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哇,好家伙,山西导演成群结队!

2019-03-18 14: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每个地域,都会有特产,而这些特产往往会对应这片土地上人的基因。

每个地域,都会有特产,而这些特产往往会对应这片土地上人的基因。

过去,关于山西特产,外界普遍认定的有二:煤和醋。那些闪着光芒的黑金和飘着浓酸的陈酿,像极了山西人血脉里流动的两种东西:坚硬和沉着。

近年,特产升级,行走在外的山西人总被打听“听说,你们山西盛产导演?”一笑回应时,心头几辗转:“还真对!那些烙印在原始基因里的文化积淀,才是山西人特质的核心。这个‘特产’,没个五千年文明沿袭,你们还真学不来!”

山西“新特产”成为爆款是顺着天时的,一春始、万物生。就在2019年大年初一、立春第二天,发生了一件地球人知道的事,后来也捅到了外星人那儿——三个山西人:阳泉刘慈欣、太原宁浩、汾阳贾樟柯,联手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山西大秀”,他们打造了春节档46.5亿票房的《流浪地球》,22亿票房的《疯狂的外星人》和5亿点击率的短片《一个桶》!虽然他们的身份不都是导演,但“山西导演现象”,早已突破狭隘的解读,变成一股由知名山西电影导演领衔、一大批优秀山西影人崛起的滚滚浪潮!

雷声从外部响起之后的正月十七,雨水节气刚过,山西内部呼应,一项由山西影视集团山西省电影有限公司主办、山西晚报社独家媒体支持的“崭新发布”计划暨青年导演推介会悄然在省内启动,一批新生导演喷涌而出!

仔细盘点一下,就知道这浪潮来势多猛:李俊、何平、米家山、贾樟柯、宁浩、曹保平、牛朝阳、韩杰、毕赣、大飞、杨瑾、李珈西、刘潇珂、解雨、王振国、吴军、康弘、王曦曦、齐峥峥、唐永康、叶震声、毛渭清、郭华、郭啸……这些你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男女各俱,几乎串联起中国第三代到第七代导演,而他们都出自山西。

山西影人为何能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山西新生代导演如何能延续辉煌?请随山西晚报一起来探索答案。

自从山西启动了“崭新发布”计划后,已经有两位山西籍导演解雨和大飞先后回到家乡,登上了这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挖掘山西新锐青年电影力量、打造“山西出品”为目标的这个项目还在继续,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导演或电影人参与进来、聚拢一起。

此次,山西晚报提前将“漂泊”在外或“坚守”本土的山西籍青年电影人进行梳理,让本土观众对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有一个认知。

谢飞导演给解雨(右)颁奖。

解雨

个人简历

山西交城人,青年导演、编剧。

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随后取得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MFA电影创作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习。

导演短片《不二》《奶奶家》《演员》并曾执导多部网络电影,广告等。

曾获得2018温哥华电影学院“保罗科林斯”最佳表演奖;2018全国法院第五届微电影大赛十佳作品;2017全国艺术硕士优秀电影作品;2016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剧情类入围;第八届谢晋杯学院奖年度大奖;2013及2015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短片展映;2013国际微电影盛典剧情短片一等奖等奖项。

解雨说,青年导演很多时候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当有机会被一束光照亮,才会展露他的美。这束光就如“崭新发布”这样的平台,“让大家有在新电影拍出之前,提前曝光自己和项目的机会,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束“光”,让更多的项目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也给了创作者更多的信心。“‘崭新发布’像是个营地,让我们在外打拼的电影人,有相互认识和抱团取暖的机会。”

从读研究生开始,解雨离开了山西,“但我发现在看不见黄土和山的地方,偶尔会慌。我后来看了很多山西作家的书,看到的是他们对家和土地的依赖。我想我之所以会慌,恰恰是因为这方水土和文化,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生命力。在这样一种气息中,更容易让人去思考和想象,思考人与人之间细腻的关系,想象世外更多的空间,我觉得这些都会用到我们的作品中。”

走出去的解雨在外面的世界并不孤单,因为从中国“第三代”导演开始,一直到“第六代”,以及现在的“新生代”,都有山西人的身影,可以说山西电影人非常活跃。“从‘山西电影人’这个名词现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就不难看出,这是一股力量,这个群体里前辈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完全可见的,也是观众和市场认可的。”

