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围裙妈妈”郑春华:让孩子想到身边的劳动者
“围裙妈妈”郑春华是幼儿文学领域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她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故事温暖了一代代人的童年。
今年4月,天地出版社出版了《郑春华奇妙绘本·了不起的职业系列》。这套绘本由郑春华与著名绘本画家沈苑苑联合完成,讲述了一系列普通却又了不起的职业童话。
与小朋友说起“职业”,很多人会先想到“科学家”“医生”“警察叔叔”,然而这套书里四个故事的主角分别是环卫工、营业员、保姆和邮递员。在郑春华笔下,环卫工阿姨能飞到外星球扫地;邮递员叔叔能帮流浪猫狗送信,甚至帮它们找到温暖的家;保姆阿姨能用自己的勤劳和质朴打破城市邻里之间的隔阂;便利店营业员则可以和狗熊交流,还帮助大狗熊买到心仪的物品。
“这些职业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是被忽略的职业。其实描写职业最终是为了描写人,讴歌普通职业者的价值和敬业精神。”4月3日,郑春华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她坦言创作这一系列故事和创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并没有太多不同的感觉:“都有积累的过程,直到一吐为快。”
郑春华澎湃新闻:这次“郑春华奇妙绘本·了不起的职业系列”是您在绘本领域的全新尝试,当初是怎么想到要进行这样一次创作?
郑春华:因为整个社会对“舞台”上的“大职业”关注过多,忽略了许多“搭建”舞台的普通人。而普通职业者恰恰是架构整个社会的重要基石。绘本形式可以最直观地呈现这些普通职业和普通人,让孩子从书面联想到身边熟悉又陌生的劳动者。尊重才是爱的开始。
澎湃新闻:这套读物主要面向4至7岁儿童。在您平时观察里,这个年纪的孩子会对“职业”有怎样的认知?您认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们的职业认知?
郑春华:这不是一套职业介绍书,它只是通过描写普通职业来歌颂普通劳动者。一方面我要表达的是有了敬业精神,再普通的职业也会创造奇迹;另一方面我要表达的是不管从事哪种普通职业,他们首先是人,是跟我们一样需要尊重和关爱的同胞姐妹。比如我已经知道读者很喜欢《球阿姨的院子》,因为这本读物唤起了大家对保姆内心世界的关心,从而给予更多的爱和尊严。
澎湃新闻:我特别喜欢《小镇上的大扫帚》这个故事,里面的乐阿姨能飞到外星球扫地,从外星球扫下的垃圾落到地球上还变成了盛开的鲜花。在四个这样的故事里,除了希望小朋友们对四个平凡职业有了解与尊重,您是否还有其他愿景在里面?
郑春华:由于普通职业的“被忽略”甚至“被蔑视”,普通职业者也对自己失去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是因为社会的偏见造成的,是可悲的。
我在书中表达的就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伟大”和“了不起”。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他们辛勤的付出才把“垃圾”变成了“鲜花”,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我好希望全社会都能尊重他们的劳动,给身边这些普通职业者一个微笑,一声“谢谢”,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让社会变得祥和,温暖。
《球阿姨的院子》《小镇上的大扫帚》
澎湃新闻:一般儿童文学都很美好,但包括《米斗的大计划》在内,您的“小露珠系列”将目光投向城市中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特别好奇您为何会涉足这些题材创作?
郑春华:我不认为我的这些作品不美好,它们只是题材不同于从前,所呈现的一样是追求美好,是在逆境中追求美好,这份美好更有张力和感动。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大头儿子”和“小饼干”那样的完美童年,总是会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的生活不那么如意,我写他们是因为看到了他们面对不幸时的态度往往比成人豁达、宽容、坚强和有爱,是值得我们成人反思和学习的,也是想冲破一直以来自上而下的对儿童的所谓“了解”和“认知”,造成成人和儿童心理上的长期错位。
澎湃新闻:身为儿童文学作家,您认为要写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关键是什么?
郑春华:平等、平和、平静。成人文学是写人性,儿童文学同样的也是写人性,只是人生的阶段不同。要是我们总是带着调教和驯化的目的去写儿童文学,那怎么可能写得好呢。
澎湃新闻:能不能分享你保持童心的秘诀?
郑春华:我认为就写作上来说,童心是一种天赋,它是与生俱来的,有就有,没就没,有的丢不掉,没的找不来,所以不存在刻意的保持。但真正有童心的人,他会自然屏蔽与“童心”无共鸣的事和物,沉浸在与童心共鸣的童真世界里,也许这就是别人认为的“保持”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