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别报道|“玉天仙”里开出“白玉兰”
3月22日晚,上海大剧院,第29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颁奖典礼现场。
当主持人念出“夏圆圆”的名字时,坐在台下的她眼含欣喜的热泪。
这一刻,来得不早也不晚。从1996年迈入“黄梅戏”的大门,“80”后的安庆黄梅戏青年演员夏圆圆已经在戏曲梨园守候了二十多年。
二十余载坚守,一朝芳华绽放。对舞台的敬畏,对黄梅戏的执着,终让她这朵根植在安庆戏曲沃土上的“玉天仙”,开出了黄梅戏领域第四朵“白玉兰”。
夏圆圆获“白玉兰”奖王利他摄二十余载坚守 只为那一声黄梅乡音
“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安庆怀宁石牌镇丝竹不断、黄梅飘香,孕育出了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名流。
夏圆圆就出生在这有着浓厚文化艺术基因的戏曲圣地。哼着黄梅调长大,对黄梅戏的热爱与悟性也与生俱来般融入她的血液。
1996年初夏的一天,安徽黄梅戏学校到怀宁招生,13岁的夏圆圆走进考场,亭亭玉立,明眸皓齿,一开口唱起黄梅戏,既脆且甜。慧眼识人的招考老师们不由得喜在心头,笑上眉梢。这场考试缔造了夏圆圆与黄梅戏的终生之缘。
“一句唱词,老师能逼着你唱几十遍,上百遍,一个字一个音地挑毛病。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这些简单动作能练得你乏味上火,更不说高难度的程式基功了。”进入校园,夏圆圆才真正了解到戏曲行业的艰辛滋味。“我喜欢唱戏,热爱舞台,哪怕再难,也从没想过要放弃。”就这样,凭借着天赋和勤奋,2000年,夏圆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安庆黄梅戏二团实习,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先后参与演出了《洞房》《贵妃出浴》《郑小娇》等一批传统剧目,在众多年轻演员中崭露头角。
“只要能演的戏,我都争取,争取在舞台上摔打自己的机会。”数年来,《闹花灯》《打猪草》《鹊桥》《闹黄府》《洞房》《金钗记》等多部黄梅大戏、小戏她都主演过。2006年5月,在安徽省黄梅戏新世纪“五朵金花”系列评选活动中,夏圆圆荣获“黄梅新苗”称号;同年11月,在第四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凭借黄梅戏《六尺巷》《为奴隶的母亲》,夏圆圆获“金黄梅奖”。
夏圆圆视演出为生命,常年坚持在安庆黄梅戏会馆演出,每月演出在20场次以上,年均演出达280余场(每夜一场),赴外地演出在20次计80余场以上。她还请黄梅戏名师胡静为自己“开小灶”,潜心学习黄梅戏唱腔,自我加压不断实践增加演出场次,从而使自己基本功逐渐扎实。同时加强戏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沉下心积淀。
付出就会有收获。拼搏数年,她出演了数十部大小剧目,获奖无数。2007年,她获得首届中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赛“黄梅之星”称号;2014年,在她31岁的时候,升格为国家一级演员;2015年,她登上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没有一夜成名,但却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走得坚实。
每天两小时的看书学习始终坚持,两小时的练功从不间断,对黄梅戏的热爱与初心,最终,让夏圆圆在《玉天仙》中绽放异彩。
敬畏舞台积淀中锻造心中的“角儿”
夏圆圆,是为舞台而生的。
对于舞台,她有多热爱,就有多敬畏。多年来,对每一次演出,每一个角色,她无不全力以赴、倾力而往,哪怕是只有声音在舞台上,她也会竭尽所能。
2004年,剧团投排大型现代剧《为奴隶的母亲》,夏圆圆参演,连路人甲、村姑乙的龙套角色都不是,只是负责幕间为交代和渲染情境的四句清唱。
但为了这四句清唱,夏圆圆练习了成百上千遍,直到自己满意。演出时,这一分多钟的清唱给观众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听觉感受。每每她唱出第一句“皖河女”三个字时,剧场内就会雅雀无声,甜美的嗓音,朴实无华的行腔,饱含“怀腔”风格的吐字发声,牵引出人们美好的回忆和乡愁的情怀。通过这四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清唱,安庆的观众开始知道了夏圆圆这个名字。
2012年,剧院开始挖掘、抢救传统剧目改编后的大型古装黄梅戏《鸳鸯剑》,女主角龙飞仙落在夏圆圆肩上。《鸳鸯剑》场次多、唱腔难,特别是需要大量的武技呈献,脆靓精准的打斗、鞭式好看的武身段是剧本设计中必不可少的。
