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谁是愚园路“微更新”的主角?
钱成熙
街区的更新怎样才算成功?吸引著名设计师在此留下摩登建筑?有足够的时髦男女、国际面孔点缀在网红咖啡店之间?操着天南地北方言的游客摩肩接踵?
在脑海里构造这些画面时,你会想到挎着买菜兜的邻居阿姨,打牌聊天的爷叔,路边馄饨店,烟纸店里的商贩么?
2018年刚刚度过百年生日的愚园路正在经历一场“微”更新,资本、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他们的目标可不只是让愚园路重新变得“漂亮”,更“精致”,在他们看来,一条路的更新所包含的意义要复杂得多。
2018年10月愚园路的“2018长宁艺术生活季暨城市生活季”的开幕仪式上,风格外大,我坐在创邑Space门前的大草坪中央,头顶的彩虹幡在风中猎猎飞舞,引得我身边的嘉宾们——许多就是住在这条路上的阿姨妈妈们——举起手机不停地向天空拍照。“城市生活季”围绕着愚园路的百年历史和文化积淀做文章,以“生活”为核心,更关注城市中的建筑、街区、空间,来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体验。而与“城市生活季”同时开幕的“魔都城市更新实验室”则把愚园路当作了项目首站,旨在通过业态更新,提升街区功能,优化街区品质,从而深度参与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实践,开发出一套可复制的城市更新方法论。
创邑Space门前的艺术装置,和飞翔的气球 本文图除注明外 均为 钱成熙 摄那次开幕式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空中的彩虹色的光影变幻,还有舞台上的一首歌,歌里唱着童年、家,以及那些温暖的回忆,用上海话唱来,格外亲切。当天下午,当我在街上散步时,才发现这位满头小辫的歌手和创作者原来就是愚园路的居民,平时就驻扎在愚园路上的“熙律琴行”。
在上海数得上名字的历史街区中,愚园路是特别的,特别到当我看完纪录片《愚园路》后,还是感到这部足足有三集的纪录片只讲到了愚园路的浮光片影。从1918年愚园路拓宽算起,它已经一百岁了。半在租界内、半在租界外的愚园路,是名人、政要和商贾的汇聚之地,也因此成为历史的喧嚣舞台。
小小一条马路,集中了108幢小洋房、60幢历史建筑和11处文保单位。也难怪,“城市更新实验室”的主办者金地华东在愚园路和江苏路的路口特别用红砖墙和玻璃建造了全新的“历史名人墙”。
但我们要说的愚园路不是高高在上的愚园路,不是那些花园里的衣香鬓影,不是深墙后的政治秘辛,而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愚园路。72家房客同样是愚园路的历史,那些曾经漂亮的老建筑大多数被高负荷使用,还有街头渐渐出现的那些小吃店、乱搭建。同时,它又是时髦的、光鲜的,有数不清的年轻人爱出没的咖啡馆、西餐厅,当然还有创意园区。
两者如何协调?这也许就是这次“城市更新实验室”的意义所在,也是愚园路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打破街区原住民和愚园路上这些新鲜事之间的那道看不见的墙,一个街区的生长,应该从它自身的土壤中发芽。
愚园路上的涂鸦和“2018生活季”同一天开幕的“愚园路百货公司”便是一次破冰的尝试。它所在的愚园路1018号的三层建筑,早年是文学家施蛰存的故居,已有91年历史,后来一层又成了江苏路邮局物流中心。如今邮局迁至宣化路,整座房子变为“愚园路百货公司”。原有建筑的立柱、拱门、楼梯都被保留,三楼拐角甚至还有被特意留下的标语,你可以看到不同年代在这处91年历史的建筑中留下的痕迹。如今,这里一楼的一半是咖啡馆Akimbo,另一半则是潮店P.O.BOX。二楼有一个小小的展览空间Aura.a,以及咖啡馆的另一部分,那处面向愚园路的露台,我想,在即将到来的春夏时节,这里应当会一座难求。
咖啡馆一角 图 创邑提供百货公司开张没两天,我和朋友去尝尝鲜。身边另一桌便是用上海话热烈聊天的爷叔阿姨,这是在其他潮流咖啡馆很少看见的情况。参与改造的创邑总裁方文说过,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最花费精力的不是别的,正是和居民们的沟通。2017年愚园路也通过“微更新”的设计做过尝试,从不锈钢垃圾桶的置换,到沿街铺子的动线和展示,都优先考虑居民的感受。在愚园百货公司的建造期间,创邑的团队给居民送过小礼品,即将营业之际,也是居民成了第一批顾客,喝到了免费咖啡。
我还和愚园百货公司项目的负责人赵光宇聊了聊,他告诉我未来的愚园百货公司还将卖愚园路自己的“周边”,不仅仅是文艺情调的创意产品,而会更关注日常生活,比如说,到时你可以买到愚园路牌的酱油。
