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觉仁:唐文宗李昂抛错了媚眼
编者按:都说不怕猪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话放在哪儿都有那么几分道理,包括在历史洪流中,谁还没有个看走眼的时候,天子皇帝也不例外。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唐文宗李昂。传统文化研究者王觉仁在他最新的作品《历史的裂变》(现代出版社出版)里说,李昂为了清除朝中宦官,可谓煞费苦心,本来制定了一个很好的计划,却毁在了他抛向媚眼的那个人……
李昂:报仇还是报恩?
唐文宗李昂有时候经常觉得,自己真是一个窝囊天子。自从即位以来,他发现自己多当一天皇帝,就会多一分无力之感—面对割地自专的跋扈藩镇,他无力;面对甚嚣尘上的文臣党争,他无力;面对反奴为主、不可一世的宦官集团,他更无力!
在这三者中,藩镇和朋党固然可恶,但李昂多少还能容忍,毕竟他们不会直接颠覆他的皇权、危及他的生命,充其量只能算是肘腋之患。让李昂感到最可恨也最可怕的,其实是擅权乱政的宦官。
李昂心里很清楚,他的祖父宪宗李纯和兄长敬宗李湛,都是死在宦官手里的,这是李唐皇族的奇耻大辱,更是不可忘怀的血海深仇!可充满讽刺意味的是,李昂自己偏偏又是宦官拥立的,假如没有权宦王守澄等人的弑逆犯上,也就不可能有李昂的今天。这笔糊涂账,到底该怎么算?也许,只能把恩和仇分开来算。
李昂登基后,为了报答王守澄的拥立之功,不得不让他在枢密使的职位上又兼任神策中尉,不久又拜其为骠骑大将军,可谓荣宠备至。王守澄从此一手遮天,不仅招权纳贿,而且肆意干预朝政,俨然已有架空皇帝之势。对李昂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如今,该报的“恩”,李昂都已经报答了。接下来,是不是应该报仇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从登基的那一天起,李昂就已经打定主意要翦除宦官了。这不光是为宪、敬二宗报仇的问题,更是李昂必须采取的自保之策。原因很简单,既然这些肆无忌惮的阉宦当初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杀了宪、敬二宗,如今他们也可以随时随刻取他李昂的性命,另行拥立天子。只要他们觉得有动手的必要,估计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所以,李昂知道,自己必须先下手为强,否则迟早有一天会步宪、敬二宗之后尘,成为这帮阉宦的刀下之鬼!
李昂向宋申锡抛了一个媚眼
对付宦官是一件具有高度危险系数的事情,需要有胆识、有能力,并具备高度忠诚的人来承担,否则,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然而,让李昂深感无奈的是——他身边几乎无人可用。如今,上自宰相,下至文武百官,几乎都在忙于党争和倾轧,而且大多与宦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从中找出一个背景清白、忠诚能干的人,几乎是难于上青天。
所幸,文宗李昂找了整整三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此人名叫宋申锡,时任翰林学士。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李昂觉得此人沉稳干练、忠实可靠,应该可以委以重任。有一天,李昂单独召见宋申锡,鼓足勇气向他发出了试探。这种试探是相当含混的,就像一个内心炽热而外表矜持的窈窕淑女,对某郎君芳心暗许却又不敢直言表白,只好向他抛出那种若有似无、欲说还休的媚眼。尽管天子的这个“媚眼”抛得有些暧昧,可聪明的宋申锡还是在第一时间就读懂了。他当即表态:应该想办法逐步削弱王守澄的权力,并最终做掉他!
