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甘肃农民父子募千万元,修缮三十三座古庙守护石窟

2019-03-25 19: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甘肃嘉峪关以南十五公里外,文殊山上,自东晋明帝太宁始,虔诚的佛教徒们开凿石窟,百余座石窟坐落于此。石窟内壁画美轮美奂、气象万千。当地人称“先有文殊山,后有莫高窟。”然而历经一千七百余年,文革之后,这里的洞窟庙宇几乎损毁殆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殊镇茹世义和家人奔走四方,募得善款千万余元,修庙铸佛,逐渐恢复了这里千百年来的香火。

茹仁忠拜佛

乙亥年的正月,西北的早春,春寒料峭。正月十一早上七点,随着一声鸡叫,嘉峪关文殊镇塔湾村的一户人家最先亮起了灯。

50多岁的一个中年男子走出房门,照例给羊喂草,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却和附近久负盛名的宗教圣地文殊山,有着颇深的渊源,他就是文殊山守庙人茹仁忠。

茹仁忠喂羊

七点半,村子东边露出了一片曙光,茹仁忠将停在院子里的小货车打着热车,小货车破旧不堪,暖风坏了,茹仁忠找了一节软管改装,但效果不佳。

八点整,茹仁忠来到文殊山前山。壮观的庙宇群赫然出现在眼前,在晨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文殊石窟寺庙

这里曾是藏、汉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文化艺术的荟萃之圣地,被誉为“佛教小西天”,文殊菩萨曾传道讲经之地——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声名远扬。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虔诚的信徒们依山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开凿石窟100多座,建立庙宇300多座,其中有早期窟龛100多个,中心柱窟8卒,神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山上山下,楼台殿阁举目皆是;前山后山,石窟佛龛新罗棋布。现存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史料记载,这里曾“林泉秀美,涧壑寂寥,神光现于长空,石室藏于侧畔”。千百年来这里香烟缭绕,吸引着周边信众顶礼膜拜。

曾经的文殊山。资料图
文革“破四旧”时期,文殊山的庙宇古迹也难逃厄运,被毁坏殆尽。今天,在后山顶的地方,还能看见漫山遍野的庙宇遗迹和斑驳的洞窟。

后山被毁的庙宇遗址

1980年的一天夜里,塔湾村农民茹世义做了个一个梦,梦中一位老者让他去文殊山看看。本就信佛的茹世义目睹了文殊山古庙宇的残留遗迹,感慨万千,他决心要恢复文殊山上千年来延绵不断的香火。从1981年开始,40余岁的茹世义一边在家种地,一边先后奔赴嘉峪关、酒泉、敦煌、金塔、张掖、肃南、兰州等地,为恢复重建文殊山而做积极准备。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1988年初冬,省、市宗教局通过实地查探,批准了恢复新建文殊山观音楼的立项报告和土地使用手续。同时成立了文殊山观音楼管理小组,由茹世义任组长,全面开始恢复新建文殊山宗教场所的工作。

功德碑,上面写着捐款人的姓名

在茹世义的带领下,经过管理小组全体僧人、居士、香客等众人30年的辛勤努力,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募化善款修复了文殊山前山的百子楼、三肖圣母殿、城隍庙、文王庙、观音院、弥勒宝殿、地藏殿、大雄宝殿、普化寺等17处庙宇,后山的土地庙、山神庙、睡佛殿、万佛塔等39处庙宇,附属建筑有钟楼、香炉、厨房、饭厅、厢房、路面、厕所等多处。其中,由茹世义、茹仁忠父子管理的庙宇有33座。

从2001年开始修建,曲折历时10年的万佛宝塔,是茹世义最大的心血结晶,万佛宝塔为13层,高36.5米,分六角二十四门。从设计、筹资到修建,均由他一人策划。2011年4月,万佛塔修成开光不久,父亲茹世义永世长别,享年76岁。

茹仁忠在万佛塔内巡查

打扫佛龛

茹仁忠在邮局干过11年的邮递员,后来种过地,打过工。2002年以后,在文殊山建筑工地上一边干活,一边当父亲的助手,替父亲跑腿。父亲生前想在万佛塔前修一座钟楼,为了完成遗愿,茹仁忠跑前跑后,拿到了批建手续,筹资到了款项,最终修成一座两层钟楼,还对一些庙宇进行了修缮。

父亲离世后,茹仁忠继承父亲遗愿,继续从事文殊山庙宇的管护工作。负责文殊山前山、后山所辖庙宇的相关事务,除了继续恢复重建、安全维修、打扫卫生,他还配合佛教法事,还充当义务讲解员的角色。

香客上香

据茹仁忠统计,自父亲以来,所有修建的庙宇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绝大部分靠化缘募捐而来,自己家垫资不计其数。让茹仁忠无能为力的一件事是,万佛宝塔修成快十年,还有一部分墙体没有彩绘,彩绘完成需要100余万元。

文殊山庙宇建筑初具规模,陆陆续续也吸引了一些私人修建庙宇。茹仁忠管辖的庙宇规模和数量是最大的。其中,守庙人最多的时候有僧人、居士17人。如今,一些僧人、居士相继离世或离开,只剩1名僧人,9名居士。“现在仅有的一位法师,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春节前回老家过年了,估计不会回来了。”他说,他最近在联系一位僧人,看看是否愿意来文殊山。

冬春季节,前往文殊山的香客甚少,有时候一天只有三四个人。庙宇里的水电煤等开销,全靠香火钱维持,香客少了,守庙人的生活愈加艰难。“山上老人的年龄颇大,平时头疼脑热、生活用品,都要花钱,每个月还要给他们生活费。”茹仁忠坐在僧舍的炕沿上,一边说话,一边不停地望着窗外,等候香客的到来。

尽管情况严峻,一年365天,茹仁忠几乎天天上山坚守,和其他守庙人一起吃斋饭。家里的农事多由妻子打理。农闲时间,妻子也上山帮忙给大伙儿做饭干活。凡是家里产的粮食、蔬菜,山上能用到的东西,都运上山。

茹仁忠吃午饭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八和正月初,是香客最多的时候。今年春节,为了让十余年没有回家的僧侣和家人团聚,茹仁忠一人守庙。“过年的时候,从初一到十五,总有人打电话来上香。”为此,他没有顾上给亲戚们拜年。

守庙人的生活很清苦,对茹仁忠来说,继承父亲遗愿,看护好庙宇,是一件善事,只要他能走的动,就会坚持下去。

“我儿子在城市成家立业,继承不了这份差事。到我守不了的时候,会把这些父辈组织修建起来的庙宇,移交给政府接管,不能让这些遗产荒废。”茹仁忠对未来也做了打算。

身在圣地,善用其心。不论在前山的大雄宝殿,还是在后山的万佛塔,茹仁忠总能如数家珍地讲解文殊山的一切。茹仁忠自豪地说,现存的几处不多的壁画中,据考证,一些洞窟内的壁画,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100多年。

洞窟内的壁画,距今1700年左右。资料图

日薄西山,文殊山后山顶的残垣断壁,空洞洞的洞窟,残雪覆盖的砖瓦碎片上,夕阳沐浴下,渡上了一层金光,和远处白雪皑皑的祁连山遥相呼应。茹仁忠站在庙宇前,静静地看着远处的祁连山。这一天,庙宇里来了不到十名香客。
(撰文 | 李奋荣 张杰  摄影 | 张杰 视频 | 马百旺 李奋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