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Nothing can bring you peace but yourself.——Ralph Waldo Emerson
唯一能给你带来内心平静的只有你自己。——【美国】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我有一位来访者,叫琳琳(化名)。第一次和我会面时,琳琳就告诉我,在她生活的城市里,这种焦虑和不安的氛围随时都可以在空气中感受得到。
琳琳,90 后,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在国内一线城市的一家私企做市场营销工作。每当我问起她生活里有什么事会触发她的焦虑情绪时,琳琳就会非常直截了当地说:“我的焦虑根本不用被触发。每天早晨一睁眼,我就开始焦虑了。”
琳琳说,大多数早晨她没有时间在家吃早饭,因为她必须及时赶到地铁站坐地铁。如果出门稍微晚了,赶不上对点的地铁,上班就一定会迟到。每当进入地铁站,看到人流涌动的时候,她的身体就会下意识地紧绷起来,心想:“一天的‘战斗’又开始了。”
到了公司,琳琳的焦虑值会飙升到一个新高度。公司环境暗流涌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老板的高要求,同事的小心机,以及残酷的职场竞争带来的压力,都让琳琳觉得自己不得不在上班的时候,戴上一副自己并不喜欢的假面具。面具前的琳琳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大方、得体、肯努力、好相处的女孩,但面具后的琳琳却无时无刻不感到焦虑、不安、迷茫和害怕。
琳琳其实并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她从小到大都只对艺术感兴趣,只有在她画画、赏画,或在商店购买画画需要的用具时,她才能感受到真实的自己和内心的平和。然而,由于父母的反对,她在高考时不得不报考了市场营销专业。琳琳的父母告诉她,作为从小城市出来的人,她能考到大城市,并在那里站稳脚跟,应该感到万幸和满足才对。
然而,自从琳琳在大城市立足之后,她那种不安和焦虑的感觉就变得越来越明显了。即便她不喜欢这份工作,但这是她的饭碗。为了保住这个饭碗,琳琳工作非常努力。她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下班回家之后身心俱疲,很多时候连吃晚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总是随便凑合一下,然后整晚都瘫在床上。
本以为下班回家后终于可以清闲一下,但很多时候虽然身体回家了,思绪却依然飘在外面。有时,她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回放今天发生的事情。比如,她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她会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得当,担心他人到底会如何评价她今天的表现。
如果一天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琳琳的各种消极情绪就会在寂静的夜晚一齐爆发出来——懊恼、内疚、不爽、失落、孤独、不安、害怕、焦虑、迷茫……每到临睡前,她的大脑就会像永动机一样高速地转个不停,失眠对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第二天早晨,闹铃一响,又一个繁忙的一天就在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了。
我问琳琳:“那一刻,你是什么感觉?”
琳琳简单地答了两个字:“心累。”
我好奇地问她,自己觉得是什么导致了她目前这种焦虑和不安的状态。琳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努力得还不够。如果我再努力点儿,在工作上做出一些成绩,得到同事和老板的认可,那我的工作压力可能就会小一些了。我身边的人都很优秀,和他们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差了。”我特别理解琳琳为什么会这么想。同辈压力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在被他人成功故事激励的同时,我们很难不感到相形见绌。在微信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出很多励志故事,比如某某某创业第一年就月入百万,三个孩子的妈全职工作考上哈佛商学院,90 后创二代每天只睡四小时月进万元,等等。
看到这些励志事迹时,我们很容易会在潜意识里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形成“看看人家,再看看我自己”的想法,并因此把目前的困境归结于自己做得“不够好”上面。
为了让自己变得足够好,琳琳给自己制订了很多目标和计划,去鞭策自己变得更努力、更优秀。她想考下市场营销资格证书,让自己在专业上更进一步。她还想把英语学好,希望外语能力在未来给她带来更多工作机会。
我赞叹琳琳虽然刚毕业不久,还算是社会新人,却对自己的人生如此有规划,真的很不简单。可琳琳却说,她的苦恼在于虽然想法很到位,但是行动总跟不上自己的想法。
琳琳尴尬地笑了笑说:“你听说过‘拖延癌’吗?我是‘拖延癌’晚期。”她给我看了自己的计划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待办事项,但真正完成的却没几个。
当行动配不上野心时,当理想和现实形成巨大落差时,问题就来了。
我问琳琳:“看着这些没有按时完成的计划,你的心情如何?”
