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土城市笔记│温州怎么办?

2019-03-18 1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都说“三足鼎立”是最稳的结构,不仅物理学上如此,区域发展同样是这样。以中国最发达的几个区域为例,长三角有江浙沪“三足”,珠三角有广深港三个一线城市鼎立。具体到江浙省内,江苏有苏锡宁三个万亿巨头,而浙江则有杭甬温三大都市。

不过,相比广深港、苏锡宁的势均力敌,杭甬温这个“铁三角”其实是有些跛脚的。以2018年的GDP数据来说,杭州为13509.3亿元,跻身全国TOP10;宁波是10745.5亿元,排名第15位,两者相差不多。可到了温州这里,biaji一下落到了35位,总量只有区区6006.16亿元,勉强迈过6000亿大关,跟万亿级别的杭甬二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且,这还是近一两年来温州经济开始回暖复苏的成绩。此前几年,人口900万级别的温州,经济总量一度被人口才500万级别的绍兴无限逼近。要不是后来绍兴自己“赶超未半而中道崩阻”,温州的老三地位保不保得住都还难说。

在某种意义上,温州之所以还被拿来和杭甬并列齐名,靠的已经不是自身的经济实力,而是过往所积累的巨大名气。但软实力这种东西,如果没有硬实力来支撑,那么就像建在沙堆上的城堡,说不定哪天就崩塌了。

事实上,自打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温州在国内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过去,温州人是不怎么看得起杭州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温州炒房团。想当年,最早一批温州炒房团,要么不出市,要出就一脚从杭州头上跨过去,直接踏足上海市场。但是这些年,杭州借助互联网新兴产业,开始对省内其他诸侯形成碾压态势,首位度不断提高。而一向财大气粗的温州,却渐渐遭遇发展瓶颈。

关于温州衰落的原因,各方众说纷纭,有说产业结构过于低端,转型升级缓慢的;有说招商引资不力,大项目太少的;甚至还有指责是因为温州人热衷炒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这些说法或许都有些道理,而三土作为一名研究区域和城市的吃瓜群众,在我看来,温州衰落有其区域地理上的必然性。说人话就是,温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好,属于两不靠。

一方面,温州不属于长三角。我们来看下面这张长三角范围图,不多不少刚刚好将温州排除在外面。至于说长三角的“精华版”——上海大都市圈(图中打方框的地方),那就更没温州什么事了。

另一方面,在所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温州也处于边缘地位。这个以福建为主体,面向对岸的经济区,虽然也设了五大中心城市,其中也包括温州(其他四大分别为福州、泉州、厦门、汕头),但因为它不像长珠三角那样,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而更类似于泛长三角或泛珠三角,是一个结构松散、意义宽泛的区域概念,所以内部各城市间的经济互助和彼此辐射度都很低,对温州的发展助力不大。

这样的地缘位置,放在前高铁时代,倒也未尝不可以利用山水地理的阻隔,自成乾坤,成就一方小区域中心。但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中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正在加速从过去那种四面开花的状态向重点区域集中。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房产投资客,一再表示看空除长珠三角洲以外的一切三线城市的原因所在。

就温州而言,随着甬台温、温福、尤其是杭温高铁的相继开通或正在建设,越来越多温州年轻人跑到杭州等中心城市工作、创业、定居。结果就是温州在2016年,让出了浙江人口第一大市的位置。到2018年,温州常住人口增量已经只有地处上三角核心位置的嘉兴的一半,更不要说和杭州再别什么苗头了。

可以说,温州的地理劣势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其人口竞争力,进而反映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后劲上。

怎么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温州想像合肥、芜湖那样,一头扎进长三角,抱长三角大腿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内部挖潜来做大中心城区,借助“强中心战略”来提升温州的城市吸引力,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做好区划调整与县区整合。

这是因为,温州和金华、嘉兴等一样,也面临城区首位度过低的问题。2018年,温州市本级四区的GDP为2392.26亿元,占全市比例的39.8%,远低于杭州的92.6%、宁波的63.3%、以及老对手绍兴的59.1%。

而比GDP占比更低的,是市区的面积。身为“浙江第三城”的温州,虽然2015年的时候,进行过一次撤县设区,但并入本级的洞头县是个袖珍区,即便算上从龙湾区划入的灵昆街道,也只有172.50平方公里。目前,温州市本级四区加起来的面积仅有1308平方公里,在浙江省内,仅略大于嘉兴市本级的986.87平方公里,以及“海岛城市”舟山的1027.4平方公里。

这还不算,相较温州全市11612.94平方公里的庞大体格,市本级的面积只占11.2%,低于台州的16.4%、金华的18.7%、嘉兴的24.6%、衢州的26.6%。在浙江省内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只有一个市辖区的丽水(8.6%)。

事实上,现有的四区范围早就已经装不下不断扩张的温州市区。洞头县的划入,虽然可以加强温州主城区的滨海属性,但温州城市发展最大的制约不是东西不够长,而是南北不够宽。

像市政府驻地鹿城区,狭窄得就像个绳子。所以我也不知道,该区的规划局平时都是怎么给鹿城做城市规划的,因为难度实在太高了。而北部永嘉、乐清的一些地方,如瓯北、乌牛等街道,早就和市区连成一片了。所以下一步,有必要对永嘉、乐清及瑞安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另外,作为温州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的鳌江区域也亟待整合。目前,鳌江区域分属平阳、苍南两县。历史上,两地本来同属平阳县,因嫌老平阳地太大(2303平方公里)、人太多(159万),而于1981年分县。

这在农业帝国时代是很常见的做法,因为当时县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税和征兵,遇上个“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地方钱粮太多而衙门人手不足,就会奏请析县。比如明宣德五年(1430年),光嘉兴一个府就一口气析出了四个新县(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

但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因为人太多、地太大而析县的做法就十分不明智了。虽然短期内,它可以缓解交通不便等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鳌江区域的分裂。事实上,相比偏居一隅的昆阳、灵溪两个县城,地跨鳌江两岸的龙港—鳌江—萧江组团才是区域的中心,和温州南部副中心的不二选择。所以未来,有必要重新整合平阳苍南两县,实现龙港、鳌江、萧江等鳌江三镇的融合,甚至可考虑将新县城搬到龙港。

之所以这样建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枢对于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有一个总体原则,即区县数量只减不增。考虑到未来温州主中心的调整可能会增加区数,所以合并苍南平阳,可以为市区腾出一个名额。这并非某些县民成天嚷嚷的损县肥市(区),而是通盘考量的必然选择。

毕竟,温州再怎么滴,也有900多万人口的庞大家底,如果内部能够整合到位,光靠本地市场就已经很不小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