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球的一半︱旧衣物被舍弃之后

张淼
2019-03-17 09:4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最近有一条废旧衣物相关的报道上了微博热搜,截至周六(3月16日)阅读量达到了3.9亿。

报道的内容是记者暗访山东一捐衣箱中衣服的去向,发现名义上是捐赠,实际上这些衣服一部分被卖到了非洲,其他的则低价出售给再生企业,被进一步拆解回收。

评论中大家愤怒的点在于,明明说是捐赠,所以特意洗干净叠整齐放到捐衣箱的,结果变成了出售盈利。

其实自捐衣箱出现后,关于旧衣回收去向的负面报道有很多,而这次会获得如此高关注度,可能还因为视频里工人的一句话——“暴利啊!”

旧衣回收真的是暴利吗?

目前面向公众的旧衣回收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提供地址,需要居民自己洗干净打包好之后邮寄到受捐助的学校或村子;一种是网上预约,有快递小哥上门收取;还有一种是衣物回收箱,通常设置在小区。

第一种要确切知道需要废旧衣物的学校或者村庄地址,还要自行打包并支付邮寄费用,相对复杂。还有一个问题是网络上此类衣物需求信息发布后,常常会出现过量捐赠的情况,寄去的衣服也未必是当地需要的,反而造成浪费。精准捐衣平台“宝贝爱蓝天”就是解决这种问题,除了地址之外,还会显示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衣服,已经收到了多少。所以使用后面两种渠道的比较多,而衣物回收箱普及面更广也更方便一些。如果希望确保自己捐赠的衣物能够真实到达需要帮助的人手中,选择这种方式最有保障。

实际情况下,选择后两种渠道捐衣的更多,因为更加方便。而无论是通过快递还是衣物回收箱,这些平台为了吸引更多人捐赠,在宣传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突出捐赠、公益的字样,但大部分也并不隐瞒其他去向。例如国内最大的旧衣回收平台之一“飞蚂蚁”,在公众号的自我介绍里面,明确说了是回收+公益,里面提到了去向中有贫困地区、再生企业和出口公司。很多旧衣回收箱也明确地说明了衣物去向,除了捐赠之外,还有一些会用于再生。

在比例上,根据各平台公开数据和以往报道看,通常会有5-10%用于捐赠,75%左右进入回收再生企业,15%左右作为二手衣物出口。

捐赠的比例低有其现实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真正贫困到衣服都买不起需要捐赠的人群很少。即便对于这部分低收入人群,也并非所有的衣服都适合他们。通常最需要的是冬季保暖衣物,以及儿童和少年的衣服。但据精准捐衣平台“宝贝爱蓝天”的创始人张玲玲介绍,目前能够收到的捐赠物品里面,成人衣物较多,反而真正需要的孩子的衣服比较少。

出口则是利润最高的一部分,以质量较好的春夏季服装为主,这部分通常也是捐赠渠道不太需要的。我们不要的衣服,让非洲人民能够低价买到,也算是件好事,实现了资源再利用。这项贸易在国际上遭受一些公益组织的诟病,但这是出于健康的考虑。就像以前中国人购买“洋垃圾”服装引起很多健康上的担忧一样,从中国出口到非洲的服装也有卫生防疫方面的隐患。一般来说,这些出口的服装会进行分拣,但不会严格消毒,就变成了病菌传播的一种途径。

剩下的旧衣物会进一步分拣拆解,再生利用。绝大部分情况是进行降级利用,并不能重新制成衣服。常见的产品有大棚被、隔音棉、地毯等。

但收衣服绝非无本生意。运输、仓储、人工分拣都是成本,尤其是用快递上门回收的服务,前端收运的成本非常高。从环保的角度说,进入了这些回收渠道,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再利用,比拿去填埋焚烧要好得多。即便捐赠的比例只有5-10%,平台能够靠出口和循环利用所得的利润来养捐赠的部分,捐赠的渠道才能长期和大范围的存在。而相关从业者能获得利润,这个产业才能成长。

2013年搜狐公益曾做过一个专题《旧衣捐赠之困:捐赠无门,上千万吨旧衣物成垃圾》,采访到的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就因为回收消毒成本高却又无处可捐,导致以万吨记的旧衣物囤积,最终不得不停止了接收旧衣捐赠。在我和同事的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一家做旧玩具捐赠的机构因为清洁消毒和运输成本高,不得不停止了旧玩具的捐赠活动。