要想创作出在精气神上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的龙飞仙,对于夏圆圆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她向团里的前辈请教,向戏校的老师求援,有时生病受伤也坚持排练。几月下来,硬生生地从一个武戏生手,练成了个英武之气满身、武打行动基本自如的刀马旦。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武旦龙飞仙的成功,我不但顺利地实现了角色转换,拓宽了戏路,而且不经意间填补了黄梅戏没有武功戏的空缺。”至今想起,夏圆圆充满感恩和自豪。
2014年,夏圆圆出演新编黄梅戏《六尺巷》,担任女主角“徐娘”一角。《六尺巷》于2006年投排上演,表演艺术家张小萍饰演吴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样版可以效仿,夏圆圆可以选择省力省心。“但学得太像显得无甚新意,学得不像就完全失败了。”夏圆圆说,天性较真的她决心在向名家学习的同时,融入她的理解、她的创造。她不顾酷暑严寒,加班加点,反复揣摩,反复练习,硬是下了一番苦笨功夫,最终成功地塑造了这个角色。
对舞台的执着中,也有着对“角儿”的向往。从《红楼探春》里的惜春,到《卖油郎与花魁女》里的花魁女,从《鸳鸯剑》里的龙飞仙,到《六尺巷》里的徐娘,千锤百炼后,现在的夏圆圆站在台上,扮相俊美,身段轻盈,台步如行云流水,眼神刚毅而不失柔媚,一招一式中二十载功夫尽显,一字一句皆能扣人心弦。
她,一步一步走向心中的“角儿”,一步一步走向“玉天仙”。
一朝绽放 “玉天仙”里开出“白玉兰”
时间倒回到2018年。一部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魂断烂柯山》先后两次受邀赴韩国演出,并一举拿下最佳国际剧目奖、最佳剧目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消息传来,一时间,《玉天仙》成为国内各大剧院的“新宠”,演出邀约不断。
这是黄梅戏历史上的第一部小剧场剧目。夏圆圆,是这部剧唯一的主角——“玉天仙”。而包括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梅花奖得主王琴、国家一级演员董家林等在内的其他五位“前辈”则甘当“绿叶”,把她扶到舞台中央。
在表现形式上,这部戏采用了一些话剧的手法,需要演员时而跳进时而跳出。在风格上,台上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具有喜剧色彩,而玉天仙则是以正剧为基调,如何在台上转换身份、如何更好地与其他演员配戏等都是难点。全剧260多句唱词,“玉天仙”要唱180句,抒发情感的唱段尤其多,更不乏大段独唱。“这些对我来说都是考验,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要去塑造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戏里的崔氏形象。”夏圆圆说。
为了演好“玉天仙”,夏圆圆把自己年仅一岁多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照顾,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她要领会编剧思想,交流自己的看法;要理解导演意图,设计舞台上的具体呈献;要一遍遍地梳理人物关系、揣摩人物性格;要与同台前辈们讨论互动,把整出戏演绎得紧凑流畅……为了更好地用戏曲的形体手段塑造人物,她还专门跟随昆曲表演艺术家孔爱萍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昆曲身段。
在排练、演出、打磨、排练、再演出的过程中,慢慢地,夏圆圆与“玉天仙”融为一体。“每次开场,当我以‘玉天仙’的身份背上柴火,就仿佛背上了‘玉天仙’生活的重担,让我很快地沉浸到角色中,与‘玉天仙’同喜同悲。”夏圆圆说,她想通过自己的表演,让“玉天仙”的遭遇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抵达当下,使现代女性产生共鸣。
最终,靠着过硬的真功夫,绝佳的悟性和舞台感觉,夏圆圆顶着压力,完美地将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人物以全新的面貌演绎得入情入理、生动传神,赢得观众一致好评,也赢得了“白玉兰”奖的青睐。
“‘白玉兰’不是终点,而是我新的开始。”手捧奖杯,夏圆圆从容而坚定,她依然心向黄梅,心向舞台,迈开步子走下去。
相关链接
白玉兰戏剧奖设立于1989年,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历经29届,现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权威性的戏剧领域表演艺术专业奖项。本届共121名参评演员,分别来自53个剧团的60台剧目,涵盖了京、昆、越、沪、淮、话剧、黄梅戏、秦腔等24个剧种。其中,参评主角奖55人,经过激烈角逐,17名演员入围主角奖提名名单。
来源:安报全媒体记者江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