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研究院|从五个指标比较北上深营商环境
【编者按】
2018年,“北上深营商环境报告”课题组开展了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并在全国重点省市开展营商环境企业家评价的问卷调查,重点测量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中政务环境、市场经营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五个方面的主观评价,力图建立初创、发展、稳定等不同阶段的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模型,以及完成全周期多维度营商环境关键影响因素的甄别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部分统计局公布的公开统计数据,本研究主要从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主观评价的角度,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估。从结果来看,企业家营商环境主观评价总体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市,总分为0.55分,排名第二的为深圳,总分为0.50分,排名第三位的是北京,总分为0.49分。
2018年北上深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就北上深整体营商环境来看,三个地区得分差距并不大,说明三地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地方政府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上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认可。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是我国最发达也最为现代化的城市群。这也为上海的发展在人才、资金、技术上形成了重要的协同效应和聚集效应。上海在分项指标中的市场经营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中排名第一位,均说明了其不论是在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还是在产业结构和地域影响力上,都毋庸置疑位列全国之首。
深圳虽然在总分上排在第二,但是其在政务环境和开放环境处于前茅,都充分体现了深圳务实的政府作风,开放的竞争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为其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发展规划日益清晰。在大湾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中,深圳必将得益于区域优势带来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发的集聚效应,人力物力汇聚形成的创新效应,新机制、新政策带来的整合效应,从而进一步激发深圳开放创新潜力,提升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为其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从营商环境总分来看,北京排在第三位,但是其与深圳差距并不大。一方面,北京的城市发展,更多定位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背景下,其首要任务是优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当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和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地区经济结构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营商环境也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不同于上海和深圳,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发展不协调、不同步的情况较为显著,经济互补性眼下还差一些,协调能力一般。要进一步提升北京的营商环境,必须大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消除地区间市场壁垒,统一要素市场发展,破除影响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本文研究团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员组人员有张久荣、靳朝辉、田丰、崔岩、黄永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