目前,解雨和团队正在筹备第一部长片作品,剧本改编于山西籍作家马鸿宾先生长篇小说《风生水起》,暂定名《马路,天使》。这部长片与他的硕士毕业作品《不二》一样,故事取材于山西,也计划在山西拍摄。“其实山西在各个年代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最近在关注两本别人推荐的有关山西的小说,团队也在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和策划中。”

大飞眼中的“崭新发布”计划像是一个“窗口”,能让“他”找到“他”。“无论是山西的影视资本、还是山西题材的影视项目,其实都有对山西导演的诉求,但以前存在信息障碍,‘崭新发布’计划正好起到了信息‘桥梁’的作用。”青年导演被需求,也体现在如今电影票房的实力上,“文牧野和郭帆都是80后青年导演。以前大家总觉得青年导演缺乏经验,还是首选资深导演。后来通过事实验证,经验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经验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激情’,而这恰恰是青年导演独具的。”同时,大飞和其他经常漂泊在外的山西影视人一样,感觉这个平台,把大家聚拢到了一起,有了“家”的味道。“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碰撞、分享,感觉像是一家人。”

如今介绍自己的籍贯,大飞经常会被别人夸一句“你们山西导演真厉害”,大飞对山西晚报记者说:“这要得益于贾樟柯、宁浩、曹保平等几位前辈的成绩,我们这些年轻的山西导演算是跟着借光。不过,借光也借来了压力,年轻人都有那么股子‘今天我以山西为荣,明天山西以我为傲’的追求。所以,咱山西的青年导演们在这个行当里都是很努力的。”

作为文艺工作者,于山西的热爱,被大飞描述为“根植在灵魂里的东西,讲不清楚,但它就在那存在。”他非常同意山西影视集团高晓江董事长提出的一个词“艺术籍贯”,“赵树理的作品就是‘山药蛋’的味儿,贾樟柯绕不开的就是‘汾阳’,我的上一部电影作品《残香无痕》讲的也是故乡岢岚的风土人情。这是不自觉的潜意识里的感情,很深厚的感情。”

对于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大飞透露将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暂定名《合法身份》,“虽然电影的功能有娱乐功能,但我想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还应该有社会意义。对于我自己来说,拍‘有态度’的电影是我的‘底线’。”

今年已经46岁的王振国,可以说是此次“崭新发布计划”中年龄最大的,但他谦虚地跟记者表示:“我是半路出家,在电影艺术界还是个‘小学生’。我也非常感谢山西影视集团的厚爱,把我这个‘小学生’列入计划中。在我看来,这个“崭新发布”的平台,一定会给我的电影创作提供不小的帮助,我总结了三点——提升专业水准、指引创作方向、对接扶持平台。”

作为电影界的新人,对山西电影人的发展,王振国很是感慨。“近几年山西籍导演佳作不断,大家的成绩有目共睹。我特别希望像贾樟柯和平遥国际电影展这样,回报山西的人和举动多一些,真正推动山西本土电影的发展。”

王振国近年来的创作,一直都围绕着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开展。“我的生活圈子在山西,所以选取的都是本土最熟悉的人和事,用温暖积极的态度讲述出来,让大家对山西有更好的认识。”

未来,他这个“小学生”也要交出自己的“作业”了,而且内容“跨界”很大。一部是抗日题材的电影《张三的婚礼》,另外一部则是青春励志电影《给力的丫丫》。

在影视剧行业游走十多年的时间,康弘说他在这个圈子里,遇到过很多优质的团队,“蒙古团队、河南团队、山东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自身优势。但山西团队少。我们山西出导演,但以团队出去打拼的却不多。”

虽然直指缺憾,但康弘也深切感受到了山西力量在中国影视产业中的崛起和影响,“现在很多大片中都能看到山西影视人的影子,我们已经在这个行业中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各地影视行业中,也遍布山西人的足迹,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希望更多的山西人去他们那里一起合作,互帮互助。这群人为山西影视未来,在国内的立足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崭新发布”计划,康弘很看好它对青年导演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它让很多有才华、个性的本土导演有了展示的平台,也激励导演们把山西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用镜头语言表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山西、走进山西,也能帮助山西促成更多的合作与实现更大的发展。”康弘激动地说。

