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青报谈缓解年轻人“生育焦虑”:跟进政策,提供育儿支持

沈杰群/中国青年报
2019-03-15 07:09
绿政公署 >
字号

中国青年报3月15日消息,你是否担心过在大城市结婚后养不起孩子?又或者担心作为女性,因为生育而错失工作机会?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中国青年网打造的谈话类视频节目“两会青年说”,聚焦青年生育的话题——年轻人到底该如何甩掉“生育焦虑”?

因为收入不高,北京地铁资料主管、城市女青年杨贺从怀孕开始能少花钱就少花钱。“但是养孩子开支项目多,天天在手机上看网银,那个数字就一直在减少。”杨贺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大约要占一家人日常花销的50%。

她坦言,自己养孩子过程中的确产生过“恐慌”心情,“做妈妈了,老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总想着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

育有一对可爱双胞胎的青年演员王媛可说,孩子没出生时自己就有压力了。

“我是突然间知道自己要当妈妈了,而且是两个宝宝,一下子压力挺大的。”她说,孩子出生后,她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边带孩子一边学习怎样做妈妈。

王媛可回忆,孩子吐奶的时候,她手忙脚乱,急得直哭;孩子第一次发烧的时候,“是凌晨4点多,孩子高烧不退,我一大早带着他去儿童医院挂号排队,人很多,一直等到下午才看上医生。那时候真的非常紧张”。

如今孩子已6岁,王媛可笑着说,自己这样的“新手妈妈”陪着孩子一路走来,被锻炼成了“半个医生”,“现在孩子有个头疼脑热,自己就可以照顾,不会那么紧张了”。

在王媛可看来,有了两个宝宝后,辛苦是双倍的,但快乐和幸福也是双倍的。有一次,她帮孩子系鞋带,孩子忽然低头对她说:“妈妈,要是我能马上长到爸爸那么高就好了,那样我就能保护你了。”听到这样的话,她抱着孩子哭得“稀里哗啦”。

青年的“生育焦虑”,除了照顾幼儿成长这样的“技术活”带来的挑战,还有“衍生”出的其他烦恼。

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杨贺曾跑了不少地方,“到门口人家会直接问是北京户口吗?”

没有北京户口的杨贺只能送孩子去一所小的私立学校,“好一点的私立学校根本上不起,所以真的挺难的”。

除了为孩子提供教育资源,还有不少年轻妈妈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纠结不已。

王媛可说,演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常常一出门就是几个月,和家人聚少离多。但她不愿意和孩子长时间分开,更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王媛可拍戏时都会尽量带着他们。“孩子5个月大的时候,我有机会接到一个角色,幸好制片人是朋友,允许我带着孩子去拍摄,那段时间就利用拍戏间隙给孩子喂奶。”

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认为,如今年轻一代的事业型女性,很多都像王媛可一样,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量不耽误本职工作。“如果各方面都在努力,共同提供育儿支持,女性的‘生育焦虑’就会减轻很多。比如,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正面去引导,政府也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

不过,在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青年、快手网红高玉楼看来,自己和妻子的育儿压力要“小很多”。这个年轻的父亲说,主要是因为小镇生活成本比北上广低一些,经济压力不大。

高玉楼原本在昆明一家装修公司做设计师,后来和妻子返乡创业卖芒果,在快手上通过视频直播增加了不少销量。而他第一个引起关注的视频就是关于女儿“小豆芽”的。

视频里,1岁多的“小豆芽”端着一个大筐给妈妈送鱼,可爱的形象和生活化的场景在视频平台上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当天这个视频的播放量就达到96万。后来,到了芒果收获的季节,高玉楼又拍摄了一个为女儿制作芒果酱面包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和购买者。

对于高玉楼和妻子而言,“全职带娃”与创业并不冲突。他们“直播卖水果”的同时,全程记录着孩子成长的美好时刻,还因此积累了上百万粉丝,“大家很喜欢我们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是一边带孩子一边收获了关注”。

(原题为《年轻人的“生育焦虑”该如何缓解》)

    责任编辑:李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