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德国发展研究所|英国退欧如何影响最不发达国家

Zoryana Olekseyuk/德国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Israel Osorio Rodarte/世界银行发展前景小组顾问
2019-03-29 13:5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本文第一作者Zoryana Olekseyuk女士是德国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自由贸易协定、地区经济一体化等。第二作者系世界银行发展前景小组顾问,专注于国际发展。本文研究了英国退欧对当今世界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影响。

德国发展研究所(Deutsches Institut für Entwicklungspolitik,DIE)创办于1964年,位于德国西部文化名城波恩,是一家致力于研究、政策咨询和培训之间互动的德国智库。其研究项目和领域包括国际与跨国合作、可持续的经济与社会体制、环境治理、政治秩序转型等。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2019年1月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2018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德国发展研究所在“全球顶级智库(美国和非美国)”分类排名中居第43位。

本文原题“How Brexit Affects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2019年2月发布于德国发展研究所网页。略去原文提要部分;略去原文文末的参考文献,相应对正文中提到这些文献作者的文字有技术性简化。

编发该文不代表我们认可其中观点和立场,请读者明察。

英国退欧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图为当地时间2019年3月23日,英国伦敦,民众参加反退欧游行示威,呼吁当局重新举行公投。 视觉中国 图

可能的退欧协定

英国退欧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从没有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解体的先例。过去一个世纪间,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塑造了国际格局。欧洲作为探索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950年代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起步,自那之后确立了最佳的实践标准。营造这一深度经济一体化的艰难步骤必然难以解脱和逆转,退欧谈判显得艰辛而漫长。任何可能达成的协议都无法复制目前英国与欧盟融合的深度,但这与最终结果无关。

学术文献与政策辩论已经广泛讨论了可能的退欧结果。总体来说,英国的选项包括:(1)类似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单一市场与关税联盟;(2)参照挪威的做法,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3)如同加拿大与欧盟之间签订《全面经济贸易协定》(CETA)那样,加入某个深度自由贸易协定;(4)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接受最惠国待遇。

2018年11月达成的退欧协定和政治宣言旨在促成欧盟与英国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并暗示过渡期将持续到2020年末或更久,这使得双方可以就达成更大胆的贸易和投资协定进行细致入微的谈判。但是,只要这个协定没有被英国和欧洲议会批准,且英国与欧盟关系的最终框架仍在协商之中,没有任何过渡期的“无协议”退欧或完全取消退欧就都有可能发生。欧洲法院已证实,在没有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同意的情况下,英国可以单方面取消退欧。[“退欧协定”,正式名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退出欧洲联盟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协定》(Agreement on the withdraw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政治宣言”,正式名称为《阐释欧洲联盟与英国未来关系框架的政治宣言》(Political Declaration setting out the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Kingdom)。——编注]

英国政治家往往错误地把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描述为在“无协议”退欧情形下为在国家间继续进行贸易提供了安全网。英国的最惠国关税和配额清单目前仍在欧盟成员国间进行谈判,并且,考虑到进展缓慢,不可能在2019年3月前敲定。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最坏的退欧情形可能如何?

一些实证研究讨论了英国退欧的两种主要情形即软退欧和硬退欧的可能影响。尽管假设不太相同,但正如退欧协定所暗示的那样,软退欧通常指欧盟与英国之间达成一项大胆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一情形与欧盟和挪威之间目前达成的协定可成对照。相较而言,硬退欧表现为双方恢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的那种关系,这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广泛的研究文献显示,英国退欧将严重损害英国经济和欧盟。此外,诸多研究证明了,因为英国对欧盟其他27个成员国的贸易依赖度更强,某种非对称的负面效应给英国带来的损失会大于欧盟。特别是,根据已有的定量研究,硬退欧给英国带来的GDP损失在1.2%到4.5%之间,对欧盟其他27个成员国而言,这一数字在0.1%到0.6%之间。如果在宏观计量模型中引入宏观冲击(如不确定性、汇率变动)、失业和向外移民,英国的GDP损失会增加至多达8%。而软退欧可能减少大约一半的损失,由此减弱对双方造成的伤害。

英国退欧对第三方国家意味着什么

现有研究多半关注退欧对英国和欧盟其他27个成员国的影响。即使包括其他国家,模拟中英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也没有改变,因此,目前有关退欧影响的定量研究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但鉴于英国需要设计全新的贸易政策,有关英国贸易政策不变的假设是非常不现实的:英国需要商定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准入条件,并重新商定欧盟所有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

