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城︱滨州何时走出低谷?
一夜间关于“凤岐”的新闻汹涌而至,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
于是,山东掀起一股学习“凤岐模式”的风潮。
在这期间,滨州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3月5日,滨州当地官媒在要闻3版和4版,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该市学习“凤岐模式”的学习情况,刊登了市直部门、县区在滨州市委专题会议上的发言。
在这些发言中,“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之一。
或多或少,可以看出滨州未来求变的决心。
也许,滨州自此便开启了突围之路。
1
时间是记录者,也是书写者。改革开放初期,滨州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84%,这样的比例,仅占第一产业的25%。
毕竟,相较于农业来说,工业的发展更能决定区域经济的实力。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伴随着对工业企业的一系列改革,滨州工业经济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
自1992年,工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达到34.81%。这也意味着滨州初步进入工业时代。
歩入21世纪,滨州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随之显著增强。
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工业比重达57.07%,比1978年提高39.23个百分点,大大高于第三产业的27.41%和第一产业的10.63%。
2007年以来,随着“二三一”产业结构的初步形成,工业比重虽有降低,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时如白驹,间似流水,10年时间,弹指一瞬。
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9.1:46.8:44.1,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44.9:46.3,这也意味着滨州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经济重心已经开始转向服务业,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所有的发展,都伴随一系列问题的入侵,有些是致命的。
滨州虽然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同时也落下了“病根”。
有媒体分析称,滨州企业走的是低成本竞争的老路,经济走的是产业阶梯转移的老路,能预见的是环境,不可预见的是效益。
2
陷入低谷?滨州的发展多以粗笨老重工业为主,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大背景,背在滨州身上的“包袱”也十分沉重,想掉头转型,并非易事。
而上述也是致使滨州经济走向低谷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从其低迷的经济增长态势中可以得到印证。
数据显示,2017年开始,滨州经济增长呈现下降的态势,增速6.2%,在全省是最后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滨州第一季度更是出现负增长,为负1.28%,也是山东唯一一个GDP出现负增长的城市。
2018年前三季度滨州,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1.8%,这对于本来经济体量就不大的滨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就2019年滨州政府工作报告预测,2018年滨州的经济增速为1.5%,位列全省最后一名。
一年虽短,但每天都让人煎熬。
可以说,整个2018年滨州的经济发展都是不景气的。这对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的滨州而言,让人难以置信。
这里有个同样的现象作为参考。
东北三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经济“塌陷”的状态,外界把这一原因部分归结为东北三省很多资源型城市生产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能源开采,这些城市的工业生产也是粗放型的。
如此一来,滨州在某种程度上和它们有着相似之处。
3
阵痛会有,但终究会过去的。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同时外界也看到了滨州走出低谷的决心。
公开文件显示,2019年滨州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7%左右,如果该预期成为现实,滨州未来将进行大踏步前进。
正如前述所言,滨州在这次学习“凤岐模式”上积极作为,这也许在致力解决当地滨州营商环境不够好、创新能力不足、政府魅力欠缺的现实。
至于,未来能落实到何种程度,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刚任职滨州市委书记的佘春明,之前在山东省商务厅厅长、党组书记的位置上已接近四年。
上任伊始,佘春明便发出滨州“六问”,引起委员干部群众强烈反响。
它们分别是梦想之问、发展之问、改革之问、创新之问、落实之问、担当之问,直指问题深处,扣人心弦。
之于六问,佘春明也曾公开表示,“这更重要的是一种引导,要引导大家发现问题,引导大家找出发展思路。”
思路既定,何以成形?
通过提案议案、现场分析、归拢意见、统一思想,为滨州发展又规划出“八项策略”,即实业、民生、品牌、改革、开放、创新、诚信、服务。
可以说,一幅事关滨州发展的雄伟蓝图铺展开来。
并且,省两会期间,佘春明也表示,在经历连续多年平稳发展后,受多重因素和压力叠加影响,滨州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必须以科学的变化观点和灵活的战略眼光,闯出一条推动滨州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来。
由此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滨州面对问题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
滨州,北拥渤海,黄河横穿,是连接京津冀的重要通道,鲁北到河北的必经之地,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全球最大的原铝生产基地在滨州,向全世界提供了1/4的原材料、初级产品;滨州有80万亩、10.2万吨对虾的养殖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稳居全省第一……
相信,一座被梦想唤醒的城市,完全可以再续瞩目的辉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