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夸夸群放彩虹屁:打破传统对话模式的非现实情绪体验

澎湃新闻记者 陈明明
2019-04-02 15:34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我想被夸”——“你这句话以句号结尾,表达了你想被夸的坚定信念。你一定是一个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人!”

“今天自行车丢了,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求夸”——“丢了仍不暴躁,说明人极为优雅。”

“今天坚持没吃米饭,但还是忍不住吃了个甜点,求夸”——“有减肥意识,又懂得过犹不及,这是完美的中庸之道,是大智慧。”

“我...算了,不求夸了。”——“当所有人都求夸的时候,只有你能够体谅夸人者打字的辛苦,主动逆风而行坚守心中为他们着想的本心。”

“夸夸群”日前风靡高校。这里,没有喷子和杠精吐槽添堵,只要你一入群,无论说什么,哪怕是发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被群里成员用各种花式“彩虹屁”(即花式吹捧,连放屁都能把它出口成章面不改色的吹成是彩虹)夸上天。

随着夸夸群的爆红,精明的商家还做起了付费购买夸人服务的生意,比如淘宝上有店铺标价50元,下单后你会被拉入群里,夸手会极尽所能360度无死角地猛夸你5分钟,服务时间到了你就会被退群,因为下一位顾客要进群。

“夸夸群”里求夸的内容往往并不值得被夸,比如“不想复习,求夸”、“想熬夜打游戏,求夸”等,而夸手们的措辞则风格迥异:有的脑洞清奇耍无厘头、有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有的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总有一款适合你。

有人认为夸夸群的火爆反映了年轻人为逃避学习工作压力求表扬求点赞的心理,也有人认为夸夸群和吐槽群、喷喷群等殊途同归,其本质都是在网络上躲在ID背后宣泄情绪。

对此,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雷开春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夸夸群其实是一种强化情绪体验的形式,“人类的情绪需求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理性,陌生人也能牵动你的情绪,夸夸群中来自陌生人的夸赞会让你心情愉悦起来。”

情绪需要“仪式感”

如今生活、学习和工作节奏加快,没时间让情绪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导致情绪体验零碎化,比如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还没来得及伤心,就要连轴转忙工作,情绪需求往往被压抑忽略。但是情绪需要被满足,需要有出口,需要要有仪式感。

雷开春博士表示,“我不喜欢用宣泄这个词,很负面带有贬义,情绪需求应该被正视。比如前几年流行的‘鬼屋’, 尽管会让人产生不适感,但可以通过增加恐惧感来强化情绪体验。再比如,还有些做情绪生意的店铺会提供一个场所,供你发呆,供你哭泣,让你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情绪的释放。”

在雷开春看来,夸夸群正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强化情绪体验的存在,即使群里的夸赞并非基于事实甚至天花乱坠,被夸者也能从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举个相反的例子,央视有个节目组曾经招募了很多志愿者,让他们当街被陌生人骂,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一开始这些志愿者都信誓旦旦表示自己完全不会理会陌生人的谩骂,但是结果却很少人能坚持到节目录制结束,大多数都提前愤而退出。”

为什么乐此不疲?

明知道夸夸群里的夸赞是非真实的,为什么年轻人还乐此不疲呢?

雷开春博士认为:“最先接触流行和时尚的往往是年轻人,夸夸群中的对话模式是反传统的、跨越现实的,我把这种非现实体验称之为‘童话体验’,人需要这种不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体验。”

在雷开春看来,有些人进夸夸群并非为了求点赞或减压,而是进来玩儿的,纯粹图了乐子。他们把夸夸群看作是一种反传统的、具有新鲜感的游戏,而其乐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对话模式。“花式夸赞的背后不乏创意,除了有些求夸的人,还有些夸手进群是想通过斗文采来刷存在感。”

而夸夸群的网红体质,让很多人抱着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进群,其中不乏猎奇心理。这就好比打卡网红景点、排队吃网红食品、抢购网红杯子,其背后并不仅仅是从众心理而已,而是为了具备社交资本。

雷开春称:“打卡网红的事物,是为了让自己有谈资,为了为了勾画社会自我形象,关键不在于做这件事本身,而是展示给别人看自己做了什么,以此来建立自己的社会形象,人的存在感是通过人际关系实现的。”

小心自我认知偏差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高校学生和有工作的年轻人通常衣食无忧且有自己固定的社交圈,底层需求满足后渴望更高层次需求。

那么,夸夸群里的把人捧上天的夸赞是否能满足被夸者的尊重需求,增加其自信心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马希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夸大的、与自我认知不一致的夸赞,并不能真正满足一个人的尊重的心理需求,对个体自尊的提升效果不大。反而会让个体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自我认知偏差。虚幻的满足感是一时性的,往往不会持续。夸夸群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对此前长期存在的负面网络情绪的反弹。而网络暴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个人对自身现状不满的借题发挥,是内在负面情绪借外在现象的心理投射。”

当然,马希权医生也认为,夸夸群里正能量的“彩虹屁”也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至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压力的释放。

    责任编辑:陈玉坤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