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曾国藩:想10年连升10级,你敢把日记同步到朋友圈吗?

2019-03-25 19: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家好,我是凹叔。

昨天,凹叔收到朋友发来的消息。

朋友问凹叔:“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干部?”

凹叔默默掏出一本《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张宏杰 著,磨铁图书出品

曾国藩,一个农村的小镇青年,一个人跑到北京,从此人生仿佛开了挂。

道光十八年(1838年),27岁的曾国藩顺利通过会试,殿试,成了进士,自此走上了仕途。

在京十年,他七次升迁,从一个从七品的翰林院庶吉士,升到从二品的左侍郎。

这是什么概念啊朋友们?

相当于一个走仕途的年轻人,27岁当上副处级,37岁做到副部级。

据新京报政事儿2017年12月8日报道

上周日,凹叔参加了张宏杰老师的新书分享会。张宏杰老师也对“曾国藩仕途开挂”提出疑问:“为什么曾国藩在北京十年期间,能从副处级干到副部级?”

现场嘉宾(从左至右):马伯庸,张宏杰

原因有很多,都是干货,凹叔跟你慢慢说。

1

越挫越勇,崇尚笨拙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7次。

曾国藩考进士,考了3次。

清代私塾

考上进士的这一年,曾国藩他27岁,他来到了北京。

如果是平常人,是没有办法达到他那种执着。

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清华复试,学生因复试被淘汰,内心无法接受,甚至“一度想过自杀”。后来经过学校解释,该学生也承认自己是情绪激动。

如果是曾国藩,他越遇到挫折,就越兴奋,“我又要升级了”。

这就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很多次的学习失败中,也塑造了曾国藩崇尚笨拙的人生哲学。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书法

张宏杰老师是这么说曾国藩的“笨”:

“比如说曾国藩戒烟,别人戒烟是一年戒好几十回,曾国藩就不同,他要戒烟,烟具一砸,这一辈子再也没有碰过。”

马伯庸老师提到曾国藩打仗:“他打仗有一个著名的特点——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就是湘军到了一个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

首先要看地形选择扎营地点,最好是背山靠水,然后要修墙挖壕。硬生生把进攻变成防守。

“打呆仗”就是在城墙外围不停地挖壕沟,一直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看城里的粮食能坚持多久。方法很笨,但是很有效。

曾国藩每一次做事,正如他打仗从来不相信巧胜。靠的就是这种“笨拙”。

就好像多年前他参加的第七次考秀才。

他先默坐思考了半个时辰,在胸中构思好了整体脉络,然后才一股一股展开,最后在文笔上细细打磨。

张宏杰老师也感慨过曾国藩的笨:“曾国藩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自己的劣势化为优势,正是因为他笨,他天资不高,所以他才成了四大名臣当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人。所以曾国藩的笨是他核心的特点。”

最后,正是因为越挫越勇,这股子笨劲儿,才有了那个27岁翰林院庶吉士。

2

做完美圣人

进了翰林,并不意味着从此舒舒服服当大官。

还得考试!

翰林的考核方式:每隔几年就要突击抽考。考得不好,甚至被赶出去。

《科举》纪录片剧照

但是,曾国藩不怕。

他自己通过写日记来自我约束,立志“学做圣人”。

“写日记”这个是曾国藩独有的特点,凹叔也写过日记,写来写去就还是凹叔。但曾国藩就不一样了,他还真的写成了一个圣人。

张宏杰老师说:“为什么咱们没成为圣人,可能因为曾国藩写日记的方法跟咱们不一样。

首先曾国藩把写日记当做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

他早上起来就开始写,反省头一天,把头一天所有的事在大脑中像电影一样过一遍,哪件事办得对,哪件事办得不对,都要过一遍。

他写日记是用工整的小楷来写,证明这件事非常重要。

还有,他写的日记是公开的。

一方面内容写得非常真实,另外每隔半个月,把这个日记给老师和同学传阅一遍,让大家在上面批示,他公开日记就是让大家来监督自己。

而且他把这种方式坚持了一生,到后来曾国藩定期把自己的日记,给儿子,给弟弟,给侄子看,所以他一辈子也没有偷懒。

30岁到60岁,不停地写日记,不停地反省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后来的圣人。”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 著

在日记中,曾国藩甚至给自己立下

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的标准。

【敲黑板划重点啦!】

曾式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凹叔翻译:严肃。

(给我一个面膜,我能保持表情20分钟不变。)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凹叔翻译:静坐。

(给我手机给我网,坐十个小时也成,没有手机没有网,十分钟也坐不住)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凹叔翻译:早起。

(为了不迟到扣钱,我也能做到早起,但不赖床是不可能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凹叔翻译: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不论遇到任何问题,绝不改变。而且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看公号文章可以代替么?)

五,读史:《廿三史》每日圈点十叶,不间断。

(再问一遍,看公号文章可以代替么?)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凹叔翻译:就是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反正从书上看到过,古代乱说话是会死人的)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凹叔翻译:要胸怀坦荡。

(来跟凹叔唠嗑,我啥都能跟你说)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凹叔翻译:节欲,就是节制欲望,说白了,就是节制房事。节饮食,吃饭也要有节制。这是养生的办法。

(我单身宅男过得就是这么养生)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凹叔翻译:就是记笔记,找一个笔记本,起个名,叫茶余偶谈,专门记朋友们聊天时谈到的各种有启发的事情。聊天也不能白聊。

(我还能拍照发个朋友圈)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

凹叔翻译:是每个月要做几篇文章,写几首诗,有固定任务。

(不完成固定任务,老板可要扣绩效工资啊!)