现有研究文献中,英国退欧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依旧被忽略了。如果英国政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退欧将导致英国对来自116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重新加征进口关税;而依据不同的欧盟条约,这些商品目前获益于准入英国市场的特惠条款。2013至2015年,英国从这些国家每年平均进口总值达到430亿欧元的商品,其中服装和纺织品是最重要的门类,大致占到进口商品总值的37%。当今世界的一些最贫穷国家则可能因基于欧盟普遍特惠机制(GSP)和贸易优惠待遇(EBA)条约所获得的优惠无法维持,而每年损失3.85亿欧元。除了关税可能增加,英镑贬值和英国增长率降低将在短期内让所有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多降低0.6%。(“贸易优惠待遇”,是欧盟普遍特惠机制的一部分内容,即欧盟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的除武器之外的商品进入欧盟市场时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的优惠待遇。——编注)

英国退欧对享有贸易优惠待遇国家的经济影响

享有贸易优惠待遇(EBA)国家代表当今世界最贫穷的经济体,目前享受进入欧盟市场的最优惠条件,包括为99%的产品免关税和免配额。这些脆弱的最不发达国家中,有很多依旧蒙受供给约束之苦,且正处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此外,很多这类国家是英国的前殖民地,与英国在语言、侨民、商业网络方面存在传统上的紧密联系。因此,研究退欧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

为提供第一份有关退欧对上述最不发达国家影响的详细定量评估,我们运用了一个全新的多区域和多部门一般均衡模拟模型,该模型将异质性的制造业企业和外国直接投资都纳入到了服务业中。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微观模拟实验,量化退欧对本研究关注到的最不发达国家贫困状况的影响。我们假设英国升级对享有贸易优惠待遇国家的贸易壁垒,据此分别研究了欧盟和英国之间软退欧和硬退欧的影响。特别是,基于英国和欧盟对来自非欧盟国家进口商品的最终关税税率,我们将英国的进口关税增加到了加权平均后的最惠国待遇水平。我们还将享受贸易优惠待遇国家需要面对的英国非关税壁垒(NTBs)升级到与其他欧盟国家一样的水平。

所有退欧模拟的实证结果都表明,贸易壁垒的出现会导致英国与本研究所关注的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双边出口大幅减少(图1)。在我们考察的诸多情形中,最强劲的影响发生在对享有贸易优惠待遇的国家加征关税和实行更高非关税壁垒的硬退欧模拟中。在此情形下,英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双边出口下降20%,与马拉维、布基纳法索和赞比亚的双边出口下降超过60%。考虑到在这一假设下,贸易壁垒上升最多,这一强劲影响可以有非常直观的解释:食品关税税率最高达到21.6%,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的非关税壁垒达到28.4%。双边出口的下降还会导致几乎所有本研究关注到的最不发达国家整体出口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是柬埔寨,总计出口下降1.7%。不同情形下,只有两个最不发达国家的总出口量总计略微升高,即赞比亚和布基纳法索,它们是最不依赖英国市场的两个国家,对英国的出口占比分别是0.5%和1%。因此,它们可以将出口转向欧盟其他27个成员国以及其他享有贸易优惠待遇的国家,如马拉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和尼泊尔。

各列自左至右:总计出口、出口至英国、真实GDP、福利。各行自上而下:赞比亚、乌干达、塞内加尔、尼泊尔、马拉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其他享受贸易优惠待遇(EBA)国家、布基纳法索。褐色色块代表“关税、非贸易壁垒和硬退欧”,黄色色块代表“关税和硬退欧”,最后一行数字为百分比。

我们同样观察到,大多数享有贸易优惠待遇国家的GDP和福利会因英国退欧而下降。总体来说,真实GDP的损失在0.01%(在退欧并加征关税的情形下)到1.08%(在退欧并加征关税、施行非关税壁垒的情形下)之间。损失最多的是柬埔寨,该国对英国市场的依赖度最高,其出口产品中的7.7%销往英国。就福利而言,在硬退欧并加征关税、施行非关税壁垒的情形下,柬埔寨的家庭消费会下降1.4%。损失第二多的是马拉维,该国相对也依赖英国市场,其出口产品中的3.4%销往英国。相较于柬埔寨,马拉维对英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更低,这令其GDP和福利的损失少了很多:在硬退欧并加征关税、施行非关税壁垒的条件下,其GDP最多减少0.14%,福利最多减少0.17%。对其他最不发达国家来说,退欧带来的损失十分有限(真实GDP最多损失0.06%,福利最多损失0.07%)。