如今的康弘很忙碌,他跟山西晚报记者表示,目前正在筹备拍摄自己“西部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还有一部励志电影也正在筹备中。

从山西成长起来的康弘,感叹于三晋大地的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故事、文化与历史,这也成为滋养他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我们影视人要深挖故乡厚土中的故事,它会给我们创作的灵感。”

“崭新发布”计划暨青年导演推介会第二期,是导演大飞回家乡推介作品。作为朋友,导演唐永康到现场捧场,而唐导也在这次导演推介的名单里。

作为太原女婿,老家在山东的唐永康导演已在太原生活了10年,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他留下来,这里的每片土地他几乎转遍,他希望在自己的第二故乡开展电影事业。但一直以来,这里的电影市场现状却无法留住大部分电影人的脚步。

“在太原本地攒一个拍摄团队,只能找婚庆或拍宣传片的,我的很多同行都转行了。大飞导演以前也在山西拍戏,后来去北京发展。(这里)圈子太小,电影人生存不了。”

随着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启动和发展,山西电影市场开始“动”起来,加上贾樟柯、曹保平、宁浩等一批山西电影人的优秀作品,在这两年“集中”爆发,电影圈的山西元素开始吸引外界的关注。同样,对本土电影市场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

“去外地做电影的朋友,因为平遥国际电影展,大家又都聚在一起。我也是这个影展的受益者,本土电影力量其实很强大。”唐导说。如今,山西青年导演的“崭新发布”计划也来了,“希望这个项目可以引来资金,对青年导演的‘半成品’作品给予真正的帮助。其实这两年,本土电影得到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政府重视,电影局审查提速,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举办,影视集团的助力……这是很好的趋势。”

目前,唐永康导演正在筹备一个农村喜剧,片名为《星星与月亮》。“不再是观众印象中的苦情戏,而是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经历和视角,来看待一段童年时光。”今年10月,唐导准备将剧本带到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投会上。

在山西青年导演“崭新计划”名单里,毛渭清属于“海归”电影人,目前工作在北京和太原两地跑。

“在电影圈里,山西电影人挺多的。经常在外面碰到咱们山传(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的学生,本土的电影院校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很多技术人员。”

但让毛渭清感到奇怪的是,很少听到“山西帮”这样的概念,反而是像浙江、陕西等地的电影人更扎堆一些。毛渭清说,其实电影圈有时候很闭塞,加上作品的独立性和原创性,大家很难做到“共享”。“而现在,山西影视集团做这件事,其实就是把山西电影人聚集在一起。”

毛渭清的电影专业是在国外学习的,目前主要工作在北京,但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电影作品跟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从小在山西长大的他在创作时,也会与山西产生关联。“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不管在国外待了多少年,不管拍的是外语片还是国语片,山西文化的烙印始终会呈现在作品里。”

以摄影师身份开始电影生涯的毛渭清,去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短片《故障》,目前正在创作新的剧本。

“好事!好事!”山西导演吴军对青年导演“崭新计划”感到特别兴奋。

“这个平台的搭建,对于我们电影人而言,是一场‘及时雨’。有官方搭建桥梁,一些社会资本也可以‘放心’投入进来,让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在‘种子期’就得到同行的交流和帮助,避免了闭门造车。真正想做电影的人通过这个平台‘把脚迈进去’。”

在吴军看来,山西电影人其实一直活跃在中国电影圈的一线,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的学生,为全国输送了大批电影人才。随着外地电影品牌“FIRST青年电影展”在全国的影响力逐年加强,吴军相信,本土打造的山西青年导演计划既是机会、更是方向。

自称年纪大了“无力漂泊”的吴军表示,自己要留守山西,挖掘本土题材故事,在电影作品中体现更多山西人文的内核。

对于已进入不惑之年的郭啸导演而言,被列入青年导演“崭新计划”中,是一件没想到的事,“我还算青年吗?哈哈!”

