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珍藏老照片!60年茂名时代记忆,哪一张感动了你?
茂名的六十年是一部奋斗史从艰苦中来,到美好中去。无论是“黑白”的河西,还是“多彩”的河东,那些历史的记忆都是茂名人集体感知的认同。岁月把时间带走,却抹不掉沉淀在历史深处的记忆。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的珍贵。每一幅影像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可追寻,它们将成为历史的符号,铭记在史册,让后人重温和回味。
这组老照片就是无声的岁月
有韵的史诗
城市记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茂名城市发展始于起步阶段,设施简陋。
■八十年代,各项改革先行先试,城市工商业试行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利润留成制度,逐步推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至九十年代初,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工商业,城市规模不断壮大。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茂名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面貌随之日新月异。
市区第一间饭店——群众饭店
早期的红旗路最早的小东江桥永久桥第一次扩建的茂名永久桥河东圆薄壳馆饭堂河西东风影剧院(原为河西电影院)
1965年上半年广东石油学校从广州市搬迁到茂名市
198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
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茂名市第一中学茂名市少年宫原茂名教育学院经过16年的发展至2000年2月
开设有政史、中文、英语、
数学、计算机、物理、生化、
地理等8个系13个专业
还设有徳育教研室、
教育科学研究室、
大专函授部等教学单位
东桥商店上世纪90年代初的油城四路1993年8月,刚建成的油城七、八、九路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信宜城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电白县水东镇
高州秀川图书馆高州旧城化州火车站80年代末化州城区一角20世纪90年代末的化州城区一角
1997年2月14日,茂名乙烯建成投产
1982年,茂名市将200种三类小工业品
由国家统一定价改为
工商企业协商定价
通讯(话务员人工转接长途电话)
茂名陶瓷厂电白陶瓷厂信宜无线电厂茂名市建市筹建处是茂名市筹建处城市部门
茂名城市规划建设地点
是建设部门的最早办公地点
是新坡小学所在地
1958年11月底,作为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
和国家“一五”计划之一
茂名热电厂第一期工程
开始全面土建工程施工
茂名热电厂建设茂名石化创业初期办公的地方(现在的幸福路)
60年代建设油母页岩装置火热场面露天矿油母页岩挖掘机页岩油提炼厂区农村印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茂名农村生产落后,农林牧副渔五业发展不平衡,粮经比例、种养比例失调,商品生产发展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低。
■八十年代,茂名实施“念活山海经,振兴六大业”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初步形成东北山地林、果、药、水电农业区,中部丘陵粮、果、畜、禽、热带作物农业区,西南低丘台地平原经作、粮、菜农业区和南部沿海渔、林、盐农业区。
■九十年代后,茂名加快发展“三高”农业,实施兴农“四大工程”(山地开发工程、水上开发工程、畜牧业“双百”工程、乡镇企业“领雁工程”),促进了农村发展。
老红军张桂芳回乡务农
六十年代中期高州上留驾生产队学习先进技术
水稻获高产
高州县组织干部群众
十万人参观上留驾
兵团时期的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
“龙骨”水车插秧忙交公粮农田施肥化州环城公社博龙大队社员在劳动扫盲大行动六十年代高州石古圩市场农场知青收胶水省四大耕牛市场之一的连界牛圩上世纪50年代红峰农场开垦的橡胶梯田
上世纪70年代工地上的广播一九七一年冬季,公社党委组织北岸和非受益区
二千多名群众修筑一条全长2.55公里
从北岸尖沙咀往北至龙潭岭村
往西至北岸船厂的防洪大堤
仅利用一个冬春的时间
完成土石方数万立方米
结束了北岸大队逄雨
逢洪必浸的历史
五十年代末兴建高州水库(推土上坝)
兴建高州水库(畜力上坝)
高州深镇铁姑娘队知青场里的女知青茂名市人民医院首批医护人员改革开放初期的化州水轮机生产车间
知青学习插秧建场初期,建设农场创业者们用自己的双手
将不毛之地变成胶园林海
1965年,解放军给儿童学生讲雷锋的故事
革命样板戏“战地”演出茂南区金塘白土大队业余宣传队六十年代装运“援越抗美”粮食情景演习捉特务七十年代文艺宣传队走上街头庆祝“九大”
跟着这些老照片一起坐上时光机
感受茂名故事吧~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詹翔闵刁爱惠实习生董泳余
初审:柯柱基
终审:孙广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