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普作家尹传红:科普最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维方式
从阿基米德到霍金,从莎士比亚到柯南·道尔,从牛顿到乔布斯……我们对这些人类先贤的认识往往是从一则故事,一个人物小传开始,譬如阿基米德与支点,抑或是牛顿与苹果。
3月30日,由科普作家尹传红编写的《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丛书》在上海书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该套丛书精心收录编写了75位人类长河中涌现的创新者,从各个人物的人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场景或重要时刻切入,讲述了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将着墨点置于他们如何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尹传红(左)和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右)在新书发布会上尹传红是个会讲故事的人,现任《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等15部作品,曾获评“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此次作品是从尹传红多年来创作的100多个人物传记中精选而出,并重新编排撰写。
“我希望这个作品呈现给读者后,对他的触动是他开始思考一些问题,而不仅是说掌握了某种知识。”尹传红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说道。
《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丛书》科学小品是科学普及的轻骑兵
尹传红对科普作品的创作热情缘起于年少时大量阅读的科普、科幻作品。
“我生于1968年。在我小学阶段的时候国家开始重视科学技术,要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科普杂志、报纸,还有科普图书的出版。”尹传红回忆道,“我就在那个时候看了大量的科普和科幻作品,对科普、科幻和写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990年代大学毕业的尹传红,几经周折调到了《科技日报》,从此便与科普工作结缘至今。
十四年前,尹传红在《科技日报》上开辟了名为“科学随想”的专栏。专栏作品以科学随笔和科技评论来解读科技事件或科技话题,重视思想性。他认为这是一种进行科普和科技传播十分便捷、高效的方式。如今在《科普时报》上,尹传红依旧每周写一篇科学随笔,以锻炼自身的思想和笔头,从而保持自身的写作状态。
说起“科学随笔”,尹传红认为这与民国时期流行的“科学小品”在写作体裁和风格上有着一定的承袭。1943年9月20日,由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在上海出版。《太白》的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了“科学小品”的名字,并开辟了“科学小品”专栏以小品文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
“有人把科学小品概括为科普领域的轻骑兵。”尹传红说,“这样的文体短小精悍,多半围绕科学话题去谈,让人看完之后会有一些感悟。这类作品从适应面和可读性来说,比较适合于小读者。”
“有心插柳柳成荫”
2009年春的一天,时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陈芳烈约尹传红到家中谈事。见面时,陈芳烈对尹传红先前发表的人物传记故事表示赞赏并邀请他为“爱问科学”系列撰写科学家小传,然而尹传红只当是前辈对晚辈抬爱的客气话,不成想陈芳烈直言:“不是什么人都能把这件事做好的,我觉得你行,做得很好!你应该继续做下去,要不真的就可惜了。”
自此以后,尹传红结合自身对科技史的偏好,更专注于人物传记故事的创作,并潜心探索写作技巧,积累了许多作品。从科学随笔到人物传记故事,尹传红的科普写作多了一个发力点。
随着此次新书的出版,陈芳烈也在新书的序言中感慨道:“得悉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以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丛书’立项,精选传红近年来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集结出版,我真为自己多年来的等待终于有了回应而高兴。”
这套书中选取的75位人物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还有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思想家、文学家等。在人物选择和写作风格上都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我觉得这套书也可以称为一种‘科学人文’读物。”尹传红说。
由于受到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的影响,尹传红在写作时往往也从人物的关键时刻切入,以叙事性的风格展开,有着较强的画面感,讲述了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同时也没有特意回避或曲饰人物的污点与过失,力图真实地讲故事。另外在目录的编排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以预言者、思想者、探索者、发现者、开拓者、创造者六种做精细分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科普不是简单地传递、讲授和普及知识。如果我们能够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还有理性思维进行传播和普及,效果就会好得多,意义也更为深远。”尹传红说。
知识是重要的,也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又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知识人们可以查到、买到、问询到。“但思维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经常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思维方式对于指导一个人的成长和工作是最重要的。”尹传红解释道,“我希望整个作品呈现给读者后,对他的触动是使他开始思考一些问题,而不仅仅说掌握了某种知识。”
书中关于美国物理学家费曼的一个小故事,也正体现了这一观点。在费曼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特别注意培养他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一回,费曼的一个玩伴嘲笑费曼不知道一种鸟的名字。费曼的父亲则对他说,你可以知道这只鸟的名称,但你知道了名称之后还是对这只鸟本身一无所知,我们不妨来仔细观察这只鸟,看看它在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身为父母,该如何带领孩子去培养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灌输给他某种知识呢?
“其中一种传播这种科学思维的方式就是让他阅读,找一些比较适合他阅读的好的科普作品,就类似我刚才讲的科学人文类的作品,它比较跨界,但它主要是从思维方面的熏陶而不仅仅限于知识的堆砌,这样对孩子比较有帮助。”尹传红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认识世界也有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比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去大自然里认识事物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