其实,在这项电影扶持项目中,除了“新出道”的概念,应该还有“为更多想拍片的导演提供支持”的含义。在郭啸导演看来,山西具有独特的影视文化基础,特殊地貌、地理、大院以及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给电影创作者提供了足够的养料,让山西电影人可以站在一个文化高地上,享有无尽的题材资源。

“但山西本土电影大多制作成本低,商业运作模式不足,真正走入院线的电影为数不多,缺少资本的有力运作是山西电影最大的短板。”郭导直言。

此次,山西影视集团牵头打造的青年导演“崭新计划”,就是为弥补这一市场短板而来。在郭导看来,山西本土电影导演可以借这个机会,充分用好这个平台,把山西故事、山西文化输送到全国、全世界。“其实,电影这个行业很特殊,它最大的话语权就是作品,我对山西电影的明天很有信心。”

目前,郭啸导演筹备了两部电影——《罪不可逃》和《老高回到洛江沟》,有望今年开机拍摄。

从上学到工作,导演郭华在上海待了19年。如果只看到他以往在上海拍摄的众多原创话剧作品,如果不是此次的山西青年导演“崭新计划”,我们或许会与这个“山西籍”导演擦肩而过。

“听到山西有这样一个计划的时候,挺激动的!”郭华说,山西很多好的导演、制片人、编剧都在外地,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所有山西籍导演相互认识,一起做事,“未来有可能成为一张新的山西名片。”

山西导演近几年在全国的影响力,在郭华导演看来,一是离不开山西电影人自身的努力;二是时机到了。“无论贾樟柯、宁浩还是其他人,山西导演身上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接地气儿!太原作为二线城市的尾、三线城市的头,我们的生活跟全国其他很多城市都很像,描写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大家都感同身受。”

尽管郭华导演拍的不少舞台剧或影视作品都带有时尚元素,但他却说,自己的作品里对小人物的描写,依旧与他在太原的生活经历有关。“今年正在筹备院线电影《朋友还钱》,作为编剧和导演,我把自己曾经借钱的经历都写进了故事。”

作为一个青年编剧,“崭新发布”计划让齐峥峥很激动,这位博士对记者有感而发,侃侃而谈了很长一段话——

对于以青年导演为主体的新生代创作力量来说,理想与现实长久以来始终是一个创作中无法回避的困境。既渴望自己的电影创作能够具有现实关照、人性弧光,有时却又不得不舍弃自我表达去迎合市场。“崭新发布”计划从实质上来说,是一个尊重导演自我表达的导演培育计划,提供了青年导演跨入市场所需要的资源与平台问题,解决的是导演进入市场“第一步”的问题。正如贾樟柯导演曾经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中所说,艺术片需要相对较长的市场培育时间。

青年导演就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他们在创作中开始勾勒出逐渐清晰的导演意识,但唯有好的创作土壤,才能让这些小苗们有空间、有时间去成长。电影与生俱来的属性注定了其周期较长、投入较大的属性。而创作以外,一部电影真正孵化出来所需要调动的社会资源、搭建的社会平台等,对于青年导演来说却又都是陌生而棘手的问题。“崭新发布”计划选择孵化山西本土的青年电影人,让我们这些来自山西的青年电影人更好地与市场对接、被市场所认知。所有的新锐电影人都要解决的“第一步”的问题,现在“崭新发布”计划为山西的青年电影人解决了。

说起山西导演如今的影响力,齐峥峥表示以贾樟柯、宁浩、曹保平为代表,他们是当下中国电影一股来自山西的强大创作力量。作为故乡的山西也成为他们建构影像过程中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这三位导演虽都来自山西,他们的影片呈现出强烈的现实关照与人文关怀,他们的电影始终关注着中国变革中最真实的群体、或是他们的精神困境,他们以影像的方式勾勒出一条中国社会变革之线。从山西走出来的几位导演,他们的镜头之中也或多或少地被赋予了这片土地的味道,却又“和而不同”,或现实关照、或荒诞戏谑。有着各自清晰而隽永的导演意识,并且始终坚持电影中最应具有的文化的成分。”

这片土地给了导演们创作的灵感,也给了如齐峥峥这样的山西编剧以创作源泉。在齐峥峥的创作观念中,故乡是一个建构故事的“百宝箱”。山西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最浓墨重彩的部分,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历程中所带来的阵痛,赋予了山西一种独特的“传奇性”。“这其中充斥着大量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时代、时代与个体、辉煌与落寞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性,这种时代与社会赋予的对撞感非常适合架构矛盾冲突与戏剧核。而这种与山西有关的‘命运感’与‘传奇性’以及被时代与社会牵扯而出的人物命运,恰恰又是最令我痴迷的。”

