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筑档案对话周游 | 周游世界,他的建筑世界

2019-03-21 1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绘画”是接触建筑的启蒙

当时上的是中央美院附中,在附中一到三年级学习纯绘画的培训,三年级以后,要准备考试美院,因为三年级之后会分专业,最终选择了建筑设计。

在特别小的时候我便接触了画画,也很喜欢,所以双休日就会去学习画画,但是设计给了我更强的冲击力,在图书馆第一次接触到了建筑设计,给我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当时所看到的只是图片并不是建筑实物,但我相信感觉不会骗人。以往在北京看过很多展览,但是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带给我这么大的冲击力和影响,随后便确定了建筑设计这个方向,也顺利的进入到美院的建筑系。

墨客

当时只是以图片的形式接触建筑,如果看到实物我会非常兴奋。后来每当我旅游的时候,会特定安排一些时间参观建筑,有一次在东京参观那些建筑大师的作品,以往在书籍上看到图片就会起鸡皮疙瘩,在现场看到实物更是让我心跳加速。

▎经济价值上的评判标准转变

大一的时候,我认真的完成作业,是一名在专业框架下的大学生。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对于设计的评判标准开始发生了转变,逐渐的开始关注很多设计以外的书、杂志、讲座等。慢慢的发现我会去看一些以前并不特别在意的建筑设计,比如纽约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将一个废旧的区域变废为宝,使人们有一个好的环境来休息、聊天,这便产生了社会价值。而公园本身很美观,功能也非常齐全,可以赏花、逛街,还可以坐下喝咖啡,设计价值已经满足了美学和功能上的标牌。同时还可以看电影、练瑜伽,甚至有一些观景台,可以投硬币拿望远镜看风景等等。说明了虽然是免门票的,但公园自身依然是一个盈利的体系,这就是设计出来的经济价值。这些说明了这座公园同时具备了美学、社会、经济三种价值。所以从我的平衡标准来看这就是一个好的设计。

墨客

▎大洋彼岸的心得

当时觉得城市比学校更重要,我非常喜欢纽约,所以在自己的选择下去了纽约。对于纽约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有两种城市,一种是纽约,一种是其他城市。因为很难给纽约一个概况的评价,我自己常说纽约很像一个坏男孩,痞痞的很多缺点,但是很多女孩会喜欢,像是一个优缺点拉的特别开的“人物”。对于我个人来说,那里有全世界最前卫的建筑表演形式,这一点其他城市可能很难给予到。

原本美国就是有不同种族不同价值观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国家,而纽约最能体现这一点。我常常开玩笑说:“纽约是一个疯子和神经病特别多的地方”,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是天才跟疯子只是一线之隔,也正是因为这些人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的有意思。

海洋球乐园

在纽约跟国内不一样,那里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双休日才去上课,但其实也很忙,我们的课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作业是个人完成的,全部都是小组作业。而且当时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到第二年刚开学的时候要确定毕业项目的小组,如果当时落单了没有人愿意选我,那就是自动留级,这是根据前一年的表现跟积累进行选择的。如果最后没有人选,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是某一部分没有做好。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所以这个专业不光是考验专业能力,还有小组合作甚至个人的情商高度。

分到小组之后就来说准备毕业的课题,因为我是住在纽约东河旁边,然后就有很多高架线。东河旁边其实是每年飓风可能都会有水漫上来,所以它算是一个小的受灾区,然后那天我就在那瞎逛,晚上逛逛就看桥底下。

静止

那里有一个low Line(低线公园),是两个建筑师改造的废弃地铁线。我就想已经有High Line和low Line,那我们可以做一个Middle Line(桥线),就是桥跟地面之间的空间做改造,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因为这里要么废弃掉,要么就是停车场等,其实是没有物尽其用。但是最后这个项目没有提案成功。但是我两年之后看到一个项目叫big u,就是给纽约做了一个U型的景观线,做一个新的公园。几乎跟我当时脑子里的画面一模一样,所以我特别后悔没有完成这个项目。

▎回国后的建筑思想

回国后在一五年和曹量两个人合伙在北京创立了“更新建筑”。当时的定义就是可以将设计涉猎的更广一点,涵盖的范围也可以更广一些,而且我们今后希望不光是做VI和SI,而是可以从策划入手。这是比较后期的计划,就是在设计管理的角度,把“咨询”加入到设计之前。

后期我们能有机会做更大,像刚才说这种城市的商业街区,这种项目的设计,那可能建筑还是会有一些局限。而且从我个人刚刚讲的对设计的定义,我觉得可能放设计这两个字比建筑要更好一些,但是仅限于我自己。

▎开辟新战场上海

我老家是温州的,有的时候就从北京回温州,我会特意留两天在上海,因为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上海,所以经常会来玩,每一次的印象都挺好,就没有什么减分的方面。那为什么会来到上海,因为家在温州,也希望离家近一些,显然北京太远了,就像当初有留在纽约的机会,但我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北京,当时也有想过直接来上海,但是我觉得自己做公司可能还是在相对有基础的地方起步快一点。所以回来初期选择了北京。到了现在我希望可以离家再近一点,而且都说上海是人的尺度,北京是车的尺度,所以上海的城市尺度是我比较喜欢的。另外一方面就是上海的感觉让我觉得比较像纽约,道路不宽、绿化不错,外滩的酒吧和咖啡店里老外很多,有穿越的感觉,就不知道自己在哪。所以可能也有一点情节,再有就是上海空气也好一些。

其实北京和上海都各有各的好,就像我现在回到北京就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毕竟是一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因为我高中就在北京了。再去看故宫、去看长城,就可以看出北京是有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积淀。

新中源陶瓷郑州未来店

本文图片由更新设计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