习生,怎么会有好看的偶像选秀?

《创造营2019》第一期就充分暴露了这一问题:节目可看性全靠“回锅肉”撑了,几组新人练习生则有些“惨不忍睹”。选手的新鲜感不足,出圈的难度更大;选手实力不均衡,最终就有可能是重蹈《青春有你》的覆辙,“回锅肉”占据出道名额的半壁江山。

《创造营2019》不少练习生的表现实在太糟糕,导师眉头紧锁。

第二个困境是:偶像那么多,曝光渠道足够吗?

《创造营2019》首期,马雪阳自我解嘲,别人是创业,他是再就业。坦白地说,对于这些“回锅肉”学员,笔者替他们感到略微心酸。他们也曾参与某个节目,隶属某个组合,都曾风光过。他们都曾认为,出道了就好了。可实际上,出道仅仅是第一步。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每个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的时代,出道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困难的是,出道之后,该如何获得资源,该如何获得持续曝光的机会。这在根本上决定了红,还是不红。

但为什么大陆选秀男团这么多,出圈且只有持久生命力的寥寥无几?究其根本,整个后续的曝光机制建设没有跟上。大多数经纪公司只能依托于一档偶像选秀节目往市场输送人才,它们曝光渠道严重匮乏,甚至沦为视频网站的人才供应商。

这个只要跟韩国男团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韩国男团安身立命的是音乐作品,像SM、YG这些大公司,音乐销售收入都是公司的重要收入,个别季度占比可高达50%。韩国男团的音乐能够出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韩国的音乐市场有非常成熟的打歌平台,组合很有机会通过好听的音乐持续获得曝光,保持热度。

韩国三大台之一MBC的打歌节目《音乐中心》

大陆权威的打歌平台,可以说是没有。韩国有专门的音乐台,公共台也都有打歌节目,但国内的一线卫视也没看哪家制作了打歌节目。没有完备的推广机制,内容生产动力就不足,没有优质的内容,打歌平台更做不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男团没作品,有作品没平台,最后那些辛辛苦苦做音乐很可能很“穷”,撑不下去就解散;亦或者团员们只能另谋出路,在演戏或者综艺上找找机会。

这时就会出现NPC这样的尴尬情况:明明是爆款男团出身,结果一首出圈的音乐作品都没有,成员们大多出没在旅行和做饭节目上。《创造101》的火箭少女101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除了一首《卡路里》撑门面外,大部分时候组合的成员都是在各干各的,杨超越一人的资源抵得上剩下的所有人。

成员们的资源高度依赖于视频网站,但视频网站自制的综艺影视真的能够消化掉这些偶像吗?曝光渠道真的足够吗?会否再次出现“出道即巅峰”的窘境?假若出道的组合都是出没在综艺和影视中,那么组团的意义何在?什么时候才能诞生出匹敌韩国一线男团女团的本土组合?

就之前曝光的信息,《创造营2019》在打造“团魂”方面下了苦功,成效有待观望。但假若没能在音乐方面有所作为,只是将偶像选秀作为一个跳板,那么《创造营2019》可能是偶像选秀的落幕时。

《青春有你》决赛,陈宥维排名第8出道,经纪公司在微博上明确表示不满,认为只是“游戏游戏”。如果人人将偶像选秀当做一块跳板,那么中国男团没有未来。

第三个内在困境:选秀节目这么多,追星女孩够坚定吗?

诸多研究粉丝经济的报告都指出,国内的粉丝经济市场庞大,利益蛋糕非常诱人。

这的确是部分事实。中国目前拥有的Z世代(以15岁至23岁统计)人数达到1.49亿人,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Z世代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经济条件相对优渥,衣食无忧;他们情感上普遍孤独,正处于价值观“自我认知”与“群体认同”的关健时期,“迫切需要自信、安全感,和爱的关系”;他们还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是“手机一代”,他们比任何一代人更加频繁地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等媒介来传递、获取信息,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他们的独特的审美体系、价值体系……

Z世代的所有这些特点,都为粉丝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追星可以短暂性地满足Z世代的这些情感需求。虽然早前的“四大流量”早就让人见证了追星女孩的可怕行动力,但去年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追星女孩又一次让人刮目相看:“熬夜爆肝”为爱豆打call、建站、集资、控评、轮播、应援,俨然一支身经百战的宣传队伍……

只是,这一份热情能够持续多久?毕竟大部分偶像都无法像韩国男团那样持续稳定地输出优质的音乐作品,因此大部分Z世代潜在的追星需求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他们只是围观群众。

哪怕追星女孩狂热,但偶像实力不济,粉丝的黏性也大打折扣。不少追星女孩与其说追的是偶像,毋宁说她们追的是造星过程中自己全情投入参与的忘我与狂热。

《偶像练习生》与《青春有你》最后的投票对比,在缺少爱奇艺VIP定制卡的投票情况下,《青春有你》冠军的助力值在去年仅能排在第八

这样的忘我与狂热,生命期非常短暂,节目一结束,可能也就结束了。“流水的偶像,铁打的粉丝”,狂热的追星女孩一直是那么一小撮人,当一个新的偶像崛起时,其实便意味着几个旧偶像流失了一部分粉丝;市场那么大,扎堆的偶像选秀只是不断把利润空间摊薄。

《创造营2019》播出,对于《以团之名》推出的Black ACE和《青春有你》推出的UNINE来说,可能意味着是一个危机,人家还没开始活动呢,就来争夺追星女孩了。当然,这也可能是《创造营2019》的困境——节目是否有足够的魅力吸引追星女孩,甚至激活庞大的潜在需求?

无论如何,整个选秀过程以及出道,其实才意味着刚刚开始,后续的几个内在困境没有解决,那么无论是早前的NPC,还是新近的Black ACE、UNINE,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级男团。《创造营2019》是起是落?有待分晓。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