一听此言,文宗李昂顿时龙颜大悦。看着宋申锡那张敦厚忠直的脸庞,李昂真是无比欣慰。
几天后,李昂就把宋申锡擢升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公元830年)七月十一日,李昂又正式任命宋申锡为宰相。宋申锡蹿得这么快,虽然有些突兀,但人们并没有多想。此时的宰相李宗闵、牛僧孺等人,包括权宦王守澄在内,都没有猜到这个政坛新贵突然跻身权力中枢的真正原因。因此,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料到他身上所肩负的那项特殊使命。
宋申锡接住后却传错了人
文宗李昂与宦官集团的第一次较量,就这样悄悄拉开了序幕。
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策划,到了太和五年(公元831年)春,文宗李昂与宋申锡终于制订了一个翦除宦官的绝密计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是为这个计划物色一个具体的执行人了。
宋申锡选择了时任吏部侍郎的王璠,准备引荐他担任京兆尹,也就是把京畿的军政大权交给他,让他去对付手握禁军的宦官集团。
宋申锡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王璠,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十分愚蠢的选择。这个选择,将给他和天子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宋申锡向王璠传达天子密旨的时候,王璠一开始是颇有些受宠若惊的,然而他转念一想,就觉得不太对头了。因为这件事的风险太高,收益又太低,很不划算。
先说风险。此次对决的双方,一边是大权旁落的天子和刚刚上位的宰相,一边是根深势大、权倾朝野的宦官,二者实力之悬殊不言而喻,宦官获胜的可能性大得多,要是脑子一热去蹚这趟浑水,搞不好不但自己人头落地,全家人恐怕都要跟着脑袋搬家。再说收益。就算天子这边侥幸获胜,那功劳也是宰相宋申锡的,他王璠一个跑腿的能得到什么?也就是个不痛不痒的“京兆尹”而已。为了这顶可有可无的乌纱,就押上身家性命跟宦官斗,那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所以,王璠很快就得出结论——这事儿很不靠谱,绝不能干!
当然,在宋申锡面前,王璠是不会这么说的。他甚至连内心的一丝犹疑都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做出一副疾恶如仇、与宦官势不两立之状,因而彻底稳住了宋申锡。
然后,一走出宋申锡的家门,王璠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王守澄的宅邸,把他刚才听到的东西一五一十全给抖搂了出来,而且还不忘绘声绘色地添上几滴油,加上几点醋,以博取王守澄的欢心。
郑注的第一个贵人:名将李愬
得知天子的绝密计划时,王守澄还是有几分震惊的。尽管他知道天子李昂心里对他有些不满,可他绝没想到天子会动杀机。原来看上去那么文弱的人,内心也有这么强的杀机。看来,自己还是有点小瞧这个年轻人了。不过,王守澄丝毫没有慌乱。天子李昂的这点小阴谋小诡计,对于腥风血雨闯荡过来的王守澄来讲,根本就是小儿科。
随后,王守澄召见了一个人。
这些年来,不管碰到大事小事,王守澄都会找这个人过来商量,然后交给他去摆平。在王守澄看来,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出两个最聪明的人,一个当然就是他自己,另外一个,恐怕就非此人莫属了。
这个人,名叫郑注。在当时的权谋江湖,郑注是一个看上去毫不起眼、实则内功深厚的绝顶高手。史称,郑注“眇小,目下视,而巧谲倾谄,善揣人意,以医游四方,羁贫甚”。翻成白话就是,这个人干瘪瘦小,眼睛有斜视的毛病,为人狡险诡谲,心机极深,要陷害一个人或是谄媚一个人,都很容易得手,因为他善于洞察人的内心。此人早年凭借医术行走江湖,但是混得不怎么样,经常穷得叮当响。
早年跟郑注打过交道的人,肯定没有一个会料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日后会成为帝国政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
郑注的发迹,始于徐州。
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平定淮西的名将李愬。
当时,李愬担任武宁节度使,坐镇徐州。他麾下有个牙将有一次生病,老是看不好,后来不知怎么就找到了郑注,结果郑注一来,即刻药到病除。牙将又惊又喜,赶紧把他介绍给了李愬。李愬当时身体也不好,就让郑注试着给他开些方子,服用之后,果然感觉神清气爽,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李愬大喜过望,马上给了郑注一个官职,把他留在了身边。郑注就此时来运转,从一个穷酸落魄的江湖郎中变成了节度使的私人医生,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郑注的第二个贵人:宦官王守澄
但是,郑注是个野心很大的人,绝不会满足于私人医生的角色。很快,他就利用李愬对他的信任频频干预军政。也许是因为这家伙确实心机过人,凡他经手的事情总是处理得很好,所以李愬对他越发信任,下放给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郑注得志之后,开始在徐州作威作福,日子一长,自然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当时,有个人对郑注最为反感,恨不得马上把他赶出徐州。这个人就是王守澄。当时的职务是武宁监军。
王守澄找到李愬,说,这个姓郑的很不地道,弟兄们都很讨厌他,还是赶紧请他走人吧。李愬笑着说:“郑注虽然有些毛病,但却是个奇才,王大人要是不信,可以找他谈谈,要是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再让他走也为时不晚。”
随后,李愬就让郑注去拜访王守澄。王守澄一开始很不屑于见这个“痨病鬼”,后来一想,其实也不妨见见,挑他一些毛病,也好以此为由把他赶走。
然而,王守澄万万没有想到,此次会见的结果,竟然会与他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宾主双方坐下来后,才讲了一会儿话,王守澄就对这个丑陋的痨病鬼刮目相看了,以致彻底忘记了自己跟他谈话的目的。真的是人不可貌相。一席话下来,王守澄就对郑注的见识和口才大为折服,立刻把他延请到内室。然后,两人又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其间笑语不断,聊得相当投机。王守澄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第二天马上对李愬说:“郑先生果然如您所言,是个难得一见的奇才!”
