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耀太行:他用镜头向平山老战士致敬

2019-03-27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崔志林,这个土生土长的平山男儿,6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平山县上百个村庄,用一台单反相机记录着全县100多名抗战老兵的生活。(05:58)
70多年前,他们是血性男儿,70多年后,却已是耄耋老人。你知道吗,他们当中,每天几乎有10个人离世。

2015年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这个群体全国仅剩2万余人,其中最年轻者也将近90岁高龄。

当年浴血沙场,如今归隐还乡。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抗战老兵。

▍“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0师359旅战地工作团到平山征兵,仅仅一个月零三天,1700名平山青年报名参军,奔赴抗日战场。晋察冀边区擎起了平山团的大旗。从此,这个由平山男儿组成的队伍,转战太行山,屯垦南泥湾,南征北返,继而挺进大西北、驻扎新疆阿克苏戍边垦荒。他们当中大部分的人再也没回到故乡平山。

平山团,这支血性方刚的战队,被聂荣臻司令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崔志林,这个土生土长的平山男儿,6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平山县上百个村庄,用一台单反相机记录着全县100多名抗战老兵的生活,记录着他们的故事,记录着那段曾经的烽火岁月。
▍用镜头记录烽火岁月的活历史

崔志林喜爱摄影,退休后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在一次常态的拍摄中,一位老兵走进了他的镜头,满是皱纹的脸,弯曲粗糙的手,眼睛却清澈,目光透着坚定。崔志林被感动了。他决心把镜头对准老兵,用镜头记录活的历史。

 

崔志林第一次见到王俊吉是在田间地头。80岁的王俊吉在干农活,沟壑纵横,络腮白须,却精神矍铄,目如春阳。

 

崔志林坚持每年为平山的抗日老兵每人拍一组照片。2018年崔志林又一次送照片来到王俊吉的家中,92岁高龄的王老拉着崔志林的手,在院子里亲切地攀谈起来,屋里挂满了老人的照片。
 
军功章,是王俊吉老人一生的骄傲。围歼望都守敌、清风店阻击战、攻克石门(石家庄)都留下了他冲锋陷阵的身影。王老骄傲地说:“这是一辈子的光荣。”

在抗日老兵们的记忆里,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是一次次浴血拼杀的战斗,是战友牺牲难掩的悲伤。

一位名叫何德志的老兵,每天都会在胸前别一枚军功章,剩余的三枚军功章放在一个小布包里。头上的伤疤,记下了他当年的英雄戎马。

 
▍老兵情怀 

崔志林从小在部队院里生活,父亲曾是一位老兵,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怀,激励着他用手中的相机持续拍摄老兵们,记录他们的伟大和坚毅,这一拍就是6年。

“再没人去动手做,就真的没了。”

崔志林拿起相机拍摄时,活在世上的平山老兵仅剩一百多人了。崔志林对着名单挨村逐户地核实,有的老兵已经与世长辞了,有的给老兵拍了照,可隔几天送照片时,老人却已离世了……

负伤加上岁月的侵蚀,许多老兵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而且很多老兵膝下没有儿女。关于老兵的历史,如果不记录,也许就真的在这世界上消失了。

最可怕的消亡,是无声的淡忘。

如今,崔志林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正在用行动留住历史,他们办了老兵摄影展,将老兵的故事编书出版。

崔志林说:“把历史留下来,要让后辈们知道曾经有这么一批老兵前赴后继地打下了江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