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导演田沁鑫:要用优良德行撑起主旋律作品的正面人物
3月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根据作家李敖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亮相2019年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演出。
话剧演出的同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田沁鑫正在全国“两会”的会场上履职。
在文艺界,田沁鑫擅长阐释中国古典题材和世界名著,《生死场》、《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青蛇》、《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北京法源寺》等都被她搬上话剧舞台。另外,她还尝试导演了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昆曲《1699桃花扇》。
在全国“两会”会场上,田沁鑫关注艺术相关话题。2018年,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田沁鑫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艺术教育”的提案,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提升人们的艺术兴趣和素养,改善人际关系,从而了解、认知中华文化。
今年,田沁鑫的提案内容是关于陕西一带地方优秀戏曲剧种的原生态保护。她认为,“不能把自己真正的传统(好的元素)破坏掉,凡是有破坏中华优秀文化的,都是欠妥的,但是利于戏曲元素新发展的探索,是可取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田沁鑫执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田汉为故事原型的话剧《狂飙》去年在日本上演,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在弘扬文化自信的今天,类似《狂飙》的主旋律题材文艺作品不可或缺。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做客澎湃新闻移动演播室接受记者专访。澎湃新闻 图日前,田沁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做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可以做一个很坦荡、很昂扬的故事。时代需要正能量人物,不论是中国的《流浪地球》,还是英国的《至暗时刻》、美国的《头号玩家》,都是一些正能量人物和事件的展现,“外国的创作人员能拿出这么棒的正能量作品,我们也应该找到更好的戏剧表现形式让观众能够接受这样的作品。”
田沁鑫表示,文化自信要肯定中国取得的成绩,“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所以我们确定了‘心灵的共振’这样一个主题,在戏剧中加入新的表演形式,让新一代家喻户晓的明星,传承经典、学习经典、致敬经典。”
【对话田沁鑫】
推陈出新,也能获得年轻观众认可
澎湃新闻:2017年你重排了《狂飙》,让这部16年前的话剧再次回到现代舞台,新版《狂飙》有什么亮点?
田沁鑫:新版《狂飙》是我们和一群非常年轻的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一起创作的,采用新的舞台技术,达到了“戏中戏”的效果。新版《狂飙》用8台摄像机,在舞台上现场拍摄、现场投放、即时剪辑,形成一种半电影化的戏剧。
我所说的半电影化,就是现场8台机位都在动、都在剪辑,其中4台是无线摄像机,在舞台上切换、投射之后,呈现了一种梦幻民国的气质。新时代和舞台新技术产生的戏剧气质,让经典剧作紧密联系了我们的时代气质。
澎湃新闻:就你观察,《狂飙》加入新技术后实现 “老剧新演”“老剧新看” ,能否称得上是新时代戏剧的一种代表?能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认可吗?
田沁鑫:《狂飙》上演的时候,现场观众年轻人居多,有的90后观众看了好几遍。当然,我们不能用观众的年龄来代表戏剧是否年轻、是否具有新时代特点,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大部分的年轻观众都是新时代的观众,而他们是最能证明这个戏的价值的。
澎湃新闻:《狂飙》在去年登陆日本,获得日本观众和戏剧界专家的好评,为什么日本人会认可中国的主旋律题材作品?
田沁鑫:《狂飙》讲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田汉先生的一生,是一个传记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一段讲述的是田汉先生从中国来到日本留学,走进扶桑之地寻求日本明治维新后实现富强的办法,全面向日本学习,这就让日本观众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早年的留日经历,他曾受过日本戏剧的影响,之后成为中国非常著名的剧作家,这也就在日本观众中引起了共鸣。
田汉先生的这段经历,我们都是通过技术剪辑的方式展现在舞台上,包括日本国际剧协的主席在内的很多日本观众,都对我们年轻的舞台技术人员赞不绝口,被日本观众誉为非常难得一见的中国戏剧,代表着中国目前戏剧的水平。
澎湃新闻:《狂飙》登陆日本之前,日本已经有20年没有上演过中国话剧了,你带着中国话剧走进日本,有什么感受?
田沁鑫:日本有20年的时间没有演过中国话剧,我觉得还是两国之间的一些政治问题,导致民间文化交流变得贫弱。世田谷剧场是日本的一个公立剧场,《狂飙》能走进这个剧场演出,也让日本方面对我们的戏剧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人的技术是很棒的,当我们非常年轻的技术人员到剧场里和剧场的技术人员全面配合的时候,剧场技术人员说,“我没有想到中国的技术人员这么棒。”这些了解和认知,都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的,所以我认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还是要回暖。
创作主旋律作品要有文化自信
澎湃新闻:中国国家话剧院接下来还会对一些原来的作品继续打磨吗?
田沁鑫:今年我们将集结剧院的优秀表演艺术家,演绎老一辈电影中的经典人物和经典独白。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所以我们确定了“心灵的共振”这样一个主题,在戏剧中加入独白、对白和多人独白的表演形式,献礼新中国70华诞,让新一代家喻户晓的明星,传承经典、学习经典、致敬经典。
澎湃新闻:不少创作者认为,主旋律题材创作难度大,为了表现人物和故事的丰富性,他们会设置一些障碍。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想法?
田沁鑫:我认为没有必要给主旋律题材设置障碍。创作主旋律题材难度大,是考虑到正面人物的品德行为都比较有规矩,不像一些反面人物能够“耍一耍”,所以他们在设置人物和编故事的时候,会先设置一些障碍。
我觉得做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就可以做一个很坦荡、很昂扬的故事。时代需要正能量人物,不仅仅是中国的《流浪地球》,英国的《至暗时刻》、美国的《头号玩家》,都是一些正能量人物和事件的展现。外国的创作人员能拿出这么棒的正能量作品,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发出时代的声音、敏感时代的进步,找到更好的戏剧表现形式让观众能够接受这样的作品。
澎湃新闻:你会认为主旋律题材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很单薄吗?
田沁鑫:不会。我喜欢干净、坦荡、善良、正直的人,还有就是诚信,这能给我安全感。比如《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演员演起来可能不像大赤包、冠晓荷那样有幽默感,但在生活中你是会喜欢这样的人,所以不需要去给这些正面人物设置障碍,我们要用优良的德行撑起一个正面人物。
澎湃新闻:所以你不会排斥主旋律,而是会琢磨主旋律,让观众更好地接受这一题材是么?
田沁鑫:对,我就觉得主旋律特别值得搞,为什么不搞?为什么当你在看西方或者国外的大片时会感到震撼,比如一个人在拯救和救赎时产生的力量感,那就是外国的主旋律。我相信在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奋进的中国,我们能够有文化自信,展现出我们的精神面貌和时代进步。
让创新在国家级戏剧平台呈现
澎湃新闻: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创新方面计划有哪些探索?
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剧院,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两家剧院合并而成的。我们的建院方针,就是要包罗万象。我们有现实主义的原创作品,也有经典的文学作品,当然也有外国经典作品,同时还有实验探索,希望能让更多戏剧形式,当然也包括流派,在国家级剧院里得到呈现。
澎湃新闻:近期国家话剧院会有一些创新性作品上演吗?
田沁鑫:对,为了迎接新中国70华诞,今年国家话剧院会有一部年轻导演的作品上演,导演是白皓天,作品叫《英雄时代》,反映公安干警在扫黑行动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