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茶、香、文房、陈设之器,看龙泉青瓷在宋元明时期的发展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9-03-30 07:4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3月28日,“青峰拾翠——龙泉青瓷收藏展”在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展厅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嘉兴博物馆获悉,此次展览通过“茶艺之器”、“香道之器”、“陈设之器”、“文房之器”四个单元,选取了4位民间藏家收藏的100件龙泉窑青瓷,其中“茶艺之器”展品40件,“香道之器”展品19件,“陈设之器”展品20件,“文房之器”展品21件。展览既梳理了北宋到明代的龙泉青瓷的发展脉络,又反映出宋、元、明三代士大夫生活起居的文化缩影。展期将至4月21日。

明代 镂空套瓶

中国近代陶瓷专家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展览现场
五代 龙泉葵口小杯

龙泉窑始烧于三国两晋时期,结束于清代,延绵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龙泉窑以瓯江上游龙泉溪为轴线,窑址主要分布在龙泉溪的两岸,龙泉境内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达500多处,其地位于浙南山区,有着瓷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龙泉窑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等瓷窑的影响开始烧造。据对窑址的考古调査表明,此一时期的出土器物种类以碗、小盘、执壶、盏、罐等生活用具和谷仓罐、五管瓶等随葬用品为主。其胎质、釉色表现出胎白淡釉的特点,装饰手法为当时盛行的纤细刻划花。

北宋盖盒
北宋 四方瓶

北宋中期的龙泉窑胎釉和装饰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装饰技法主要为刻划,这种基本纹样连续旋转,内填以篦纹的水波状刻划纹,不仅在碗内大量地出现,而且也出现在当时的瓶、壶等器物上。印花的技法在唐代越窑中有零星出现,同时代的北方耀州窑和临汝窑都大量采用印花的技法,龙泉这件印花四棱瓶说明当时龙泉密也采用印花这种装饰技法。

南宋 大摩羯鱼耳瓶
南宋 花觚

南宋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龙泉窑在前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产品质量精美,窑业规模巨大,创烧的粉青、梅子青品种集古代青瓷烧制技艺之大成,将中国的青瓷艺术推向了巅峰。

随着龙泉窑制瓷水平的提高,不再仅仅只是烧造日常生活用具,陈设品类器物大大增多,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造型仿古的器物群。有宋一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对考据收藏的热衷,“博古”成为一种风雅的社会时尚,许多器物以古代青铜器和玉器为模仿对象。

元代大盘
南宋 莲子杯

元代,随着水陆交通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龙泉青瓷的产地进一步扩大,窑址遍布瓯江两岸,逐新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范围广大的瓷窑体系一一龙泉窑系,除周边的庆元、云和、遂昌、松阳、丽水、武义、永嘉、泰顺、文成诸县市外,还影响至福建、江西、广东等邻省,其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成为“瓷窑之巨擘”。而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元代龙泉窑烧制的器物种类丰富多样,装饰技法达到中国瓷器装饰的高峰,除了传统的刻花、贴花、印花等技法,还创造出了露胎、点彩等技法。

元代 灵芝耳瓶
元代 玉壶春瓶

到了明洪武、永乐年间,龙泉与景德镇同为中央朝廷烧制官用青瓷。在《明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中明确记载了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烧制瓷器各有什么用途,特别是龙泉窑,洪武二十六年以后,朝廷为了祭祀,在龙泉烧制了大量的大盘、大碗、大执壶、大玉壶春、大梅瓶作为祭祀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大量明早期烧制宫廷用瓷的大量实物资料。

开幕式现场

部分器物分类介绍

露胎

露胎,是元代龙泉窑的著名装饰手法,是为突出图案,工匠在上釉之前,将要露胎的部位施以蜡或油性物质,焙烧后该物质挥发,露胎纹饰经烧成冷却后二次氧化呈朱红色,与青釉相衬托来提高纹饰的表现力。

元代 露胎瑞果盘
元代 露胎麦穗纹盘

砚滴

砚滴为古时文房用具,又称水滴、水注、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饮流斋说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青瓷矾滴则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当时以蛙龟形状为多。到宋元之时,瓷砚滴再度兴盛,品种也大为丰富,其中又以龙泉窑烧造的砚滴最为新颖别致,造型生动,艺术水准较高,如北宋三足金蟾砚滴,南宋到元代的舟形、鱼形、壶形、童子牧牛、魁星点斗等造型。