从这一刻起,郑注再次摇身一变,成了王守澄的密友兼智囊;而王守澄自然也就成了郑注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
郑注:踩着贵人的尸体向上爬
长庆三年,王守澄回朝担任枢密使,就把郑注带到了长安,并在自己府邸旁边给他盖了座豪宅,而且很快又把他推荐给了穆宗。当时穆宗正苦于风疾,吃过郑注开的药后,虽然病情不见好转,但是病痛却能得到有效缓解,于是对郑注大为宠幸。
至此,郑注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跨越,从节度使的私人医生变成了皇帝的首席御医。
与此同时,王守澄利用天子患病大权独揽,而作为心腹智囊的郑注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了王守澄的权力寻租代理人。凡是想巴结王守澄的,必得先过他郑注这一关。
郑注刚到长安的时候,来走后门的不过是一些想往上爬的小官吏,短短几年后,和他交往的就都是清一色的达官贵人和名流政要了。每天,他家门口的高档车马都会摆成一条长龙,吸引着无数路人既羡且妒的目光。
到了文宗年间,郑注俨然已是帝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他的野心远未满足。
没有人知道,这个当初穷困潦倒的江湖郎中,很快就将实现人生中的第三次跨越。而最后这一次跨越,是踩着王守澄的尸体实现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王守澄不可能预料到几年后要发生的一切。
现在,王守澄正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个世界上第二聪明的人,等着他想出一个计谋,把不知天高地厚的宋申锡彻底摆平,同时给天子李昂一个深刻的教训。
郑注并没有思考很久。
他略一沉吟,一个天衣无缝的反击计划就出笼了。他问王守澄:“王公,依您看,古往今来之人君,最忌讳的事情是什么?”
王守澄脱口而出:“谋反。”
郑注一笑:“那么再依您看,如今的宗室亲王中,谁最有贤能之名,最得时人赞誉?”
王守澄再次脱口而出:“漳王李凑。”
接下来,郑注不说话了,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王守澄。王守澄想了想,也跟着无声地笑了。
唐文宗使计却反被套路
漳王李凑是文宗李昂的异母弟,人望很高,当初敬宗被弑后,这个漳王其实也是宦官们考虑的继位人选之一。王守澄很清楚,对这种人,天子李昂不可能没有猜忌和防范之心。在此情况下,如果有人指控宋申锡密谋拥立漳王,再有人出面举证,天子肯定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此一来,宋申锡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现在的问题是:要让谁来指控?谁来举证?当然,这些活就是郑注要干的,也是他的拿手好戏。王守澄知道,郑注不会让他失望。
很快,郑注就找来了两个人:一个叫豆卢著,一个叫晏敬则。
豆卢著,时任神策军都虞侯,其职责是秘密纠察文武百官的过失,由他来提出指控,可谓顺理成章,很容易让人采信。晏敬则,宦官,专门负责为十六宅(宗室亲王的府邸群)采办物品。郑注交给他的任务是:由他以自首的方式出面举证,证明宋申锡曾授意亲信幕僚王师文与他暗中结交,从而通过他向漳王李凑传达拥立之意。
一张天罗地网就这么撒了下来,可此时的文宗和宋申锡却对此浑然不知。他们仍然以为,翦除宦官的绝密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他们仍然相信,肩负重任的王璠马上会给他们带来胜利的消息……
本文选自《历史的裂变》,王觉仁 著,现代出版社出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