十一,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凹叔翻译:练字。每天早饭之后,要写半小时的字。

(手机打字算不算?)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凹叔翻译:最后一条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聊天。

(对,路上堵车,得天黑前就跑出去)

曾国藩留下来的小楷作品,功夫非常深

这十二条军规,可以分为德行操守课和业务提升课。

像主敬、静坐、早起、谨言、养气、保身、夜不出门,算是思想言行方面的修炼,而读书(包括内容和方法)、记心得、做诗文、写字,则与业务能力的提升有关。

《徐显卿宦迹图·中秘读书》,徐显卿在翰林院读书的场景

整个清代,湖南省官员中,通过大考升官的,他和乾隆朝的大学士陈大受速度最快,升的品级一样。

但是陈大受是考了第一名升了这个官,他考了第六也升了同样速度的官,他的性价比,明显要更高。

不仅是有益于升官,还顺带解决了一项中年危机。

曾国藩曾经给他的弟弟写过一封信,说:“人到40岁之后,还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可以学习很多新的东西。

比如说我原来在北京做京官,40岁之后到地方上做地方官,因为地方官对我的排挤,对我的刺激很大,所以我的做官方式,生活方式,接人待物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来在北京期间,虽然是刻苦地修身,但是很多事还没有做到完全的扎实,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得特别好。但是我从40岁之后,我做任何事情,只要开了头,我就保证他能有结尾,我做任何一件事情,比如说一天写多少字,读多少页文章,只要我规定了,我最后都能百分之百做到。”

3

曾国藩式“社交”,绝不简单

人际关系的积累,也是曾国藩在北京学习的重要功课。

第一,交友上自我反省。

张宏杰老师说“曾国藩每天写日记的时候,都会反省头一天有什么事做得不对,慢慢地,他的心态就越来越平和,性格就越来越宽厚,所以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别人感觉比较舒服。”

曾国藩刚入京时,他为人处世也不够周到,经常得罪朋友。

在立志“学做圣人”之后,曾国藩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与人相处越来越注意替他人着想,朋友也就越来越多。

他几乎没有一天不社交,像“脑白金”一样不断在他人面前刷脸。

最多的一次,他一天接待拜访了朋友几十人。按照这个节奏,曾大人很忙……

第二,舍得花钱。

马伯庸老师提到一本书《过去的钱值多少钱》。

《过去的钱值多少钱》

邵义 著

“这是香港金融博士写的关于晚清时期的北京物价,再结合张老师所写的曾国藩在北京这一系列社交活动就知道。包括雇车;过年过节送的礼物;平时有穷书生过来要打点……这一点咱们真学不了曾国藩,太有钱了。”

第三,曾国藩喜欢单人社交。

“曾国藩构建这个朋友圈,他不是那种我们要开一个Party,他的社交还是属于单线式的。

我今天请你过来之后,我就跟你认认真真谈一个和我们两个有关的话题,明天请那个人过来,我就跟你谈另外一个话题。他其实也把社交当成日课的一种。”

第四,就是真诚。

张宏杰老师对真诚有另一种定义:“曾国藩愿意为社交真诚地付出。”

“在京的湖南老乡,谁家里有什么事,曾国藩都跑去帮忙。有一个湖南到北京来考试的,没考中,在北京生病死了,曾国藩就在北京给他进行捐款,买棺材,派人从北京千里迢迢送回湖南去安葬。

有些朋友在北京去世了,很有才华,但是去世的时候很年轻,身前的文章就都散落了,曾国藩一篇一篇替他收集起来,出钱给他刻成文集。

朋友的老婆去世了,孩子没人管,他就把这个孩子接回到自己家里,一养就是好几年。

这种事情曾国藩做了很多,所以他构建起了一个很庞大的朋友圈。”

就靠着真诚到极致的社交,曾国藩在翰林院学而优则仕。工作不过十年,就做到了“省部级”,创造了道光朝的纪录。

这也是后来,曾国藩拥有师徒、亲戚、好友等强大人脉,建立了湘军,为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

4

曾国藩像苏东坡、阿甘、达尔文、罗斯福一样

都是一万小时理论的实践者

从遭遇挫折,严格的自我要求,到强大的人脉交际。凹叔看曾国藩,全是硬货知识点,是拿出来就能用的方法论。

难怪曾国藩成为励志成功学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所有操作,都是实打硬干,有迹可循。

马伯庸老师就聊到:

“如果张宏杰老师明天开一个曾国藩学习班,是可以做到的。方法可以有非常详细地告诉你。曾国藩每天的日课是什么,他每天做的功课是什么,他做事情的方针和原则,这些是我们能够学到的。”

在凹叔看来,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成功学,不如去看看曾国藩。

今天凹叔谈曾国藩,不是因为他顶着晚清四大名臣的名头,更不是因为他是天平天国,洋务运动,乃至天津教案中的风云人物。

而是通过挫折,他的自我要求,他的人际交往,甚至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预示着一种态度:坚守信念,孜孜不倦。

你天天践行,时间久了,事情就做成了。

有一个“一万小时理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练习1万个小时,你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马伯庸老师就提到苏轼,他喜欢做日课。有朋友朱司农去找他,发现苏轼反复在看《汉书》。

第26任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他自幼患有哮喘,但坚持学习拳击,最后把自己练得非常壮。
达尔文为了研究物种起源,坐船围着地球转了一圈。在当时能够活着回到英国,实在是很危险。

《阿甘正传》的主角阿甘凭着“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正如苏东坡、阿甘、达尔文、罗斯福一样,曾国藩也是一万小时理论的实践者。

他们都懂得,坚持。

《曾国藩传》,张宏杰 著

他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编辑 | 卜 雨,监 制 | 袁复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