福利的损失往往高于GDP的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生产和贸易的缩减导致可供消费的商品种类减少,因此导致广泛的福利损失。其次,生产的所见还减少了家庭收入,特别是因为来自非熟练劳动力的回报下降了(在柬埔寨,下降多达0.79%)。这解释了这些最不发达国家在密集使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方面的专业化,以及他们拥有更好的非熟练劳动力禀赋,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和资本禀赋。因此,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强劲下降显著影响了家庭总收入并降低了消费的可能性。

分部门来看,在所有享有贸易优惠待遇的国家中,食品和纺织业受影响最大。食品加工业总计出口最多下降4.14%,纺织业总计出口最多下降2.93%。纺织业产量最多下降1.13%,食品加工业产量最多下降0.14%。影响如此巨大,既是因为英国最有可能实行贸易保护,也是因为相关国家对英国出口的初始份额高。从具体国家来看,马拉维、柬埔寨和其他享有贸易优惠待遇国家的食品出口和产量减少最多。对纺织品而言,马达加斯加、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和其他享有贸易优惠待遇国家的损失最大。

对享有贸易优惠待遇国家贫困状况的影响

2011年,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际可比贫困线为每天1.9美元。使用这一标准计算的结果是,英国退欧可能令享有贸易优惠待遇国家中生活在极端贫困状态的人口增加多达170万。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可能受影响最大,两国的贫困发生率分别最多增加1.02%和1.12%。这两个最不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增加的原因各不相同。对柬埔寨来说,主要原因是相对高的福利损失,而在埃塞俄比亚,主要原因则是食品价格相对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显著影响到埃塞俄比亚的穷人,他们往往会拿出更多的预算份额购买食品。

结论和政策启示

退欧对欧盟和英国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没有一项讨论中的协议可以复制双方目前融合的深度。实证研究清楚表明,退欧会对英国和欧洲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损失最大的情况是“无协议”退欧,即回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但是,完全不受管控的退欧则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第三方国家来说,因退欧而受伤害最严重的将是那些与英国经济关系密切的最不发达国家。在目前受益于贸易优惠待遇条约的最贫穷国家中,预计损失最大的是柬埔寨和马拉维。此外,退欧可能在这些国家增加将近170万极端贫困人口。对这些负面影响的估算只基于英国贸易制度的变化,没有考虑到不确定性、货币贬值以及援助、汇款和投资缩水的额外效应,因此会低估退欧的整体影响。

这些发现凸显了英国以行动缓和退欧对经济脆弱国家负面影响的必要性。这些行动或可包括:复制为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提供免税、免配额准入的已有欧盟条约(如贸易优惠待遇、普遍特惠机制);甚至可以创制一套可以拓展非互惠的服务业进口渠道,吸收宽松的累积货物原产地规则,更有利于不发达国家发展的英国贸易政策。所有这些条款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经谈判达成最惠国待遇例外的规则。或者,英国可以携手特定发展中国家,草拟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但鉴于时间紧迫且覆盖到的国家数量有限,这样做不大可能。其他预防退欧对最不发达国家负面影响的手段可以是,为贸易倡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援助,以消除供给约束。但退欧导致的GDP缩水及英镑贬值将对英国的援助预算造成收缩效应。

欧盟也可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由于欧洲对来自最贫穷国家商品的单边优惠将保持不变,欧盟可以借由推行宽松的累积货物原产地规则增加符合条件商品的数量。此外,为帮助这些经济体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欧盟可以将其优惠待遇应用于被选中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增加值部分。这可能降低产品的最终价格,从而更多激励其他国家的生产商,用产自发展中经济体的半成品替换一些半成品,或外包一部分生产步骤给那些国家。

除了英国和欧盟的措施,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推动出口目的地和产业的多样化,并进行经济转型,从而减少对对英贸易、英国的援助、汇款和投资的依赖。

(本文由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与国际事务专业本科生陶崇明翻译)

    责任编辑:李旭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