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考古奥斯卡︱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小城里的大国都

澎湃新闻记者 于淑娟
2019-03-27 14:06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安徽凤阳是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首定的国都所在。凤阳,原称濠州,洪武七年朱元璋赐名凤阳,取“凤凰山之阳”之意。“凤凰山之阳”就是明中都的宫殿所在之处,凤凰山一名也由皇帝所赐,因为宫殿背后的小山形若凤凰展翅。明中都自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营建,参考了元大都和朱元璋此前在应天所建的吴王新宫的格局、形制,历时六年,功将完成之际却遭遇罢建,朱元璋放弃迁都中都的原计划,改以南京为都城,明中都的命运也由此改变。作为明代三都,跟南京城、北京城比起来,凤阳明中都的地位和影响力显然不及前两者,但这座始建终弃的都城也并未因此而湮没无闻,一度还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受到历史学者、建筑学者的关注。早在八十年代,明中都也被定为国保单位,文物、考古学者也长期关注中都遗址的相关问题。在近日即将揭晓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评选中,明中都遗址名列候选项目名单之中,这样一个“老”项目,近年又有何新发现、新动态?澎湃新闻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安徽考古所、负责明中都遗址考古工作的王志队长。

明中都地理位置图

澎湃新闻:明中都遗址很早就确定为国保单位了。今年能进入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候选名单,是因为新近有什么重要的发掘/发现吗?

王志:明中都早在1982年就被定为第二批国保单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在1982年以后文物考古部门也陆陆续续地对它进行了一些考古工作,这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由于发掘面积都比较小,难以取得深入的进展。近几年来为了配合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山东大学等单位和高校合作开展了系统持续的考古发掘,对明中都遗址获得了突破性认识。

特别是2018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两处重要遗址的发掘,承天门遗址和外金水桥遗址,承天门是“午门三朝”的组成部分,外金水桥也是中轴线上重要的礼仪性建筑。我们发现,承天门的门洞布局和之前所有的想象的都完全不一样,它是一种“3+2”式的格局,在城门上有三个门洞,城墙两边又各开一个门洞,这种城门的建制是先前没有发现过的。它的五个门洞与午门的门洞基本呈对应关系,但是另外两个门洞安排在了城墙上,显示了它规制等级的下降,比午门的等级就低了一些。

奉天殿遗址发掘航拍照(2015年度)

我们发掘外金水桥,对桥券的尺寸、规制,尤其是其内部营建工艺都得到了较全面的认识,目前我国古桥的发掘比较少,我们这次是极少的、科学的、完整的发掘。通过外金水桥的发掘,还发现了“三券三伏”这种桥券的结构,特别是桥券的券脸石的缝隙,发现其用生铁灌缝处理,这种工艺在文献中虽有过记载,但实物非常罕见,这个发现证实了文献的记载。所以,外金水桥的发掘对建筑技术史,桥梁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午门门洞内揭露出的明初路面

午门门洞内须弥座龙凤雕刻

澎湃新闻:明代三都,北京、南京和凤阳。凤阳明中都的都城建设,在形制、规模上,跟北京、南京的都城相比,有什么异同?

王志:“明初三都”指的是明初营建的三座都城:南京、北京和中都,明人称“国初三都”。它们中南京是最先建造的,但南京建造的时候,只是按照吴王的宫殿来建造,朱元璋当时并未决定把都城放在南京,所以他只建了一个王宫。等天下基本平定,到了洪武二年,他决定在家乡临濠建都,其后建设了六年又仓促罢建。明中都在洪武八年罢建后,于当年九月,朱元璋开始对南京城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参考了明中都的规划,并将其定为制度,要求后世子孙遵守。永乐年间,朱棣在建北京皇城的时候基本就是按照南京皇城来建造的,所以北京是承袭南京,而南京的改建又受到明中都的影响,所以他们之间有这样的传承关系。

在“明初三都”中,明中都最为宏大、奢丽。明中都的建筑极为追求等级秩序和对称,精心布局从午门至洪武门之间的中轴线,使之体现皇权的绝对尊严与神圣,它开创了封建都城布局的一代制度,用建筑图形与语言,把中轴线——皇权的威严,推向封建社会的顶峰。在明中都的布局中,除去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外,还有一条宽阔的东西向大街——云霁街,它与中轴线交叉于“丁字形”广场的南大门-大明门前。将城内的祭祀建筑严谨地布局于这条东西向大街一侧,成为明中都布局中空前绝后的特征。

