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大为何在苏州建分校?官方:人才、产业与经济强市相互赋能

澎湃新闻记者 陈珂
2019-03-17 14:2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2019年3月16日,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上迎来一个新的重要时间节点——落子苏州。

而苏州,也终于在多年后,在除苏州大学外,新添一所国家级重点高校。

当日,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与市长李亚平亲自带队20余人,在南大南京仙林校区签订了建立南大苏州校区全面战略协议,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有多个部门主官出席。而今年2月初,南大党政班子领导才组团从苏州考察回来。从考察到签约,前后也就一个多月时间。

“我们见证了南大速度。”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在签约现场说。

签约仪式现场。

新的校区选址在苏州高新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未来校区将包含四部分,本位于南京浦口区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整体搬迁至苏州高新区,2005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的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也将在新校区有了分部。同时,新校区还是未来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苏州总院的所在地。一些国际教育资源也有可能在此得到引进。

可以说,在官方定位中,这是一个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办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第二个南大”。

澎湃新闻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双方对此次合作颇有期待,南大将此次签约形容为“里程碑的事件”,而苏州也视为高质量发展途中的“新引擎”。双方都期待其成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校企合作互动、相互赋能的新典范。

“南大有需求,苏州也有这个需求,(新校区)希望为苏州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对澎湃新闻说。

“第二个南大”

南大苏州校区的创办让人联想到近期的一个热词——异地办学。今年2月,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公开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780号提案,重申教育部对异地校区办学模式一直持审慎态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新的异地校区。

因此,在这个当口,不由地会让人对苏州校区的设立有所疑问。

这不得不提到新校区中负责本科生培养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官方称学院将在确定2021年9月开始在苏州校区第一批招生。

它是南京大学申办的独立学院,在南京浦口区已有20年历史。苏州校区建成后,这一学院将整体搬迁至苏州。现在的浦口校址,也将迎来新的谋划,将由南京大学和英国KCL教育集团等世界一流大学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合作,助力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本世纪初兴起的高等教育新模式,独立学院曾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弥补我国公办大学招生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缺口有所助益。不过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独立学院也面临转型。2008年,教育部倡导独立学院进行转设。

在此基础上,江苏省也在2017年明确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四个路径: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完善条件后继续以独立学院形式存在、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终止办学等。并为此规定期限:到2022年基本完成对全省独立学院的规范验收。

金陵学院搬迁至苏州校区实际上是“一招把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的办法”,该学院党委书记冯维波告诉澎湃新闻。

搬迁至苏州,意味着苏州当地也将出资支持该校区的发展。“我们希望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冯维波说。

而另一方面,由已获批的独立学院搬迁而来,南大苏州校区也从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异地建校”的尴尬,“否则没办法招本科生”,有业界人士告诉澎湃新闻。

当然,金陵学院的转设只是契机之一。南大苏州校区的新办,用南大校长吕建的话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南京大学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南大’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对开放、复杂、竞争的环境,迫切需要在开放办学、区域互动中谋求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并为高等教育从‘象牙塔式’办学走向协同式、互动式办学贡献‘南大智慧’”,吕建在签约现场表示。

而这也“是南京大学调整发展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说。

“我作为校友,坦率来说,过去几年南大发展相对较慢,(南京的)校区虽然在扩大,但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南大的发展。现在新的书记来了,要做成‘第一个南大’,得扩张才行,到苏州吸引一些新的机遇和资源。”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会长、苏州康润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炜政对澎湃新闻说。

徐炜政认为,苏州有几个好处,首先苏州经济发达、资金不缺,且产业集聚,又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都市,可引入国际资源,这对于南大的人才培养、国际化都将是很大利好。

“规模、专业、人才队伍上都会有扩大且可深入的发展。” 徐炜政说,南大与苏州的合作绝不是为了办分校而办分校,不是为了一块土地,是要办一所真正的有益于双方长远发展的名副其实的学校。

“一举多得的好事”

而在苏州看来,这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对澎湃新闻表示。

他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当前苏州整个制造业已经到了一定规模,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而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提升?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吴新明说,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必须要跟高等教育、高等研发机构密切融合。

但苏州在这方面的资源布局又相对薄弱。吴新明坦言,目前来看,苏州全国类重点高校只有苏州大学一所,且苏大文科相对较强,虽近几年苏大发展迅速,但离满足苏州的产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苏州这么大制造业总量,有三四个像南大这样的高校都不为多。”吴新明认为,引进理工科历来强劲的南大,将为苏州发展注入一剂新的强心剂。

具体而言,这一助益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吴新明说,产业层次要提升必须要有高等人才来适应,而经过统计,苏州外来常驻人口超七百万,但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并不大。南大苏州校区将来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无疑会为当地也输出一大批人才。

再者,吴新明也认识到,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南大苏州校区所在的苏州高新区大院大所虽不少,但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却仍需好好研究。

“比如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它来到我们这,目前更多的是产生很多研究成果、创造发明,但如何产业化,如何与本地产业相互嫁接、落地,需要一定学历水平的人才来推动。”吴新明说。

基于这种种考虑,吴新明表示,南大这次与苏州市的合作,是全面的战略合作,一方面是建设应用性一流本科高校,依据苏州制造业或产业发展现状需求提升、优化学科设计,“相当于对苏州定向委培了”。

另一方面,也成立独立的研究生院来对某些产业领域重点突破,且考虑到南大先前与苏州下辖很多县市区的合作资源不够集中,因此计划在苏州校区合作成立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苏州总院,以整合资源、优势共享,给科技成果带来更多成效。

除此之外,拥有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这样国际办学合作成果的苏州,也将与南大在国际化教育资源合作上有值得期待的谋划发展。如在若干专业开展本科生联合学位、双学位等多种形式国际化人才培养等。

而对南大来讲,吴新明也认为,一方面南大因此将有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而另一方面,苏州不只是国内有影响力的城市,由于苏州开放度与国际化水平,南大跟苏州的合作对南大本身应对办好新时期新的高校这一时代命题有很大助益。

“举个例子,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美国西海岸硅谷,斯坦福如果离开硅谷这个湾区,或者硅谷没有斯坦福,双方都不会有当前这么享誉国际的影响力。”吴新明对澎湃新闻说。

斯坦福大学为硅谷培养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而斯坦福也成为硅谷的核心,是全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学校最重要的是学科、人才建设,苏州产业门类齐全,南大在这办学,对学生培养、学科建设都有帮助。”吴新明说,“其实我也觉得新时期高等教育确实应该有新的办法,就像浙江大学,这几年为何有这么大进步,一个原因应该是,浙大在浙江有七个校区,比如海洋学院在舟山,学院与地域产业优势结合,相互促进”。

“以前有的异地分校是为了扩大生源、扩大收入,但我们不是,我们肯定是立足产业、立足地区发展。”吴新明表示。

至于教育部曾提出的,异地分校在办学定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经费保障、办学质量和水平、异地办学管理、校园文化传承和育人氛围等方面容易产生问题。吴新明表示,苏州与南大会审慎决策,集中力量把学校办好、办强。

据悉,南大苏州校区将聚焦信息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环境、地球资源等高精尖领域的研究生培养,重点开展信息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光电技术、生态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领域的创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引进与孵化、高层次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