她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非常内疚。哎,我怎么总是这么差劲,什么都做不好?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一点儿自律能力都没有。怪不得没有男生喜欢我,连我都讨厌我自己。”
恋爱问题,是除了工作之外,让琳琳焦虑的另一个源头。
琳琳从小是一个乖乖女,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在她上大学期间,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不准谈恋爱”。因此,现在二十多岁的琳琳在感情方面依然是白纸一张。
令琳琳措手不及的是,她开始工作以后,父母的话锋却一下子变了:“闺女啊,啥时候带回来个男朋友给爸爸妈妈看看啊?你奶奶都快七十了,还等着抱曾孙呢!”过年过节时,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更是逃不了的,那种尴尬和无奈谁经历过谁知道。
我好奇地问琳琳是否有意找男朋友。她说:“当然想找了,但是我不够优秀,长相平平,身材一般,家境普通,绝对是‘白富美’的直接对立面,谁会喜欢我啊?”
“只有‘白富美’才值得被喜欢吗?”我问。
琳琳笑着说:“那倒也不是,但我的确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值得别人喜欢的地方。我感觉自己还不够好、不够优秀。我得让自己变得再优秀点儿,才能配得上别人。”
这也许就是导致琳琳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卑的原因——在她看来,她的个人价值是跟自己的优秀程度成正比的。虽然她在理智上明白每个人都有价值,但她却总感觉自己必须得做出些成绩来,才能去赢得或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因此,每当她的成绩不如他人时,就会担心自己变得没有价值,担心自己在事业上不被他人认可和接受,在感情上一辈子孤身一人。
正因为这些担心,琳琳才走上了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的道路上。她要求自己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是有意义的,一旦松懈下来,就会陷入内疚和自责。
琳琳告诉我,通常在她自责和内疚的时候,会产生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破罐子破摔。
每当这时,琳琳就会因为一件事没做好,或某个计划没完成,就彻底自暴自弃。她以为自己只要不去想它,情绪就会慢慢消散。然而,破罐子破摔的状态不但不会使她的消极情绪减轻,反而会把它压抑得越来越严重。有些时候,她甚至感觉自己内心的焦虑随时都会冲出来把她吞噬掉。
第二种情况,奋起直追。
每当这时,琳琳就会给自己布置更多的任务和计划,并用更严苛的标准对待自己。很多次,她的奋起直追使她成为公司的月度最佳员工,收获了老板的认可和同事羡慕的目光。
然而,让琳琳始料不及的是,从那之后,她开始期望自己每个月都能获此殊荣,一旦有某个月落空了,她就又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正因为如此,成功当下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通常只能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有时,她还没来得及体验成功的滋味,就又被不安和焦虑淹没了。对琳琳来说,成绩已不单单只是成绩,成绩早已变成了无时无刻不在她身后追赶着她往前跑的野兽。
就这样,琳琳在这两种状态中循环往复着。她越努力,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要求自己更努力。她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无论是否达到了自己或他人的要求,内心深处那挥之不去的焦虑和不安,都让她活得无比辛苦。
琳琳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逃离这个“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
既然越努力就越焦虑,那然后呢
琳琳代表着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里,被焦虑、不安和自卑情绪所困扰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够好,并因此害怕自己不被他人认可和接受,或被时代淘汰。于是,因为恐惧,而去努力,并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怀疑自己。没达到目标时,会自责焦虑;达到了目标时,又会担心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这样的心态不但会体现在工作和学习上,甚至会反映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都会因为人际交往而感到压力。社交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是人际交往,还不如说是硬着头皮完成任务。害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每一次社交都会让自己感到身心俱疲。每当事情不按自己的意愿发展时,内心那个自我苛责的声音就会跳出来,埋怨自己做得有多么不好,指责自己是有问题的,导致自己不接纳自己、不喜欢自己,甚至是自我厌恶或自我仇恨。
这样的心态往往会触发新一轮改变的尝试。然而,越改变,越受挫;越努力,越焦虑。就这样,人在这个消极循环里反反复复,生活却依然停留在原地。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难道我们不该努力吗?
实际上,努力本身并不是造成焦虑的原因;驱使我们努力背后的认知误区,才是造成焦虑的真正原因。
什么是认知误区?造成我们焦虑的认知误区又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又该如何才能打破“越努力,越焦虑”这个怪圈,从而真正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信呢?
这些问题,你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受焦虑困扰的你放松下来。
本文摘自《其实你很好》,考拉小巫 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