明中都皇城内勘探出的主要遗迹

罢建明中都后,南京城改造时朱元璋下达了“但求安固,不事华丽”的诏令,使南京皇城在装饰方面的精美、华丽程度远远低于明中都。永乐年间新建的北京城,遵循了朱元璋规定的祖制,一切建筑仿南京之制。从北京城的地理环境看,与南京相比,它地势平坦,与凤阳更为相近。北京城的整体格局受到元大都的影响,而凤阳也受到元大都的影响,因此北京和凤阳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从城市遗存的保存情况来说,南京早期的建设较多,导致明代皇城大多被占压,保存较差,北京故宫则留下了完整的地上建筑。三者中间,只有凤阳有保存良好的遗址,尤其是宫城遗址保存得非常完整、清晰,可以通过考古发掘系统地揭示出城址的布局、建筑形制结构和建造、发展的过程。为了保护城市中心这一片皇城遗址,凤阳县委县政府在经济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经过不懈努力才将城内的居民全部迁出,并对城址周边建筑严格控高,让城市风貌与遗址相协调。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感谢凤阳县委县政府的一点。

澎湃新闻:作为一个“未完成品”,凤阳明中都在建设时和罢建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王志:洪武二年九月诏建明中都后,朱元璋调集各方能工巧匠及军人、民夫达百万人来到今安徽省凤阳县西北部淮河南岸的高地上,大兴土木。

明中都的营建可谓兴师动众,消耗巨大,建筑所用的木材,不仅“令天下名材至斯”,还遣使到尚未归入图籍的附属国“求大木”。主要建筑的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城砖。木构建筑“穷极侈丽”,画绣的彩绘鲜艳夺目,所有的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的图案精美绝伦。有一首诗描绘了明中都当年的盛况,“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从保存的巨大的蟠龙石础、纯砖建的城墙、精美的石雕刻等看,明中都确实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奢华的都城。中都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暂,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特别是宫殿布局,却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至洪武八年(1375),中都城“功将完成”,朱元璋却在洪武八年第二次亲临中都返回南京的当天,突然下诏停止役作,这一“惊变辍中途”之举,至今仍是谜团。

明中都罢建后的600年间,经历了巨变。到清代,康熙六年(1667),移凤阳县治于旧皇城内。乾隆二十年(1755),撤禁垣、钟楼等取砖建凤阳府城。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焚烧龙兴寺、鼓楼等。“文革”期间,原来的宫城城墙被拆毁殆尽。如今,明中都城的大部分宫阙殿宇已毁,仅存午门、西华门和长约1100米的城墙。

一座都城,经历了选址、兴建、罢建、废弃四个过程,如同人的一生起起落落,今天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明中都皇故城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正在有序的开展,将来这里会集科研、教育、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

澎湃新闻:北京、南京的都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格局、发展,但对于凤阳这么一个小地方来说,明中都的营建对后来的城市、社会有什么影响吗?

王志:凤阳城市的根脉原先在濠河边,春秋时期是钟离,隋唐至元代设濠州府。凤阳就是因为修建明中都后朱元璋起的名字。明中都在营建时规模很大,外郭城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内有皇城、凤阳府治和县治。中都罢建后,皇城虽然废弃,府治、县治的功能仍然存在。凤阳府原没有城墙,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扒拆禁垣、钟楼取砖建了城墙。现在的凤阳县城就是在凤阳府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凤阳的城市格局深受了明中都规划的影响,当前的凤阳城市发展也是以中都城的规划为基础,城市布局方正。

近年来凤阳城市的发展很快,凤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中都皇故城的保护,在新的发展思路里,将明中都放在很高的位置,提出了“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的口号,从传承历史文化的高度调整城市的建设方向,制定了“北绿凤凰山、南理如意河、中修中都城、东改棚户区、西美新城区、打造云霁街”的城市建设目标,把明中都融入到城市发展规划里。并努力把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国家大遗址公园。同时,明中都的发掘工作也受到了凤阳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当地也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县委县政府和文物考古部门的努力,明中都现已成为凤阳城市内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这座城市的核心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司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