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体育崇明安新家!打造顶级训练基地,人性化服务运动员
这组数据是中国目前最全面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之一——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
3月29日,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和上海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在这座基地里正式揭牌,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和崇明区副区长王菁分别代表体育局与崇明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中国最重要的体育城市建立一座全方位的大型训练基地以整合资源,这不仅造福的是上海体育,也是中国体育稳步发展的基石。
训练基地外景。以国际大赛标准打造训练环境
“当我们一进到这个训练基地,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大了,而且环境赏心悦目。”这是上海手球队的武娜娜进入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的最直观感受。
在曾经的梅陇基地训练了15年,武娜娜走进新手球馆的第一感觉就是“仿佛进到国际比赛的赛场”,“我们的手球场就是一片蓝色的木地板,然后一进去的感觉,不管是从空间感还是设计,感觉就是国际比赛的场地。”
这并不是武娜娜一个人的体会。来自上海击剑队的男子重剑主教练张朔同样对全新训练基地打了个高分,“从我们教练员、运动员各方面来说,这样的场馆,基本上已经是国际化,就是说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了。”宿舍内景。教练和运动员的评价,就是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相比于国内各大训练场甚至是国际训练基地最大的优势——训练环境接近国际大赛标准。
自2015年10月12日各项基础建设正式动工开始,三年多时间里,设计和施工方与各个训练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就在不断沟通,以满足每个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需要。
“就像击剑馆里应该放哪些设施,包括灯光、空调温度一些细节,都有事先沟通。”张朔教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些细节的完善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在训练时就提前适应国际大赛的标准,这是非常有助运动员适应比赛的。”其实这也是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的初衷——不仅帮助上海运动员训练,同时为国家队提供全面帮助。“未来我们会打造一个总体的国家训练基地,像总局的体操中心,以及手球和棒球中心等也会把这里作为国家队的南方训练基地。”训练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匡佐圣在揭牌仪式前透露了这座大型训练基地未来的规划和蓝图。
从办体育到管体育,人性化服务运动员当然,先进的训练设备和国际标准的训练场地,终究是服务运动员的。
按照管理中心的规划,基地最多可以容纳21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事实上,从去年12月开始,拳跆柔运动队的队员和教练就已经入驻基地,开始了他们的训练生活。
随后,体操队在今年2月底入驻,蹦床的“国字号”运动员则在今年3月也在崇明开始了训练和备战。
“建设这座训练基地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了运动员训练的辛苦,所以在建宿舍的时候,我们都设计了从宿舍到训练馆以及宿舍到食堂的廊道。”一位基地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避免运动员在训练后“遭受不必要的风吹日晒”,宿舍都是根据运动员的项目安排在临近的场馆边上。
而所有的训练管理也安装了新风系统和除尘系统,帮助运动员在训练时和休息时都能有清新的空气和相对卫生干净的环境。
这其实正符合了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倡导的“从办体育向管体育、从小体育向大体育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崇明训练基地正式揭牌投入使用的同时,上海市体育局也整合本市竞技体育资源,将原水上、体操、射击射箭三个运动项目中心纳入原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并更名调整组建“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同时,将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划转给新成立的“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训练馆内部。两个新中心的成立,将加快形成分工合理、权界清晰、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更好地释放和激发各方力量推动体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上海的竞技体育培养人才是一个方面,另外更主要的是为国家奥运战略培养人才。”匡佐圣主任这样说,“这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观念。”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