二楼的艺术空间宏业花园则是“微更新”的另一主角,最近,在宏业花园里刚刚开张的“愚园路公共市集”就很是惹人注意。在那部《愚园路》纪录片里,它也出现了多次,许多居民已经在宏业花园中居住了三四十年,甚至更久。必须承认的是,宏业花园早已不复它当年高级住宅区的风光,有些乱,有些吵,有些灰头土脸。
金地集团找到了五贝设计的两位设计师,唐寅和王惠岩,以及埃微建筑设计工作室的Shaw,共同尝试更新这条旧弄堂。
唐寅做过很多很多商业地产项目,也长期和金地合作,不过,这个案子他却是免费接手,他觉得商业做多了,有机会能做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工作,“感觉清新自然。”他说。
我问过唐寅和王惠岩去宏业花园踩过几次点,他俩相视笑了,“数不清。”不仅白天去,晚上也去,观察宏业花园的每一天是怎么运转的。宏业花园很旧了,生活多有不便。他们不想修旧如旧,因为住宅区需要为人服务,而没有人想要居住在陈旧的生活环境里。“城市人有城市人的生活方式。”
他们设计了V字形的山墙,将与弄堂通道一墙之隔的小花园变为半开放空间,曾经的棚子也被拆掉了。而且,设计师认为上海的冬天多西北风,而这面墙的设置正好可以让行人避避风。然而,就是为了这一面山墙,设计师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墙那边的居民虽然也是宏业花园的一分子,却不想与通道共享这处空间。“很多人不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唐寅告诉我,“要给他们时间看一看。”
建成后的山墙,多了些温度山墙还是建成了。墙上有不锈钢的花架,是为了风格和对面创邑Space的风格也相符。这面半镂空的山墙也让生长在那里的五株梧桐树有了更多生长和呼吸的空间。这几株梧桐树年岁不小,胸径差不多有半米。过去,树根下堆满了垃圾,让设计师感到这几棵树已经快要停止生长了。现在,垃圾被清除,树下做了v字形的金属树池保护起来,树之间的坐凳更强调了这片空间的休闲性质,让人不忍心再将垃圾堆放在那里。
让设计师们得意的还有弄堂门房的改造,他们称之为改造的”火车头“。门房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承载了许多功能。设计师们发现,门房大爷需要一个舒适的空间,而进进出出的居民也需要一个地方,可以放一放手里的重物,歇一歇,和门房,或彼此之间“嘎讪胡”。
改造后的门房最引人注目的是多出了一片休息区,有桌有椅,有便签墙,墙上镶嵌着用上海话写的问候语,比如“今朝天气哪能?”,两个外地来的姑娘,饶有兴味地对着墙上的上海话有模有样地学起来。
小休息亭,将成为宏业花园的公共客厅本来缩在门房后的布告栏也“弹出来”了,这些天,布告栏对面的“愚园公共市集”建成不久,布告栏上贴满了市集的各种活动和设施信息。2018年,市集开幕之前,方文刚和我聊到它时,我曾以为这个“公共市集”是另一处充满文艺和消费气息的空间,就像你很容易在上海其他街道上找到的那样。但它不是。它是属于宏业花园,属于愚园路的。
这处市集曾经是一处公共浴室,如今,它保持了自己的公共性能。那里有真正的菜市场,有曾经在宏业花园的通道上摆摊的修鞋铺、裁缝铺和锁匠,有宏业花园门口曾经的山东水饺(如今水饺店还在,空间被改建成一处当代艺术快闪装置),还有馄饨和糕点铺子。毋庸置疑,居民们需要它。
曾经是山东水饺,现在是艺术快闪画廊二楼的“彩虹廊”引得居民们络绎不绝地来拍照,刘海粟美术馆发起的“粟上海”社区美术馆正举办开幕展,展览的主题是几位愚园路上的匠人们,小赵裁缝、小吴鞋匠……这里的展览也会常换常新。
以旧日生活为主题的怀旧主题展也在二楼举办“花砖邮局”是一间咖啡馆,主人老彭本身是咖啡豆供应商,被朋友说服,来此开咖啡馆。“我想要提供一种健康的喝咖啡的方式,而不是做网红咖啡馆。”他对我说。愚园市集开幕期间,每杯咖啡半价十元。他还特别加了一款加奶的“老克勒”咖啡,来吸引愚园路上的爷叔们。他想要这里的老年人多来喝咖啡,他告诉我,3月底优惠期结束后,宏业花园的居民还将一直享受半价优惠。“来这里的老年人还蛮多的。”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2017年左右关于愚园路的报道,当时愚园路的“城市更新”刚刚开始,记者采访了一位老年居民,他说愚园路改造一年多以来,“咖啡店”多了,但是,“愚园路需要价钱实惠的茶坊,好让大家落雨天可以有去处。”“那些橱窗里标价380元的帽子放了一个月都没有人买,不实惠的,也不是开给我们的。”
现在的愚园路呢?有了10元一杯的咖啡屋,有了好几家不收钱的美术馆,多了一些椅子和挡风遮雨的屋棚。这依然是一个开端,还远不是答案,正如“城市更新实验室”的名字所蕴含的那样,这是一场城市的改造实验,需要反复地检验、判断。正如唐寅所期待的,还会有下一条弄堂,等待他去实现那些这次未能实现的理想方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