元代 鱼形砚滴
南宋 壶形砚滴

元代 麒麟童子砚滴

元代 稳执牛耳砚滴

双鱼洗

双鱼洗是龙泉窑青瓷常见的品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也是龙泉窑常见的外销品种,东亚、东南亚乃至非洲的埃及、肯尼亚等地都有发现。内底双鱼装饰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贴塑、露胎、模印、刻划等多种。双鱼洗其纹饰和造型出自汉代“君宜子孙”双鱼纹铜盘,反映了宋元时期的博古风尚。洗内鱼的数量亦有单条或四条或多条等,以双鱼为最多。有些双鱼洗口沿穿孔,缀以铜环或铜双耳,故宫博物院翠云馆的长春书屋(乾隆为皇子时的读书场所)内原陈设有一件类似的南宋双鱼洗,板沿上相对称打有四孔。从陈设场所看似为御用文具。此双鱼洗造型简洁,釉色青绿,匀浄滋润。内壁光素,唯内底贴饰双鱼,鱼儿并排相向而纹理线条细腻流畅,栩栩如生,外壁刻莲瓣纹,莲瓣中脊微隆,美观大方。该洗造型典雅,是双鱼洗的典型器型。

元代 双鱼洗

瓷塑

瓷塑,是龙泉窑的一类重要产品。龙泉大窑南宋地层曾出土何仙姑、韩湘子、汉钟离的人物塑像。元明时期龙泉窑佛道人物塑像更为盛行,并在人物面庞、手足处用露胎手法表现肤色。本件作品为真武大帝塑像。双目微合,口角微笑,身着盔甲龙袍,座下海浪翻滚显龟蛇,真武面庞、盔甲及手等处露胎呈红褐色,器物釉色青翠,釉层莹润华滋,神态沉稳端庄,盔甲衣饰精细流畅,不失为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

真武大帝

“河滨遗范”款碗

“河滨遗范”款碗,龙泉窑大量生产一种在碗的内底戳印各式“河滨遗范”字款的碗,形成南宋龙泉青瓷独有的文化符号。《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舜是远古部落有虞氏的首领,相传这个部落崇尚陶器。“河”,指黄河,于是后世有“舜陶河滨”;“范”为制陶的模范。“河滨遗范”意为舜制陶遗传的模范。宋代南北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其商铺、商号往往附有自誉正宗之意的标识。龙泉窑工印上“河滨遗范”字样的款式,表明以舜之传人自居,认为自己生产的青瓷继承了舜这位陶瓷祖师爷的风范,以示制作瓷器之正宗;同时,用“河滨遗范”四字来激发人们的怀古幽情,显示其承袭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

南宋 河滨遗范

贯耳瓶

贯耳瓶,又名“投壶”,它的造型来源于一种古老的礼器。投壶礼是古人在宴饮时,进行的一种带有礼仪性质的娱乐活动。早在《礼记》和《大戴礼记》中,就出现了《投壶》篇。它应该是来自于古代的射礼,在很小的范围内也能进行的投射活动,并且无论是武士还是文人都能参与。

南宋 贯耳瓶
东汉时期画像石 河南南阳出土

根据出土和早期画像石画像砖上的记录,秦汉时期的投壶多为圆腹直颈器。两晋南北朝时期,投壶直颈的两侧加了双耳,这让投壶的玩法多了许多,如“依耳”“ 贯耳”“ 倒耳”“ 连中”“ 全壶”等。而投壶的材质很广泛,从早期青铜再到陶瓷金玉不限。

明 《朱瞻基行乐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香炉

香炉,晚唐至宋是中国香文化鼎盛时期,焚香与挂画、品茗、插花一起成为文人雅士生活中的四件雅事。据宋《梦梁录》记载:五月端午节,临安居民户户焚香,“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龙泉香炉多仿古,殷彝周鼎,精巧而端庄。簋式、鬲式、樽式、鼎式等炉形皆源于青铜器,师古而不泥古,这些龙泉青瓷香炉得青铜之厚重而无青铜之铮狞,凝重而不失飘逸,优雅而不流于小气,成为千百年来文人的最爱。

南宋 鬲炉

黑胎鬲式炉是仿造商周时期的青铜鬲造型烧造的。在龙泉窑考古发掘中,凡是黑胎青瓷的制作都比较精致,且器型规整,数量稀少。这应该是龙泉窑接受南宋官府委派而烧制的,因此从胎釉、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尽可能接近南宋官窑,是朝廷在龙泉烧制的官器。

南宋 黑胎鬲式炉

八卦炉,八卦纹是宋元时期龙泉青瓷典型的纹饰之一,以八组各不相同的短线符号组成代表《周易》中的乾、兑、离、震、異、坎、艮、坤八种图形,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后被视作代表吉祥的纹样。

南宋 八卦炉

青峰拾翠——龙泉青瓷收藏展

展览时间:2019年3月28日至4月21日

展览地点: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展厅

(图文均来源于嘉兴博物馆)

 

    责任编辑:肖永军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