现在,齐峥峥刚刚完成的一个国家艺术基金话剧项目《晋商七号院》,故事讲述的背景就发生在曾象征着晋商文化巅峰的“金太谷”。在未来,齐峥峥希望将这部话剧改编成电影。“我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着传奇性的平民英雄,在我看来他的身上体现着一种晋商文化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新晋商文化’”。齐峥峥说她非常痴迷于充满人性弧光的“平民英雄”,并且总是会被这样的英雄所感动。“《摔跤吧!爸爸》我看过不下20遍,还是每次都会泪目。我就想塑造一个有着强烈山西元素的平民英雄,他做的一切既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仅为初心二字,是一个能够真正唤起观众共情的英雄。”

王曦曦对山西晚报记者表示,她十分感谢、感恩可以有“崭新发布”计划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我们的作品被更多的人观看,听到不同的反馈与建议,这个活动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与更多业内资深的前辈们学习与交流。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为自己接下来的项目、影片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我们这些青年导演找到合作伙伴,找到投资,找到平台,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

身为山西籍的导演,王曦曦很骄傲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中看到关于山西或者是有山西元素的电影作品。而且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节中,也能看到越来越多山西电影人的作品,并且受到国内影人的好评。“这些电影作品和电影人,都对我们这些‘仍在努力’的青年导演有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我周围常年合作的团队中,也有很多山西电影人。我们一起创作,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山西导演,山西团队,山西这片土地和文化对于她的创作影响潜移默化。“每当我创作故事的时候,我都会努力在我生活周边的人中找相似,从而弥补我一些生活阅历或者经验的缺失。我周围大多数亲人朋友都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他们身上的很多特点让我觉得很有趣,我也会加以创作、改编,然后融进我的故事里。”

除了山西人,王曦曦也喜欢在影片中加入山西方言,“我对于山西话充满着热情和喜爱。山西话里很多用词很幽默、很生动。我在拍摄本科毕业作业的时候,就希望可以让剧中人物讲咱们山西话,但是因为当时的一些客观条件,这个想法没有实现。至今为止,我都觉得很遗憾。然后我在哥伦比亚大学MFA第一年学期末的毕业作业中,我尝试了让剧中的男主角讲山西话。当时设计的时候就希望能通过这个“口音”,让人物更加丰满,更接地气。我前段时间刚做完的毕业作品,是一个原本发生在山西的故事,并且剧中人物是说山西方言的。但也是因为一些原因最后无法在山西取景拍摄,我内心是十分遗憾的。至今为止,我都觉得如果可以在山西取景,并且演员们说着山西方言,这个故事会更加有趣、有韵味。”

现在,王曦曦正在创作一部长片电影,希望今年可以拍摄并完成。“我生在山西,这片土地承载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很希望通过自己这些年的所学,可以创作拍摄一部关于我们山西、太原的影片。”

阳泉人叶震声,如今在北京发展,他大概是此次山西青年导演“崭新计划”名单里,身份“最庞杂”的电影人了。至少,从他的简历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有经济头脑、高颜值的制片人。

也因此,叶震声可以看到山西电影人身上的一些其他特质。“山西导演在工作时收放自如,虽然是北方人,但往往能展现出‘粗中有细’的一面。无论是导演、编剧、制片人,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把控能力都蛮好的,有些人还有比较清晰的商业逻辑,比如贾导。”

身为制片人,在叶震声看来,山西电影其实有很好的土壤,但关注度不够。如今,整合山西籍青年导演的项目,来得很及时。“这是一个全新的刺激,对真正想‘做事’的人是一个机会,对这个行业也是一次正面关注。这样的活动,可以给处在迷茫期的电影人一些肯定。”叶震声说,毕竟“有人支持”就是一件好事,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

关于挖掘山西新锐青年电影力量这个项目,叶震声对其前景比较看好,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对电影人多一些‘落地’的扶持,可以建立相应的选拔机制。还可以举办文艺片电影节等相应的活动……以一个省份(山西)的力量去推动,大家一起共同发展。”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范璐张洁李霈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闫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