将捐赠的衣物一部分出口到欠发达国家的模式并非中国首创。根据英国慈善机构乐施会的一项调查报告,70%的捐赠衣物都被卖到了非洲。乐施会本身也会接受捐赠的衣物,并在慈善商店出售。而选择是出售而非送给低收入人群,一个原因是这样不会让穿着二手衣物的人觉得丧失尊严——这是我买来的而不是被施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用这部分收入来维持整个回收体系的运转。

所以旧衣回收背后也有高额的成本,并非暴利。而能够自我造血,也有利于捐赠渠道的长期存在。

就被“捐赠”回收的旧衣服来说,相对于打着公益旗号却把捐赠的衣服大部分出售,更让人担心的是如何出售,出售给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际贸易层面,出售的服装应严格清洗消毒后再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在再生渠道上,应该交给正规的再生企业去处置,而不应流入非法小作坊,造成二次污染。就这个层面来说,捐赠给有规模的平台更可靠一些,毕竟较大的平台更倾向于与有规模的交易商或工厂合作,而不是某一个村庄的作坊。

所以,这是一个鱼龙混杂需要加以规范的行业,需要更多监管,但并非罪大恶极,还起到了让废旧纺织品物尽其用的作用,不至于引起公愤。

而作为致力于垃圾减量和分类回收领域的一分子,我更担忧的是没有被回收的那些旧衣服。2018年,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量达1.4亿吨,纺织品的年消耗量增速保持在12%以上。预计到“十三五”末,废旧化纤纺织品的产生量可达近2亿吨。而报告估计,目前旧衣利用率不足10%。这意味着到“十三五”末有一亿八千万吨废旧衣物则需要靠焚烧和填埋来处理。中国人民大学宋国君教授团队于2017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报告》测算,北京垃圾焚烧全过程社会成本2253元/吨,包括收集、运输和转运社会成本1164元/吨,焚烧处置(入焚烧厂后)社会成本1089元/吨。焚烧处置社会成本中,二噁英致癌健康损失764元/吨,是典型的环境污染外部性问题;焚烧各类补贴325元/吨。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大部分纺织品是化纤制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家看看衣柜里衣服的成分标,恐怕90%的衣物以上都是涤纶等化纤成分制成,而不是棉麻蚕丝这样的天然原料。2017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达4919.60万吨,是棉花产量548.6万吨的九倍。化纤同样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塑料的一类。饮料瓶回收后的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制作化纤。所以你的大部分衣服会破会旧,却在几百年里都不会自然降解。

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即便进入到回收再生渠道也并不真正解决问题,只是延缓了问题。为了让化纤材料能有各种各样的手感、性能,以及成本上的考虑,现在的纺织品大量的使用混纺材料,可能是棉、丝等天然纤维和化纤混合,也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化纤混合,这也导致回收再利用上的困难。目前的技术水平做不到将混纺材料分离,再生利用混纺材料也很困难。另外绝大部分纺织品进入再生渠道后也只能降级利用,例如生产地毯、大棚被、毛绒玩具填充物等等对材料要求相对服装而言较低的产品。这可以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但最终总有降无可降的一天,成为垃圾。

中国人从买衣服需要用布票到疯狂买买买只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狂热的消费主义让人们购买了许多远超自身需求的产品。而近些年兴旺的快时尚产业服装注重款式不重质量,这些服装被生产出来就注定了使用寿命很短。生产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购买服装的人支付了服装的价格,却需要所有人去承担服装废弃后的巨额处置成本和环境成本。

与其愤怒有人免费拿了你不要的衣服去出售,不如庆幸有人替你免费处理了闲置,避免它们成为垃圾。毕竟非洲国家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欢迎来自其他国家的二手衣物,再生企业也吃不下那么多的废旧纺织品。而了解了这些背后的故事后,下次在买新衣服的时候谨慎下手,就算一定要买,宁要贵而品质好的,不要便宜却只能穿一季的。

(作者张淼系社会企业R立方创始人)

    责任编辑:石毅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